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亡的解析     
死亡的痛苦来源于对死亡的无知。依据辩证法原理,结合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对死亡的本质进行解析发现:死亡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和意识在运动形式上的特殊转化,而非生命体的消失。灵魂是生命体的核心成分之一,而灵魂的实质是承载深层意识的超微观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6,(4):96-102
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是人们以物质、文化为原料生产和创造的各种场所,它们承载着城市入的社会生活,比如日常交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活动。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类似一个生命体,文化、精神是灵魂,钢筋、水泥、石块、砖头等物质材料是这个生命体的构成部分。有了灵魂,城市日常空间才变得鲜活、有生命;若丢失了灵魂,就会患上"城市病"。资本主义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单纯凭借物质材料批量生产出来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是异化的、患有"城市病"的。中国特色的城市日常空间应该是人文空间,蕴含着文化设施和生命文化,应当成为人们以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为精神原料,以钢筋、水泥等为物质原料,创造、建设出来的艺术作品般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3.
依据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的论述,灵魂,尤其是人类的理智灵魂,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其特殊性在于:一、与一般的非生命体的形式相比较,灵魂是生命体的第一原则,等级更高,更加高贵;二、按照生命体的形式的等级,人类的理智灵魂高于动物的感觉灵魂和植物的生长灵魂,并且包含有后两者的全部能力;三、灵魂作为形式,对于质料具有主动性,并且理智灵魂具有对其他形式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因为主动理智的原因而与上帝有关系;四、灵魂脱离躯体后,依然保有其存在,但是其认知方式已经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
田书峰 《哲学研究》2022,(7):97-107
亚里士多德对灵魂与身体关系的理解模式是质形论的(hylomorphic),灵魂作为形式是潜在地有生命的自然躯体(■)的现实性。但是,有学者指出这会导致潜在地有生命的身体就是现实地有生命的身体的矛盾,这也就是阿克瑞尔难题(Ackrill’s Problem)。本文通过对《论灵魂》和《形而上学》中一些核心文本的分析,尝试证明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发明两种质形论来解释人造物和生命体,而是认为生命体是在一种完美的意义上展现出质料和形式的必然结合,而人造物是在一种有限的意义上展现出质料和形式的偶有性结合。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造物的形式是外在于自身的,来自于有此技艺的专家心灵,而生命体的灵魂作为形式是内在于身体之内的;因而,与之相应的质料的潜在性也就有所不同,人造物的质料是适合于实现其功能的切近质料,而生命体的质料则是潜在地能够进行生命活动的自然躯体,灵魂作为自然躯体的内在形式就是现实活动,是其生命活动的原因与本原。  相似文献   

5.
正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以爱综合、归纳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过程。这是给思维下的定义。思维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意识动态。因为,唯人才有灵魂,灵魂是思维的根源,而思维则是灵魂的属性与功能。其他的生命体比如:飞禽走兽、牛马猪羊,即便有大脑也只能"跟着感觉走"。盖因大脑只不过是灵魂借以思维的工具而已。其本身并不能产生思维。不然,猪羊闻讯早遛之大吉,逃之夭夭了,还轮到你屠夫"磨刀霍霍  相似文献   

6.
奥古斯丁对灵魂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物质主义”到“精神性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的出现离不开“柏拉图学派的书籍”(libri Platonicorum)的影响.在此之前,奥古斯丁认为天主和灵魂都是物质.主要在普罗提诺的影响下,奥古斯丁认识到灵魂是无形的、精神性的,灵魂赋有理性并且不朽.与普罗提诺不同的是,奥古斯丁认为灵魂不具有神圣本性,同万物一样是被造物.对灵魂本质认识的转变,使其灵魂思想乃至其个人的信仰发生了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7.
(续上期) 迄今为止,人类对自身生命体和思维现象的认识还非常肤浅,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思维是怎样  相似文献   

8.
《科学画报)2006年第3期发表记者程忠炎访谈文章,题为《心灵是什么》。我们没有拜读过沈教授别的论著,仅对此发表点滴不同的认识。 我们认为心灵即灵魂,而灵魂就是意识,而意识是思维运动的产物,而思维是脑物质运动综合反映出来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特殊的形式,是生命躯体的第一现实性。生命躯体的种种精神能力属于灵魂。它们是生命体作为形式(灵魂)与质料(躯体)的结合体的与身具有的功能活动。形式的灵魂是具身的。但是,形式何以能够从肉身中产生却深深困扰着亚里士多德。梅洛-庞蒂服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灵魂的思想,但利用现象学的方法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属性的灵魂,而把形式视为是神经系统的现象与结构。即形式产生自我们的肉身并构成了行为的结构。行为是具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心理意识是脑的产物。欧美等国的心理学者要求具体探讨脑物质怎样产生心理意识,我们不但不应当反对,而且应当更加切实、深入地探讨。因为心理意识既是脑物质的产物,人就必然要求知道脑物质究竟是用怎样的活动产生心理意识的。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列宁一接触到心理学,就注意到这个问题:1894年,列宁热情鼓励心理学家“摈弃了关于灵魂的哲学理论,迳直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神经过程)”。(《列宁全集》,第一卷。第124页)1908年,列宁在反对唯心论时指出:“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做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列宁全集》第十四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