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1答马玉宝教授“商榷”《医学与哲学》2004年10期“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是在许多学者对“经络”研究进行思考的基础之上成文的,同时也裹撷了我多年习作的体悟,在撰文中曾考虑到为何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思路中对经络研究进行反思都很难影响“经络研究”列为国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络的实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经络的实质是什么?这虽是世界自然医学老大难的重要课题,但是用哲学的观点看,也是能揭示突破的"千古之谜".经络实质虽是个非常复杂的事物,但也是可以认识的.笔者从1979年至今20多年坚持经络研究,在哲学的指导下,经过发表50多篇研究论文,终于得到了中医经络的实质研究.  相似文献   

3.
姚燕 《哲学动态》2004,(5):43-43
哲学分析可被追溯至芝诺的悖论、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辩证法以及亚里士多德"拯救现象"的方法.现代分析哲学运动始于弗雷格对关涉世界的语言的探究,用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取代古典三段论.同时皮尔士在美国也为哲学分析奠立基础.从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到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希尔伯特、哥德尔等,都将理想(人工)语言的分析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但它和还原论的"证实"原则都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4.
词项逻辑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兼复王路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文章《一个与卢卡西维兹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4期发表后,王路同志在该刊同年第9期载文,对我所建立的AS进行了批评。批评是有益的,它促使我对AS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但批评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王文的主要问题是对三段论解释系统的可选择性未有认识,以及对模型和推理方法的不加区分。本文  相似文献   

5.
从艺术到哲学,从哲学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哲学,我始终是一个"徘徊者"。一面是对艺术的本然兴趣,另一面是对哲学的后天兴趣,正是这种"内在的张力",使得我从事美学研究感到非常非常的愉悦,或者说,我基本上是以一种"美学的态度"来研究美学的。从"生活美学"、"艺术终结"直到"分析美学"的思考,为我目前的美学研究划出了一道浅浅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人"为何创制和发展民法?人的道德精神和伦理价值观又如何在民法中实现?这些都将我们引向了对"民法的伦理基础"的思考,如对人、权利、义务和人格权等的分析,以及以哲学、伦理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民法的伦理基础与道德支持的普遍性规律,如对民法自治、信赖保护和公平均衡等原则的伦理基础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会和文化     
前言 中国天主教会和中国文化已经是一个长久探讨,研究,但仍无最终结果的课题。许多文人学者都对此产生过兴趣并作了一定的研究,虽然他们的研究并不全面,其行动还是很好的,至于他们的目的如何并不是我应该猜测的。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到底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圣教会中的工作人员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对在社会上有一定文化,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又有何影响呢?许多过去的传教士也曾花尽心血在思索这个问题,但那些先他们的中国文人学者对教会早己产生的看法对他们又有多大的帮助呢?《中国天主教》杂志也刊登过  相似文献   

