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中西医结合在国内发展的概况及其评估中西医结合临床最切合实际的概念是取中西医各自所长而又去其各自所短,包括两者的理论、辨治,包括治法、治则和药物及其治法原理与病机的契合。除了要明确西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外,还要深入了解中药与西药之间之相互作用及其与病理生理之间相合的利弊关系。自从西洋医学传入中国后,即有了中西医药并用的学派及中西医之间相互研究学问问世。如张锡纯的《中衷参西录》等。建国初期,毛泽东做了一个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并批判了王斌思想,他还认为整理宝库,应该取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国情下独有的新医学体系,临床应用疗效瞩目.在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更是倍受人民群众欢迎.但仍有部分问题值得探讨:正确处理中、西医关系,注重病种选择,应用时机因病而异,重视中、西药合理配伍,警惕中药副作用,讲究中、西药服用方法…诸多环节关乎着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体现.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诊疗思维,在临床应用中才可以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118名初中男学生进行攻击性的研究.比较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攻击行为.包括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结果显示:群体无论是作为攻击来源还是攻击目标都能起到增加攻击行为的情境作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在攻击性方面有显著差异;群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攻击性远高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攻击性: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时比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叶高血压病主要差别是局部与整体的认识;中药、西药对不血压病的治疗各有所长;中、西医对高血压的研究均要立足于自力理论基础之上,中西医结合研究高血压病在病机病理、治疗原则、复方应用、个体差异、非药物治疗等方面有许多共通点,这些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结合手检7种核心期刊,查找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治疗组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包括中医的内服方剂、外用中药药浴),对照组为单一的西药治疗。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给出文献质量评分结果,并根据文献数据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对文献中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和合并效应量检验。共纳入14篇文献,计976例患者,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40例患者中,治愈率40.87%,有效率91.50%,西医对照组436例患者中,治愈率18.78%,有效率71.4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组稳定率总优势比(OR)为4.86,95%置信区间(CI)为(3.13~7.5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临床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尚需更多RCT证实。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江苏省扬州大学医学院(225001)孙荣一、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中西医学比较研究的关系———析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内涵中西医结合的内涵是什么?这是关系到中西医结合事业能否健康和如何顺利发展的基本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中医...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病因的特殊性,决定了治疗的整体化.整体化治疗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可快速的起效,中药可根本改善脏腑的功能失调,从而提高治愈率;但是一个完整的药物疗程,并不能永久防止复发,给予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并树立正确的观念,更有助于消除疾病;一个和谐的社会及自身的和谐有助于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分析中、西医学的可结合性;从中西医学的"共通"点,根据临床结合已取得较好成果的客观事实,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理论在整体观、系统观、预测性和预防性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医和现代医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4.
从东西方科学的融合看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研究已有半个世纪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性进展和成果,同时也把中西医之间的差异更加深刻地显示出来,许多人从中看到了中西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并由此怀疑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有的甚至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乌托邦".  相似文献   

15.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系,是人体中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的重要酶系之一,90%以上的药物的氧化是由P450酶催化的.多药合用对机体P450酶的影响,能造成临床上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基于P450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可以预测、控制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可能解释某患者对特定治疗方案的反应.该文从细胞色素P450分类及其各自的催化特点,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酶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增加患者依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发展前景的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包括交叉兼容、中西互补、结合创新。目前,中西医结合面临着强大现代医学的挑战,及理论研究、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能否处理好中西医的兼容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临床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医生在骨折治疗中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系统论的思想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它能从人体的总体出发,在"动与静"、"筋与骨"、"内与外"、"人与物"四对矛盾的相互作用中,揭示损伤的性质和骨折愈合的规律,有助于获得骨折的最佳治疗原则,有助于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563003)张克非一、明确中西医结合(CCWM)的程序及目的尽管中西医学之间理论体系的构建截然不同,尽管它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角度完全相反,尽管两种医学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等都相去甚远,但“防病治...  相似文献   

19.
要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必须注重医古文与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循证能力、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与基本技能、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民族和宗教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而言,两者不仅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各自的特点而言,民族道德重在自律,宗教道德重在他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