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12,(9):69-69
<正>志道堂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民德路112号,建于1933年(民国22年),奠基石镶嵌在教堂左墙角上,原属卫理公会。志道堂是一座工艺精湛的中西宫殿,飞檐展空、挑角拱翘、红瓦盖顶、古朴典雅,堂内装饰富丽。志道堂首任牧师为江明惠,1932年许世琦继任,1948年王辉全任牧师,直到1951年。1958年联合礼拜后,该堂即被工厂占用。1982年12月25日(圣诞节)正式复堂。2006年8月,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南昌市基督教两会于2006年8月对志道堂按照原貌进行了修建。如今志道堂更明  相似文献   

2.
按立     
《天风》2009,(12):34-34
2009年10月11日,江西省基督教协会假南昌市志道堂举行按牧典礼,按立吴旋同工为牧师。  相似文献   

3.
姚宝山 《中国宗教》2022,(10):82-83
南昌市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在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之路上,在江西具有“勇争先、作示范”的作用。以南昌基督教志道堂为例,自1982年恢复开放,志道堂积极探索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弘扬正信正行,带领广大教牧同工和信教群众走三自爱国道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近年来,志道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实践探索基督教中国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综合消息     
《天风》2014,(4):62-62
江西省南晶市基督教九届十三次常委扩大会议于2014年2月20日,在南昌市志道堂召开。 云南省基督教两会于2014年2月24日至28日,接待香港浸信联会访问团。  相似文献   

5.
妙善(1909-)大和尚俗姓吴,名敬亭,清宣统元年(1909)6月30日出生于江苏如皋县郭家园。三岁丧父,兄弟4人靠其母勤耕俭作抚育成长。幼年曾入私塾苦读4年,16岁业商。未几深感世事无常,遂萌出尘之志。1932年师25岁于丹阳地藏寺礼寂宽法师出家,披剃于镇江焦山定慧寺地藏殿。同年,受具足戒于扬州天宁寺。戒期满后,因闻扬州高委寺禅堂道风冠于全国,为丛林之模范。禅寺每岁二期大进堂,棒喝交加似红炉猛火,是习禅进道的好地方。遂于次年挂单高文寺禅堂,入堂后自觉有生以来的尘劳妄念顿失。尤于9月16日加香,养息香一下站板,忽觉身心…  相似文献   

6.
欢庆晋铎诗     
谨献给1999年2月2日“献耶稣于圣殿”节在河北宁晋县双井大堂,邢台教区祝圣的八位司铎。欢庆晋铎诗明亮一献堂良辰晋铎庆,投身教会志道同;从此征途欣有伴,齐心协力颂主名。二多年梦想今日成,全心事主做牺牲;福传华夏万里程,共赴天国挽手行。三洪恩隆照值孟...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20,(2):F0004-F0004
绥阳天主教堂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据《绥阳县志》记载,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又名圣母无染原罪堂。教堂占地面积256平方米,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正立面是简化的牌楼形制,不施彩饰;三道大门皆有楹联作为装饰。现为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先后在新加坡、中国广东揭阳、马来西亚柔佛州哥打丁宜创建三家观音堂的先天道坤道许慈惠(1917—)为案例,以许慈惠自传《佛缘创堂志入道》为核心材料,辅以先天道史料、笔者田野调查资料等,在梳理许慈惠年表、道脉源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在先天道坤道的入道、弘道的宗教生涯中宝卷类民间宗教文献所产生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风》1999,(2)
楼高22层的香港循道卫理大厦落成,重建前该处为香港堂基址,红砖碧瓦的教堂自30年代以来被公认为湾仔的地标。重建后的新堂饶有现代气息,钟声依旧。1998年11月22日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香港堂举行新厦新堂奉献暨钻禧感恩崇拜,由卢龙光牧师主持。香港堂主任李炳光牧师表示该堂发展方向,务求建成一间敬虔委身、具使命感、彼此相顾、创意更新和关怀社区的基督教会。邝广杰  相似文献   

10.
国内新闻     
《天风》2016,(3)
正各地消息江西省南昌市基督教两会于2016年1月7日,在志道堂召开新年全市基督教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去年一年市基督教两会在爱国爱教、服务社会、扶贫助学、培训人才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布置了2016年第一季度神学思想宣讲安排等工作。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十届、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第七届第五次会务(扩大)会议、常委会会议及第三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于2016年1月7日  相似文献   

11.
明远 《法音》2006,(12):40-42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于2006年11月9日6时50分在成都爱道堂安详示寂,终年98岁,戒腊65夏。  相似文献   

12.
陈丰盛 《天风》2015,(4):52-53
盛足风牧师曾是浙江教会的著名领袖。1914年,他出生于宁波象山的一个基督徒家庭。1936年,毕业于武昌华中协和神学院。1941年1月,由循道公会宁波教区按立为牧师,并先后在宁波江北堂、开明讲堂、象山县新桥村晨光堂、宁波锡安堂、江东堂、百年堂等担任牧职。盛牧师曾任循道公会宁波教区主席,历任浙江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宁波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他从青年时期开始便热衷于写作。直到1993年5月退休后,盛牧师仍勤于笔耕,他的《祈  相似文献   

