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2017年冬,笔者在进行咸阳地区道教金石文物考察时,于兴平市博物馆见一太上老君造像。该像通高124厘米,宽80厘米,座高43厘米,直径80厘米。据介绍,此像为1986年于兴平文庙筹建博物馆时,由当地三清殿征集而来,疑为明嘉靖年间造像。老君像为汉白玉质,造像丰须长髯,神态安详自然,目光平视。身穿圆领道袍,腰束帛带,外着通肩大衣。双腿盘坐于圆形须弥座上,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膝盖之上,左手掌心向下扶膝,右手掌心向上平放在膝盖上。虽头部断裂,鼻、耳、手部有残损,然经修复后,神韵依旧。纵眼看去,  相似文献   

3.
4.
崔元和 《法音》2019,(2):46-50,中插1-中插2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都富有着智慧,而这种智慧不仅兼容并蓄着外来的文明而且富有着十足的创造精神。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就是这一智慧的完美体现,它在延续印度佛教雕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伟大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造像风格。从北魏时期开始,中国有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佛教造像艺术,而到了隋唐时期,这种艺术也日渐成熟起来。在现存的佛教造像作品中,龙门石窟的石刻造像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风格。  相似文献   

6.
安岳玄妙观的道教造像精美绝伦,是盛唐道教的实物佐证,也是巴蜀道教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玄妙观的道教造像自发现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由于史书文献的失载,导致我们对这些造像的认识人言人殊。《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是记载玄妙观道教造像的唯一文字资料,解读该碑文是揭开玄妙观造像神秘面纱的关键钥匙。文章从校勘碑文入手,对碑文作出考证与释读,指出玄妙观的道教造像是依据道教黄箓斋法而造,这是认识这些道教造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8.
邓新航 《法音》2020,(6):61-65
<正>唐代,在佛教不断世俗化、民间化,以及民众信仰需求多样化的影响下,汉地佛教造像逐渐开始大范围的脱离印度佛教造像的规制,不同佛、菩萨、罗汉等信仰相互融合,因而出现了大量不见于佛经记载的新的题材组合,药师佛、观音与地藏组合即是其中之一。从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此类组合造像在巴蜀地区数量最多,但一直以来都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研究。本文即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源头、分布、原因三个方面对巴蜀石窟中的此类组合造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说:"宗教世界只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即使在宗教教条占主要影响的时代和社会结构中的文化,也存在着世俗精神."[1]从宗教的目的与要求来看,宗教总是把天国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看作是对立的,追求灭绝世俗的享受,宣扬天国的神圣与美好.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城庆之年"。新年伊始,我们从市文物部门得到消息,扬州双博馆收藏了一块唐代波斯人墓碑。为了解究竟,近期做了探访。一、唐代波斯人墓碑的来源与外观据扬州市文物局相关人员介绍,新发现的波斯人墓碑2004年出土于扬州市普哈丁园南侧,在当时的凯运天地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发现。墓碑几经辗转,近期由市文物局收藏。墓碑平放呈方形,边长约52厘米;墓碑厚度10厘米左右;石质材料,文字面朝上,碑刻  相似文献   

11.
12.
药王山造像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中国道教》2001,(6):32-37
一 地理及概况 耀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南距西安约100公里,东为铜川,西邻旬邑,西北连淳化,南面三原、富平。境内有沮河、漆水河,沮河源于县北长蛇岭,流至城南,汇入石川河,全长约70公里,漆水河源于铜川市北,由黄堡镇入耀县,在城南汇入沮河,从富平入石川河,在耀县境内流程为10公里。药王山造像碑大多发现在漆、沮河两岸地区。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十余座,石灰岩分布广泛,当地的老百姓把一种叫做“青石”的石灰岩作为石雕的原料。因为这个地方原属华原,所以,用青石制做的石磐,就叫“华原磐”,在唐朝很有名。今天这一…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7,(4):I0001-I0004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秦家上祠堂的历史脉络并对其作用及地位简单阐述。修缮设计中,通过现场调研和测绘,从文物保护学的角度来探讨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策略。同时还对文物建筑的现状进行综合价值评估,以确保文物建筑的修复更加科学、合理和真实。  相似文献   

15.
朝西 《法音》2006,(3):I0001-I0004
  相似文献   

16.
17.
李翎 《法音》2007,(2):46-49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中印文化的交流渊远流长,而佛教文化是这种交流中最有力的纽带。伟大的印度文化,在4千多年前,就沿着印度河流域繁荣起来,而这里有着雕刻的传统,历来是高超雕刻艺术的发源地,著名的莫亨左达罗遗址出土的皂石像和青铜像等令人惊叹不已。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800多年,对于印度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经典,如《梨俱吠陀》、《梵书》、《摩诃婆罗多》相继完成或开始编撰。  相似文献   

18.
《佛学研究》2004,(1):233-233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造像也随之传入中国。据晚唐美术史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帝(东汉明帝刘庄,公元58—75年在位)乃使蔡愔取天竺国优瑱王画释迦佛像,命工人图于南宫清凉台及显节陵上。以形制古朴,未足瞻敬。”也就是说最初传入中国的佛教造像,因为模仿和照搬了古印度式的造像风格,与中国人的观念不合,与时尚不合,因而并不被中国人敬仰。其后,佛教经过魏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宗教与艺术就好象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艺术作品,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宗教信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美好愿望与追求,而艺术正是古代人们对自己这种愿望与追求的形象表达。后来,由于人们对神仙的无限敬畏,“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与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