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天主教》2010,(4):42-44
1.唐代的景教 天主教在中国有较长时期的历史,早在公元635年唐太宗(627—650在位)时,天主教的一个派别——聂斯脱利派在我国陕西一带流传,称景教。现在西安碑林还保留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有文字记载。大秦指东罗马,景教是天主教聂派的别称。  相似文献   

2.
自唐贞观年间至元代,基督教之聂斯脱利派在华开展有一定规模的传教活动。聂斯脱利派在唐代汉文文献中,被称为景教,元代称其教徒为"也里可温"。元代末期,在佛、儒、道、伊斯兰文化的重重包围中,景教在华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3.
一、"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书法艺术解读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在西安周至县东南大秦寺故址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天主教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证明早期基督宗教的一支,聂斯托利派(Nestorian)于唐贞观九年(635)传入中国最早最珍贵的物证。聂斯托利为五世纪初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因主张基督"二位二性"被判为异端,并  相似文献   

4.
游乐 《中国宗教》2022,(6):82-83
一唐贞观九年(635),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教士阿罗本携经籍来到唐朝都城长安,为中国带来了“景教”,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宗教教派。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沿袭了东方教会注重音乐的传统,其宗教仪式大多采用赞美诗与歌咏的方式,“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  相似文献   

5.
景教在中国的兴亡景教是基督教(广义的)最早传入中国的一个支派。它以"聂斯脱利"(Nestorians,叙利亚人,428年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命名。在唐代传入中国后,唐人称之为来自大秦国的"景教"。兴盛200余年后,荡绝中原。直至1625年(明代天启五年...  相似文献   

6.
王俊 《天风》2002,(7):56-57
大秦景教塔、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作为考证古代基督教东渐历史及中国基督教发展历史的唯一实物,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被许多中外宗教界和社会学者所重视。景教是古代基督教史上的聂斯托利派。聂斯托利派亦称聂斯托尔派,创始人是“作为布道人享有很高的威望”的安提阿长老和隐修士聂斯托利。他主张耶稣的神、人二性并没有合为一位,神性附着在人性上,马利亚只可称为人的母亲,不可称作上帝之母等主要思想。在公元五世纪431年以弗所会议上被定为异端,受到人们的批判,聂斯托利也被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基督教历史看教会的本色化段琦基督教传入中国如果从唐代的聂斯托里派算起,前后有四次。如何本色化始终是中国基督教会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完全解决。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有据可查的是被定为异端的聂斯托里派,称为景教。它在唐朝共存在了21...  相似文献   

8.
韦建斌 《中国宗教》2022,(11):58-59
由于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生成的文化土壤差异很大,因此早期天主教音乐在传入的过程中做了很多中国化尝试。唐代传入中国的景教(基督宗教的聂斯托利派)音乐就是一个例证。20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唐代《景教三威蒙度赞》经卷作为景教赞美诗。  相似文献   

9.
正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多种宗教在此地进行思想的融汇实乃世界一大奇观。东西方文明在此汇聚、接触、融合,构成了泉州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更是留下众多宗教艺术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宗教中国化的重要借鉴。景教,是基督宗教聂斯脱利派在唐代的称呼,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唐太宗时期曾盛极一时,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之景象。唐武宗时期,会昌灭佛,所有的宗教都受到牵连,景教几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5)
<正>景教之称本身就显出了波斯宗教信仰的色彩,而作为其本原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正是经历了其在波斯的嬗变才传入中华的,故景教在华初被误传为火袄教,"景"字本身亦与"火"字有着某种内在关联,由此其教初名"波斯教",其寺初称"波斯寺"。景教的传入与当时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各族的往来直接相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描述了唐贞观九年(635年)波斯主教阿罗本沿丝绸之路来中国传教的经历,陈垣认为其初传乃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彼时中华与波斯大食交通频繁,伊大约由海路  相似文献   

