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单元是一种医疗管理模式,它将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手段集中在一起,让病人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的到他所需要的最佳治疗,尽可能地使卒中病人恢复神经功能,恢复自我,回归社会。但我国的卒中单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共同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相似文献   

2.
卒中单元是针对急性卒中病人综合性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单元,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卒中单元是目前脑卒中治疗的最有效措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临床实践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卒中单元模式,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中应包括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卒中单元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卒中单元是针对急性卒中病人综合性治疗和康复的医疗单元,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卒中单元是目前脑卒中治疗的最有效措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临床实践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卒中单元模式,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中应包括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4.
卒中单元是目前最有效的卒中治疗方法.在卒中单元基础上,加入中医防治中风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医卒中单元,具备坚实的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临床积淀.中医卒中单元是中国引进、发展和完善卒中单元,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优化人力资源、发挥中医优势,实现卒中疗效最大化"原则,对中医卒中小组进行重组、优化.按中医与西医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针灸与药物结合、循证医疗与个体化医疗结合、饮食与心理调护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等原则,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中医药治疗卒中资料库,可为中医卒中单元提供强有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中医卒中单元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单元是目前最有效的卒中治疗方法。在卒中单元基础上,加入中医防治中风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中医卒中单元,具备坚实的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临床积淀。中医卒中单元是中国引进、发展和完善卒中单元,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产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优化人力资源、发挥中医优势,实现卒中疗效最大化”原则,对中医卒中小组进行重组、优化。按中医与西医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针灸与药物结合、循证医疗与个体化医疗结合、饮食与心理调护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等原则,优化治疗方案。开展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建立中医药治疗卒中资料库,可为中医卒中单元提供强有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卒中单元已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化卒中医疗作为卒中单元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脑卒中治疗模式新的趋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建立和实施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一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为脑卒中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卒中单元是脑血管病管理的新模式,是目前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研究证明:卒中单元能有效地降低急性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卒中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而我国脑血管病的主要医疗模式是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是目前脑血管病临床实践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卒中单元作为卒中治疗的最佳模式,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接受,就卒中单元的概念、特点及我国卒中的现状等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助于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卒中单元已被证实是目前治疗卒中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化卒中医疗作为卒中单元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脑卒中治疗模式新的趋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建立和实施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新模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一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为脑卒中治疗模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过去几年,卒中单元已经成为脑卒中管理的重要的进展,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但卒中单元强调的是以多维的观点、综合性方法,使卒中病人获得最优化的临床保健和健康后果,是脑血管疾病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理念,其模式类型、运行方式、费用、具体应用等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广泛、深入地探索,更研究证据和时间验证和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