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全面认识外科感染 合理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感染是一种使用抗菌药物解决不了的而常需外科干预的感染,其主要特点是皮肤和黏膜屏障有了破损、多种内源性致病微生物从破坏部分入侵致病。最常见的外科感染是切口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循感染、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外科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外科切口各类密切相关,清洁、清洁—污染、污染和污秽四关的感染发生率分别约为2.1%、3.3%、6.4%和7.1%。预防外科感染可从三方面着手,提高宿主抵抗力;手术操作细致;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包括预防性抗生素等。预防性抗生系的适应证为Ⅱ、Ⅲ类切口,一般选择一代头孢菌素用于非厌氧菌污染的手术,二代头孢菌素用于厌氧菌污染的手术。应在手术前8小时内用药,并在术后24小时停药,给药方法是一次静脉滴入。此外还需注意提高外科创口的氧张力、保持体温、控制血糖、合理皮肤准备和掌握延迟性一期缝合的适应证等。  相似文献   

2.
手术野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D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可减少SSI发生率,但使用的目的与作用仅仅是在手术过程中,一旦手术结束这一作用也就结束.对于创伤较小清洁手术可以不用预防性抗生素;轻度污染手术创伤不大,也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只有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时才考虑应用.麻醉诱导期使用最为合理的.对不同的手术部位和不同的创伤程度,应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即个体化给药原则.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野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可减少SSI发生率,但使用的目的与作用仅仅是在手术过程中,一旦手术结束这一作用也就结束。对于创伤较小清洁手术可以不用预防性抗生素;轻度污染手术创伤不大,也可以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只有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时才考虑应用。麻醉诱导期使用最为合理的。对不同的手术部位和不同的创伤程度,应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即个体化给药原则。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感染的防治策略可概括为:增强机体免疫力,重视无菌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出现的感染.常见术后感染包括:膈下积液、脓肿,自发性腹膜炎(SBP)或腹水感染,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切口及其他部位感染,真菌感染,脾切除术后爆发性感染和脾热.  相似文献   

5.
手术部位感染在所有医院感染中占第三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是主要病原菌,是外科临床十分关心的问题,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外科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中,应针对不同部位的手术以及可能的病原体以及本院或本地区病原体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注意给要时间应在手术前30min-1h静脉使用足量抗菌药物,以保持抗菌药物的有效浓度覆盖整个手术过程。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同时应关注其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以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适应证,指出微创手术不应当只是切口的减小,应该综合降低各种创伤因素;在"后腔镜时代",要注意发现因腔镜技术而带来的疾病诊疗原则和手术适应证上的新变化,努力从不断发展的新兴科技中从寻找新的技术增长点,以此扩大微创外科的适应证;也要看到微创手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开放手术,不要盲目扩大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更不能企望微创手术能完成传统手术不能治疗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感染的防治策略可概括为:增强机体免疫力,重视无菌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出现的感染。常见术后感染包括:膈下积液、脓肿,自发性腹膜炎(SBP)或腹水感染,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切口及其他部位感染,真菌感染,脾切除术后爆发性感染和脾热。  相似文献   

8.
准确把握微创外科的适应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以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在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适应证,指出微创手术不应当只是切口的减小,应该综合降低各种创伤因素;在“后腔镜时代”,要注意发现因腔镜技术而带来的疾病诊疗原则和手术适应证上的新变化,努力从不断发展的新兴科技中从寻找新的技术增长点,以此扩大微创外科的适应证;也要看到微创手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开放手术,不要盲目扩大微创手术的适应证,更不能企望微创手术能完成传统手术不能治疗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对某三甲医院的一起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SI)的聚集性流行事件进行调查,分析2015年8月~10月乳腺科17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其中7例发生SSI,感染率3.9%。2015年二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81例,仅有1例发生SSI,感染率0.55%,2014年三季度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92例,1例发生SSI,感染率0.52%,SSI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5年8月~10月感染率最高。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措施,2015年11月~2016年1月,SSI感染率恢复到0.43%。院感科提出此次事件由于科室引流管使用不当加重皮瓣积血积液导致的切口感染所致,加强医院一次性用品管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只有找到发热的原因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启动临床思维必须掌握充分的临床资料,然后进行周密的鉴别诊断思维程序,首先排除引起发热的其他科疾病,再考虑外科原因.感染是外科发热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是手术病人,特别应该想到和手术有关的各种感染问题.思维惯性、思维顺性和思维惰性的误导是误诊的思维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