11.
郭硕知 《中国天主教》2009,(3):26-26,27
自唐代,中国就开始传人天主教体系之宗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明末陕西,是世界基督教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迄今为止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文字资料。”虽然景教在当时被公教会定为异端,却也可称天主教的一个变种,客观地传入了天主教的基督信仰。至元代又称“也里可温”。是时又有受尼格老四世差遣而来的若望,孟高维诺将正统天主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陈伟 《天风》2012,(7):38-39
大秦寺位于中国西安周至县城东南20公里的秦岭北麓,距离西安1.5小时车程。它是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罗马天主教(聂斯托利)传入中国内地,时称景教。因唐时称罗马为大秦,所以该教寺院称为大秦寺。景教传教士(阿罗本)来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召见。遂颁诏准许(阿罗本)建寺传教,  相似文献   

13.
天主教据传溯自汉朝,时有圣多默宗徒初入中国传播天主教。但真正把天主教基本教义传入中国的是景教教士阿罗本。唐贞观九年聂斯托利派主教阿罗本,偕同道数人抵长安,太宗李世民命令宰相房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真正,特令传授”。并于贞观十二年秋七月下诏,允其建寺度僧传教。高宗时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从此景教流行中国二百余年。唐武宗会昌  相似文献   

14.
石勇 《中国宗教》2015,(2):54-55
"景教",是唐代对基督宗教聂斯脱利教派(Nestorianism)的称谓。景教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到中国的新疆地区,在唐朝的时候又进一步传播到中原地区。据记载当时景教传播的情形是"法流十道"、"寺满百城",而这通常也被看作是基督宗教传入中国之始。景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实际上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这一段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具体情形,反映在各种写本经书、碑刻、绘画等景教遗存中。尤其是在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罗布泊米兰遗址,甘肃敦煌  相似文献   

15.
包兆会 《天风》2018,(1):38-39
唐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唐朝首都长安,时称景教。景教入唐传播之说得以确立乃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此碑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在陕西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唐太宗下诏准许景教在中国传播,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命人在长安城义宁坊修建寺院(教堂),用于安顿景教教士。起初该寺被称为'波斯寺',到了天宝四年(745年)  相似文献   

16.
天主教传入中国,不像佛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那样顺利,它经历了一个“三起两落”的曲曲折折过程。第一次起落中世纪时的中国唐朝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不仅国力富足,文化发达,军事强大,而且宗教也非常普遍。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不排斥外来的各种宗教文化,天主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传入中国大地的。唐代传入中国的天主教是基督教东方派的一支——聂斯托尔派(Nestoranism),中国人将它叫做“景教”。它之所以被称为“景教”,据学者研究是取自《圣经·约翰福音》耶稣所说的“我在世即世之光”,即耶稣的光明普照的意思。但在…  相似文献   

17.
张晋 《中国宗教》2018,(6):76-77
《景教碑》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国自古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广博胸怀。《景教碑》历经风吹雨淋、几经沉浮,终而屹立在西安碑林,无时无刻不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它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角色。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国的称谓。在西安碑林的众多碑刻中,有一通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书写的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  相似文献   

18.
正《景教碑》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世界和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见证了中国自古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广博胸怀。《景教碑》历经风吹雨淋、几经沉浮,终而屹立在西安碑林,无时无刻不在向过往的游客诉说着它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角色。景教是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国的称谓。在西安碑林的众多碑刻中,有一通由汉字和叙利亚文共同书写的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它是世界基督教史上的  相似文献   

19.
应以何种方法、何种视角研究和看待景教"异端",是中国景教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朱谦之和佐伯好郎为例,分述其研究进路。佐伯好郎采取法学的方法,先以法学框架定义基督教,后判定聂斯托利被判为异端存在程序不正义和事实不清的问题;朱谦之采用唯物史观,对"异端"的争论采取中立态度,用进步与否来判定两种神学思想。对比两者的研究方法,朱谦之较佐伯好郎有所发展,对景教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研究方法具有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7,(12)
正关于《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一名,大秦是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景教在多数学者看来是基督教的一支,即聂斯托利派。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一个叫阿罗本的传教士"贞观九祀(635年),至于长安"。"三威"指圣父、圣子、圣灵,"蒙度"是得蒙救赎的意思,"赞"是一种可以歌唱的诗歌体裁,类似今天的赞美诗。所以,《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实际上是唐代基督徒的赞美诗。这应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