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医学在享受基因时代“圣餐”的同时,也在步入一个危机频发的“问题时代”。从原点审视,造成其危机和困境的“本因”,是其核心价值系统及其动力体系的根本缺陷所致,其基本的生命观、疾病观陷入到诸多哲学困惑和认识误区,其治疗观的“对抗性思维”更是有违自然伦理的法度,这是当代医学走向更高理论平台的战略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从总体上反思现代社会本质的现代性,其实质是通过"无人身的理性"实现现代化,而这一过程本身却使得原本作为实体的人,被"去人化"。医学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身体"的遗忘,具体表现为"医学技术主义"遮蔽"身体-主体";现代性的自反性使"不确定性"充斥医学实践;机械论的身体观无法"还原"开放性的生命系统本质;技术与资本使"涉身主体"异化,促使医患共同体分离。只有关注医学中"身体"的当代境遇,重构具有身-心-世界三重蕴含结构的"身体",才能为破解现代医学"技术主义"范式,化解现代性危机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分裂与整合是当代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心理学分裂的根源在于对人的二重性的片面解读,重塑完整的人的形象是心理学摆脱危机的正确出路。现有的整合观基本上属于心理学"西化"传统的延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树立心理学整合观具有"被解放的心理学"的性质。在中国传统文化要义"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现心理学的整合,是统合两种研究范式、摆脱学科分裂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医学罔顾主体深层危机和机制缺损,正危险地迎合着"造美风潮",从而使整形美容医学不断走向极端化,很值得理论医学界及时反思.医学应当履行"解社会之痛"之使命,而不能满足于"搔社会之瘁"."人工美女"的横空出世,是商业化炒作和恶俗化的医疗技术相结合的"尤物",是对医学核心价值体系的恣肆扭曲和嘲弄,更会引起哲学上的困惑和招致重大医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和发展为例,分析了医学观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医学观更替的三个阶段,即原有医学观失稳且陷入危机、新观念的放大及其局部变革、整合并全面更替,揭示了医学观更替的一般过程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的农民观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他对农民阶级的重视和他所开拓的工农联盟道路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充分借鉴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成功经验,是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前提。今天,我们仍必须坚持走工农联盟的道路,并且把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传播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中医药事业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也应自觉接受新媒体时代的检验。从中医药新媒体传播现状看,存在信息污染与"把关人"缺失、学界自身"失语危机"、人文文化遮蔽科学文化、传播分化造成数字鸿沟等伦理失范现象。中医药新媒体传播实践应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符合传播伦理规范,在可信性、适用性和适度性原则的指导下,遵从"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从政府、行业、专家和受众四方面多管齐下,积极重构中医药新媒体传播伦理价值与规范。  相似文献   

8.
傅山是生活在明由衰而亡、清由暴至治的鼎革时期的一名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在儒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在书法实践与理论方面的成就也占有崇高地位,历来为学者和书家称道,其人、其书、其理论颇有传奇色彩。傅山书法观念中最为重要的是"崇尚古法"和"以人论书观",他在当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宁四毋"的书学观,对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当代对于"四宁四毋"的理解却引起了争鸣,以至后人对其褒贬不一,表现出书法美学认识方面的不同。文章就傅山"四宁四毋"说及其当代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医学目的,服务模式与医疗危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当代西方学者称之为的“医疗危机”,是指当代医学及其服务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与社会公众所期待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我们的卫生服务模式不符合第二次卫生革命面临的实际,以及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及技术主义的思潮,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深层原因。将医学服务转移到谋求包括健康人群与患病人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基点上来,并相应地调整教育、科研的具体目标,是摆脱危机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韩非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阐述其诚信思想,形成了系统的诚信观。他认为君主信任他人存在受制于人的道德风险,法律信用却有利于赢得民心,有利于保护君主权力免受权臣侵蚀,有利于富国强兵;基于信任他人的道德风险和法律信用的价值,韩非提出了"循名责实"的诚信管理论,意在防范诚信风险、彰显诚信价值。韩非的诚信观可以为治理当代的诚信危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