8.
古今许多学问大家因其多方面的学术建树而具有多重身份,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也不例外.福柯因其不拘一格的开放式研究,而被称为先验论的历史学家、知识考古学家、现象学家、社会理论家、后结构主义者、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甚至被称为技术哲学家.那么作为技术哲学家的福柯到底对技术阐发了哪些真知灼见,他的技术思想对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具有怎样的启示性意义因而能担当起这一称谓呢?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大多语焉不详,未能从福柯的文本中析离出其真正的技术哲学思想,而在笔者看来,这些却是福柯文本中呼之欲出并对当前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学术性"诉求的强力刺激下发生 了许多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是以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概念甚至观念重新阐 释或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代西方哲学装饰马克思主义哲学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在许多论著之中,人们见到最多的与其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不如说是关 于西方哲学的某种评介。以西方哲学阐释马思主义哲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手段的变 化,它所揭示的问题的尖锐性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中国实践的理论形 态还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样态?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从生活哲学的角度,总结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既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刊发华侨大 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以期引起研究者对此 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不仅表现为用实践性思考方式取代对象性思考方式,而且更深刻 地表现为将实践性思考方式具体化为对"事件"本身思考的历史性特征。马克思哲学不仅 超越了近代哲学理性主义的知识论传统,使其哲学研究的对象抵及存在论层面,而且通过对 "事件"历史性的感性诠释超越了以往存在论的抽象演绎逻辑。 一 马克思对"事件"(事实)的思考方式,从传统哲学的意义上看既不是哲学,也不是本 体论。理由在于传统的本体论停留于对形而上学的"存在"之追问,只是从逻辑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11.
后形而上学能否回答"良善生活"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篇小说《施蒂勒》(Stiller)中,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让施蒂勒这位公诉人发问道:“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能做些什么呢?我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它让我迷惑不已”。①弗里施提出这个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善于思考的读者为了替自己操心,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伦理问题:“我在有生之年应该做些什么呢?”长久以来,哲学家们一直都认为能够对此给出令人满意的建议。然而,时至今日,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再也无法自信地就个人甚或集体的生活设计问题给出指导性的答案。阿多诺(TheodorW.Adorno)的《最低限度的道德》(MinimaMoralia)开篇借…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初,重新研究和翻译中国最古老的"五经",有什么意义呢?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这些经典已经是很古老了.而现在呢?我只能引用"五经"项目主持人、我的老朋友施舟人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施舟人把多语种"五经"的翻译和基督教<圣经>的翻译作比较.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对的,尤其因为从年代来看,这两种经典是在同一时代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叙事及其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以来,由郑家栋、陈来等学者提出的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触动了不少学者的思想神经和文化情感,众多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一时间都或者兴致盎然或者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一些眼光敏锐的学术期刊则不失时机地连续推出多组这方面的专题文章,国内学术界也召开了多次以"合法性"问题为中心议题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从最初对西方身体转向的应激反应,到开始关注中国古代哲学的身体维度,再到多角度、宽领域深入开掘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特质,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关于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会议从三个方面,即"身体与伦理"、"体感与体知"、"身体与语文"作了细致的探讨,不仅深化了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也推进了海峡两岸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已成为建设当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哲学研究初探(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全球化"呼唤"文化哲学"研究 作为今天学术思想界的一个流行术语,"全球化"无疑在激发人们进行各个方面的思考.但是,对于当今的哲学研究来说,它所指称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究竟意昧着什么?或者说,哲学研究究竟应当如何应对"全球化"这样一种在当今突出表现出来的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维度于一身的西方文明的征服扩张趋势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以及世界"公民社会"的发育,带来了许多具有全球性、普遍性的新问题.近年来,国内学界"公共哲学"思潮的出现和兴起,就是学者们以积极的姿态,试图从理论上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度回应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黄启祥 《哲学动态》2005,(10):66-67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承办的"‘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于8月6~8日在山东威海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物化"概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庄子哲学中,"物化"概念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诠释幻化、死亡、自化、观化.这四个层面相互贯通,是庄子立足人的生存现实对人的生命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对超越之路的个性化设计,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起着关键作用.这里既有人的"命"的一面,也有人对"命"的"觉"的一面,体现着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人的主体优越性.合理地解读庄子的"物化"概念,对把握庄子哲学的特质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与哲学>2004年第10期上,中医研究评估栏目中所刊登的,严健民同志"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和章晓东同志"经络实质的思辨"两篇文章,似乎有些踢开红旗闹革命的味道,他们的目的是要否定经络的客观存在,乃至否定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反复研读,思绪万千,为了现代中医经络的前途和命运,有义务站出来与两位同志再谈经络.  相似文献   

20.
陈霞 《宗教学研究》2004,(3):129-131
2004年6月14-17日,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了"中美宗教-哲学‘人性' 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收到17篇论文,其中8篇来自美国各大学,9篇来自国内高校.与会的中美学者们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传统以及不同的学术角度就人性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和对话.这次会议参与者除了宣读自己的论文,中美学者都认真地一对一回应了对方的论文.这些回应给与会者留下了许多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