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吴兵 《天风》2012,(8):5-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教会,改变了以往被称为“三多”(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的群体结构,但也给牧养事工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牧养青年是摆在每个堂会牧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以下是几位牧者的分享。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1,(5):38-38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是教会的希望,青年牧养事关教会的前途和社会的见证。所以,麦哲恩博士说:"牧者若不重视青年工作,那是对教会的亏欠,对圣工的失职。"本期每月话题讨论的是"关注教会青年牧养",希望能对各地教会牧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
徐淑萍 《天风》2017,(7):18-19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教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知识分子、大学生、白领、私营企业主纷纷进入教会,教会当如何开展青年事工?牧者如何牧养后现代青年?这已经成为当代牧者积极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自笔者进入神学院开始,就从神学院老师、教会牧者口中听到教会"青黄不接""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等话语,并以中国教会一位牧师牧养一万人的现状勉励青年传道人兴起。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中国教会有教堂约6万座,圣职人员(牧师、教师、长老)1.4万余人,专职传道员约2.2万人。从发展来说,牧者人数上显然有所增加,但对于教会的需要来说,问题仍然非常严峻,现在大约平均每位牧者需要牧养超过千人,从牧养的压力来说,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3)
正由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需要,各地教会堂点以对信徒身体健康负责任的态度暂停了场所内的聚会活动,减少了因人员聚集而造成的潜在病毒传播风险。线下教会暂停聚会之时,信徒应该怎样做好敬拜?牧者又该如何有效做好牧养?笔者的一些读经和灵修心得,愿与诸位分享。牧养之一:教会牧者多种形式讲道牧养有人把防疫在家的信徒看做是流离无牧的,事实并非如此。教会牧者,应当对受托照管的群羊生  相似文献   

6.
一、教会需要被牧养圣经非常清晰地表明:教会是需要被牧养的。保罗认为教会牧养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基督徒在基督里生根建造,牧养他们直至生命、灵性成熟。(参西1:28-29)我个人也是这样在神面前领受的,教会牧养焦点是牧者和羊群建立一种家人一样美好的关系,带领信徒在基督里成长。  相似文献   

7.
吴微 《天风》2011,(5):38-41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是教会的希望,青年牧养事关教会的前途和社会的见证。所以,麦哲恩博士说:"牧者若不重视青年工作,那是对教会的亏欠,对圣工的失职。"本期每月话题讨论的是"关注教会青年牧养",希望能对各地教会牧养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包智敏 《天风》2010,(12):I0018-I0021
阅读,就是与一些智慧的人交谈。属灵书刊也是信纯灵命长进的阶梯。牧者要懂得用书刊牧养信纯。  相似文献   

9.
不同处境的信徒,对教会有不同的需要,牧者当分别对待和加以细心牧养。 对于身患绝症和濒死病人,以及丧失亲人的信徒,更需要牧者和教会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说,这类人比任何人更需要教会和牧者。 那么,应该如何关顾末期病人呢?这就需要了解末期病人们心理和需要。人一旦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一般会有五个阶段的心  相似文献   

10.
陈志华 《天风》2022,(3):13-15
编者按:牧养是教会事工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索,最终必须落实到教会牧养中去。在后疫情时期,教会牧养如何把握时代处境、找准信徒需求,使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各地教会又有什么经验、成果与大家分享?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同工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会牧者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适切基督教中国化的牧养思维导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有三:其一,基督教的牧养工作是处于最前线的事工,在牧养事工中,以释经为基础的教导、宣讲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共通点。因此,笔者主张从牧养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方向;其二,笔者最大的主观期盼是看到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两者之间和谐共融;其三,基督信仰具有普世性,每至一处,基督信仰若要在异文化中"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37:31),必经处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家与人民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虽有无数的苦痛与无奈,但也让我们经历了许多的美与爱,带来了宝贵的财富与经验。后疫情时代,我们的教会牧养该怎么办?一、教会牧者角色需及时转换牧者要从传统的言说者,转换成写作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寻找者。  相似文献   

13.
张燕琴 《天风》2011,(2):36-38
外来务工人员指的是农民工兄弟,他们用辛勤劳动为各大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中不乏基督的跟随者。离开了家乡的教会,他们能否在城里找到属于他们的神的家?对此,我们城市教会责无旁贷。本期每月话题,我们约请了三位城市教会同工,请三位牧者谈谈他们教会是如何牧养和关心外地民工弟兄姊妹的。  相似文献   

14.
张丽丽 《天风》2012,(9):13-15
近年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了新闻、网络上的热点词汇。可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关注老年人的牧养不仅是教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但现在却常听到一些牧者以教会中的“三多现象”(即老人多、妇女多、穷人多)自嘲,而缺少应有的牧者心肠,  相似文献   

15.
基督徒工商人士,如何牧养?编者按:随着中国教会的发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工商界人士加入教会,他们身处无稍烟的战场,为事业拼搏;他们也是教会中活跃的一个群体,有想法,敢实践。教会枚者如何枚养好他们,使他们成为教会发展的积极动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话题特邀请几位牧者谈谈他们的经验或看见,盼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国教会,特别是农村教会,仍处于稼多工少的情况。据很多教牧人员共识,现在牧养工作担子沉重,光靠少数教牧人员来牧养教会势必不能达到兴旺教会的目的。所以,在教会的牧养工作中,必须群策群力才能充分发挥教会肢体的作用,这是圣经使徒教会留下的原则。我县有62处聚会点,遍极334个村庄,光登记的信徒有7000多人,可全县只有一名牧师、一名长老。别的不说,每年光到各点分  相似文献   

17.
专题讨论“如何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已经刊出5期,到这一期将告一段落,感谢各地同工同道踊跃来稿参加讨论。我们盼望通过这次较为深入的讨论,能对各地开展牧养工作提供些有益参考。牧养是提高信徒素质的必经之途,而这有大量具体工作要做,希望大家既有不断的探索思考,又有积极的行动。 本期讨论提到牧养要与方法结合,传道人应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学技能,牧人自身的素质与灵命等内容,均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读了《天风》刊登的“如何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讨论后,笔者颇有感触。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教会侍奉的牧师,我认为要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必须在健全教会管理组织,作好讲台侍奉和探访这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做到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第一、开展有效的牧养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教会组织。做牧养工作,必须先牧养好教会的领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教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教会的信徒人数增长很快,按照传统的牧养方式,有时就会有信徒感到教会不够温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做好日常牧养工作的同时,更注重牧养的精细化。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追求更好。教会的牧养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应固步自封,长久不变。现在教会里的信徒结构多样,不能仅用一种方式去牧养所有的信徒,平时要注意观察,深入思考,要对信徒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分群牧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会常以一堂崇拜代替了教会的其他活动,这种情况已日益显出其不足了,事实上,崇拜与讲道是代替不了所有的牧养工作的。做好牧养工作,势在必行! 今日教会(尤其城市教会)的牧养工作做得不够,也不能完全怪传道人牧师,有牧人心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