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历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初,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是带有军事封建性质的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残酷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和剥削,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在对中国、朝鲜和其他国家发动的野蛮的侵略战争中犯下了累累罪行。在近代历史的转变过程中,日本佛教也由江户时期的“准国教”下降为神道教的附庸。面对局势的变化和自身地位的衰落,佛教界也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从总体上看,20世纪前半叶日本佛教的绝大部分宗派都积极追随军国主义政府,提倡迎合统治者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新黑格尔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哲学中最反动的学派之一。它开始产生于十九世纪60-70年代,而盛行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头三十年。新黑格尔主义先后流行于英、美、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中。它的主要代表,在英国有布拉德雷、鲍桑克、缪尔等。在美国有鲁埃士、霍金、布兰夏德。在意大利有克罗齐、詹梯尔等。在德国有格格克纳、拉松、克罗纳等。克罗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移居美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黑格尔哲学分化以后到十九世纪末,是黑格尔哲学失势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自己的最后阶段——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资产阶级为了维护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十九世纪末产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把资本主义推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二十世纪下半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随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新特点。如资产阶级国家的经济作用大大加强,国有化比例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论纲(三)□许启贤二、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对资本主义的塑造,工业帝国主义渐变为信息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阶段。无论是工业帝国主义,还是信息帝国主义,其本质都是垄断,前者更多的是垄断物质资源,后者更倾向于垄断知识和信息。信息帝国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复兴创造了高度成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信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必将推动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大尺度上、以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视角理解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以50年、100年的时间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逻辑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伟大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6.
社会批判家们在确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阴暗面和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弊端时,广泛使用“异化”这个概念。资产阶级理论家们通过使用这个概念,的确作到把美国社会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各种处于危机状态的现象和过程记录下来,并形象地加以描绘。在这种情况下,“异化”概念本身开始获得一种无所不包的性质,它被运用到  相似文献   

7.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主题,学界已经为这一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储备和开阔的理论视角.在此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的研究被摆上了台前案头.具体说来,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第二国际时期经典资本主义理论向帝国主义理论的过渡、苏俄(联)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左派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激进话语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要求什么样的国家,这是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重要议题。资本主义国家以资产阶级社会为根基,它同无产阶级要求的国家存在着本质区别。从现代国家到国家完全消亡的历史演进过程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或“(半资产阶级)国家”、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四个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以彻底打碎传统国家机器为首要条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是推动实现人的解放的政治形式。“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在狭义上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的制度形式,在广义上还包括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制度形式。《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现代国家观,对于我们准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方位和制度特征,以及充分发挥现代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所有制上的优势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思想家们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把社会主义的现实说成反人道的社会、极权主义的社会和没有自由的社会。为此目的,他们不惜运用一切手段,其中包括歪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伪造马克思关于人的观点,特别是其形成过程,这在当时起了不小的作用。 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他们企图破坏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和在社会主义国家培植反革命势力,主要倾向是对现实社会主义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目标这一事实提出异议。例如,西德的资产阶级出版社出版了修正主义者和叛徒们的大量旨在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小册  相似文献   

10.
在斯洛特戴克看来,西方人通常讲的世界历史不过是资本的世界体系建构的全球化的历史。大写的历史就是资产阶级开发地球的世界历史,这是一个由资本关系链接起来的关联性存在。不同于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形而上学的全球化、第二次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大地全球化,我们这个星球现在迎来第三次资本主义电子全球化,这第三次全球化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以电子化和信息化为核心布展的资本主义部置,它终止了单边殖民和帝国主义强盗逻辑,通过密集存在消除了空间与时间的客观真实存在,使资产阶级的权力控制和制造欲望的商业盘剥更微细地植入到存在的微分断面。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剥削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本质。资产阶级社会的两个处于两极的对立面、即这两个社会中的两个主要的和相互斗争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敌对性和极端性,是由对抗性的生产方式所引起的;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它所固有的对抗,以一种历史的不可避免性在增长着(而且现在还在继续增长)。从资产阶级社会产生时起直到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抗性矛盾、冲突、抵触和激荡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最后是资产阶级社会在地球的三分之一的土地上毁灭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12.
席卷当代资产阶级社会整个政治文化上层建筑的深刻危机,迫使当代西方理论家对社会哲学和政治观念进行改旧翻新,以便理解该社会内部发生的社会和文化进程。除了传播各种旨在维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基础的辩护理论之外,某些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制度黑暗面的作者们的理论,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些作者提出了自己改造现存社会的积极纲领,但却不去触及该社会的根基。目前,包括各种抽象人道主义理论在内的社会批判主义观念,在  相似文献   