13.
蜀方志中有关张道陵的几则资料定阳子1996年11月冯崇岩先生来函,他们正忙于《张三丰文献汇编》,需要查阅《四川总志》和《成都府志》五种,在湖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室没有收藏,此五种志书在四川省图或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有,它们是:①《四川总志》37卷,熊相纂修...  相似文献   

14.
自牧(一)     
汪维藩 《天风》2008,(14):44-45
(一)自牧 号称“基督将军”的冯玉祥是位书法家,他的字带有一种军人气质,刚健而道劲。南京教会莫愁路堂原名“汉中堂”,当年奠基时的一块基石上,至今仍留着冯玉祥写的“中华基督教会南京汉中堂”几个大字,落款于1936年。冯玉祥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座右铭:“卑以自牧”。这是引自《周易&#183;谦》的一句话:“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15.
张卓 《宗教学研究》2023,(3):155-160
广东排瑶“挨旦堂”仪式的高潮是传度授箓,与赣西北民间道坛授箓有相近的文化元素。通过广东连南房姓排瑶“挨旦堂”田野资料与赣西北民间道坛授箓文本的比较研究,深度分析两地授箓在法脉传承、神圣空间构建、文书内容、仪式象征符号方面的共有文化元素。认为由宋至清,龙虎山正一道在南方地区广泛传播,排瑶“挨旦堂”传度与赣西北民间道坛授箓就是龙虎山正一法箓传播地域社会的文化遗存。通过对两地授箓所反映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文化互动、融摄的比较研究,认为“挨旦堂”是排瑶对道教授箓文化的创造性吸收。对两地不同民族授箓仪式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龙虎山正一道影响南方地域社会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史志记载和山名由来太白山名见于正史,始自公元六世纪中叶北齐魏收纂《魏书·地形志》。众所周知,《魏书》记录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兴亡盛衰,为官修史书。魏太祖道武帝修建云母堂、金华室,世祖太武帝入道坛受箓(履行道教的入教仪式)等活动,清楚地表明北魏王朝是道教的热烈信奉者和护持者。但是在北魏王朝的正史《魏书·地形志》中,在岐州(陕西省)武功郡美阳县条下仅记载曰“有岐山、太白山、美原庙、骆谷、邵亭”,丝毫没有言及太白山和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西南地区有一条带有浓郁欧式情调的幽静 马路——衡山路。闻名中外的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就坐落在衡山路53号。站在马路旁茂盛的法国梧桐树下,透过欧式风格的铁栅栏向里眺望,就能看到在终年翠绿的大草坪映衬下,国际礼拜堂典雅的清水红砖建筑显示出它特有的庄重、肃穆与祥和。2001年1月出版的《上海宗教志》这样描述这座著名的教堂:“国际礼拜堂是一座近代哥特式砖木结构的建筑,该堂呈英国民间乡村建筑风格,堂体平面呈L型,屋顶呈交叉形木屋架。大门朝北,两边设尖拱长廊,窗框为弧拱形,镶嵌梅花纹玻璃。堂的左侧为3层楼房…  相似文献   

18.
奠基献堂     
《天风》2012,(6)
湖北省崇阳县基督教福音堂于2012年4月26日至27日,举行新堂献堂典礼。 北京市基督教南口堂于2012年4月28日,举行新堂开工奠基典礼。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灵粮堂于2012年5月3日,举行新堂落成典礼。 广东省东莞市基督教凤岗堂于2012年5月3日上午,举行献堂典礼。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6,(1):18-19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创立于1915年,是一个以堂会为成员基础的联合组织,当时只有伦敦会、公理会、圣公会、循道会、崇真会、浸信会、礼贤会等七大教会为会员堂,发展至今联会已有会员堂306间,分属不同宗派和独立教会,信徒总人数迭20多万人。各会员堂不分宗派,不分大小,同享权利和义务。联会并非香港教会的上层架构,除会章赋予对会员堂的约制规范外,联会在行政上从不干预会员堂的内政。联会所举办的事工,历来均获会员堂的合作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刊 《中国宗教》2014,(4):85-87
在陕西甫三原县东关油坊道,有新、旧两座教堂并列一个院落中。其中一座古老的教堂中西合璧、写满历史沧桑;另一座气势恢弘、充满着现代活力。老教堂是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原名“救世堂”,始建于1915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随着信众的增多,老教堂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宗教活动。为了保存老教堂,经过多次论证,三原教会将扩建总堂的计划改为另建新堂,于1996年在老堂的右侧又建较大的新堂一座。2010年12月,总堂被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2013年,该堂又被国家宗教事务局命名为“宗教界爱国主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