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仅<周易>的形式架构和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到<文心雕龙>,而且<易传>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诸如"道"和"器","文"和"章","象"、"辞"和"意"等,对<文心雕龙>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易传>哲学乃是<文心雕龙>的思想之魂.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周易>,就没有<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2.
唐文明 《哲学动态》2002,1(3):11-15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本无哲学.的确,中国本无哲学这一名相.但持论者当然并不仅限于计较名相之有无:说中国本无哲学,并不止于说中国本无哲学之名相,而是说,中国本无源自古希腊的那种称之为哲学的思想习惯和传统.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孔子的<论语>里讲的只是一种哪里都能找得到的"常识道德","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而<易经>中的思想虽然表明"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但也"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超不出抽象的开始".[1]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治<易>参证史事,对"二五之应"问题尤其青睐.因为它不但得象、得体、得时,还得用.杨万里尤其重视它的"用"问题,由于这个"用","二五之应"不但贯通天人,也彰显史事宗义理派求真、务实的治<易>特色.  相似文献   

4.
从宋代至清末,已见的现存<悟真篇>清净丹法注本约有七种."先天一炁"概念在道教内丹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见现存<悟真篇>清净注本的"先天一炁"名词之所指大概包括四种含义:本体论、生成论层面上的初始"元炁","生身受炁初"层面上的先天"祖炁","肾炁","阳生"之"真铅".  相似文献   

5.
帛书《衷》篇"《川》之详说"章,是研究孔子《坤》卦思想的重要文献.从目前对此章的校释研究看,很多疑难辞语未得其解,需要进一步疏通解读.在此章中,孔子以灾异观念释《坤》卦辞"先迷后得主","学人"当训觉人,使人觉悟之义;孔子以周代"保傅"制度释《坤》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吉",以及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非吉石也,亓口口要诚与贤之胃也","吉石"当训告所,言不是告诉方所的,而是讲得贤的;"小事时说","时"当训待,言待时而说;"知勿过数","知"当训交接,指文柔之人与君主交接,不急迫,不促狭;"文人内亓光,外亓龙","龙"训宠,荣光之义,言文柔之人内藏光华,自然外显而有荣光;"隐文且静","静"当训情,言内隐文德,中心笃实.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对中国乃至于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对老子和孔子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对他们的比较研究还有一定的空白。从"道"与"仁","美"与"善","无为"与"仁政德治"三个方面对老子美学思想和孔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他们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有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绿洲,这里被称为"中国探险旅游之乡","中国大芸之乡","中国大叶紫花苜蓿之乡","中国玉石之乡","中国胡杨之乡"的于田县。于田拥有悠久的的历史。"克里雅(keriye)"是克里雅的维吾尔语称呼。  相似文献   

8.
曾凡朝 《周易研究》2005,2(6):22-33
对于程颢易学思想,学界述及较少,本文仅从"生生之易即为道"、"天人一也"、"只心便是天"、"形上形下之辩"等方面入手展开讨论.程颢以易为道,认为道的内容即是生生,生生之易为道体,为天理.从具有普适性的道、天理出发,程颢提出了"天人一也,更不分别"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中,程颢彰显了人的价值意蕴,认为"无人则无以见天地","人为天地心","只心便是天".同时,以道、天理为基础,在道器关系上,程颢阐述了道器的清晰区分和真正关联,并更加重视道器的圆融为一.  相似文献   

9.
李保乐 《天风》2009,(5):15-15
有人说"和谐"一词意为人人都有饭吃,个个皆有发言权,此话虽不能完全诠释"和谐"之意境,但仔细琢磨,倒还真是有点意思在里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一词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概括.今天,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与基督教历来所倡导的,圣经中蕴含丰富的"和睦","和好"、 "和平"的福音,或"三和神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体现基督徒信仰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堂,是和谐精神集中展示的地方.那么如何才称得上和谐教堂昵?对这个问题,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不尽相同,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0.
会挽雕弓     
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我熟读并时常默诵的一首词。尤其词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之句,以其豪迈、雄劲之势,壮我襟怀,振我心魄,吹我神思。不由遥想当年,那"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景(《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此诗句写的是公瑾,但又何尝没有东坡的情怀与抱负?由此再想望《江城子》词中"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的壮烈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