13.
"总体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范畴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在剖析、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过程中,总体性原则始终处于在场的地位,并在根本上规定着马克思变革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态度。卢卡奇首次提出并建构了相对完整的总体性理论,揭示出造成这一趋势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根源,批判了现代社会中思维理论的非总体性趋势。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原则具有批判与超越的革命品格,凸显了社会批判理论穿越现象迷雾剖析内在本质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4.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社会底经济基础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作为它的上层建筑。因为它本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所以与之最相适应的哲学的上层建筑也必需是中国封建主义哲学和帝国主义国家底资产阶级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旧中国社会底半殖民地性质底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所统治,而是为许多帝国主义国家所统治。因此,在从“五四”以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底资产阶级哲学,凡是主要的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经常谈到,现实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观念中必然是完全颠倒的。马克思将这种颠倒称之为“经济关系的异化形式”。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经济学家则热衷于把这些异化形式“教条式地加以解释、系统化和辩护”。这种现象至今仍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6.
陈安国 《学海》2001,4(1):83-86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企图一统天下的以同一性消解差异性的过程。因此 ,全球化实质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以经济全球化为表征的、以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各个方面的全球化全面推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的深层矛盾在全球的全面展开和激化 ,最终会导致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 ,社会主义必将取而代之。这一规律是无法抗拒的、必然的 ,无论资产阶级如何规避 ,也无法逃脱在达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颠峰”的同时 ,坠入自己选择的“深渊”中。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过程中 ,必然会侵犯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眼界"的概念,意指驻留在商品交换视界中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认知结构。该认知结构不仅主导了亚当·斯密和黑格尔的资本主义观,也制约了部分马克思主义者的资本主义批判,将资本主义批判狭隘地局限在商品同质化和社会合理化的界限内。对此,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双重视界,即商品交换视界和生产方式视界。通过劳动力的商品化,马克思不仅从商品交换视界深入到生产方式视界,而且还立足生产方式视界透视商品交换视界的历史前提。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认识论意蕴在于:资产阶级认知结构的瓦解必须批判该认知结构的历史前提,这正是马克思认识论与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原则性区别,也是马克思的认识论超越阿尔都塞、广松涉和索恩-雷特尔等认识论批判理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代欧洲哲学实现了从本体论研究向认识论研究的转换,凸显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与这两大哲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古典经济学把经验主义的方法运用在对现实社会的经济学研究中,对经验事实进行归纳和描述,把资本主义现象当作不证自明的事实加以直接肯定。它只承认感性的经验,只利用从感性的经验中得出的证据。它也强调抽象,但它的抽象只把事实当作不变的基础进行抽象,追求的是现象背后的齐一性,而不对经验事实作辩证的思考,这样就只能对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抽象归纳和简单复制,自然会把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宋惠昌1.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意识形态是社会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社会群体(阶级等等)的根本利益是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灵魂,意识形态是社会(或群体)的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其中心内容是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具有多维的两重性。即实践性和理论性,阶级性和人类(共同)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现实性和理想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一是提供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二是能够成为凝聚和引导一定社会或群体的“社会水泥”和“思想旗帜”。此外,它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也起着价值导向作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价值观念,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又具有同社会公共利益相矛盾的反社会性,因此,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出警告:个人主义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癌症,并且提出用“合理利己主义”、“新个人主义”取代旧的个人主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映到政治法律制度中,集中表现为自由主义,它有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古典自由主义,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质。但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考察市民社会的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三者之间的逻辑与历史关系,并深入剖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市民社会理论错误,为我们分析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社会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