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多人把中国戏曲称为中国古代戏剧.戏曲作为中国国粹,的确是符合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定义,但与西方戏剧理论体系比较而言,中国戏曲的反戏剧性特征更为明显,尤其是明清传奇戏.传奇无论是在叙事策略还是在时空环境营造上,都有着与戏剧不相符的自我特色,虽不如西方话剧拥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有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境.研究明清传奇的反戏剧性,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的了解,更能把传奇戏中的特色元素运用于话剧中.  相似文献   

2.
正鲁迅和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是忘年交。1923年,魏建功22岁,是北大学生。有一次,他在话剧《黑暗之势力》中扮演女角。当时,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正在中国访问并住在鲁迅家,他观看了魏建功的话剧后,写了一篇剧评,由鲁迅翻译后发表。在这篇剧评中,爱罗先珂尖锐批评演员以学优  相似文献   

3.
安国梁 《美与时代》2007,(3):106-110
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是中国剧坛最早演出的外国戏剧之一,对中国戏剧的创作和演出事业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作为中法文学因缘的伟大见证,话剧<茶花女>仍值得国人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6,(4):89-95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城市政治学反思: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是凸显人的"城市权利"的城镇化;城镇化中的政府治理方式需要向效能治理、公正治理、统筹治理变革;而城镇化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可以在城市政治学中找到解决的方案。这些反思对于深入推进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座城市的建筑发展史是这座城市历史的真实缩影,中国近代开放商埠城市中的各种租界建筑,便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写照。这些建筑真实地反映了各国建筑风采,同时也是一部活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目前,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中尚保留有成片的租界建筑,武汉也不例外。从长江、汉水交汇点,顺沿江大道向东的数华里内,各种风格的租界建筑比比皆是,至今也成为武汉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6.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一部以巴黎为中心展开的电影。伍迪艾伦采用穿越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主人公在午夜时分走进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男主角是一个都市漫游者,在巴黎寻找着心灵的归宿。巴黎的城市意象也在无限延展着这座城市的魅力。酒神精神在这里散发,仿佛城市里的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城市电影"也不禁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思考,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建设有人文关怀与气息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话剧作为一门文学体裁,有着自身的文体特点和要求,并制约着读者对它的接受和欣赏。而《暗恋桃花源》堪称话剧中的经典之作。本文简要介绍话剧的相关知识并根据话剧文体的艺术规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对《暗恋桃花源》进行欣赏。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生态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因素.<易经>包含有丰富的有机整体思想,而有机整体观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中,处处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生态美.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能够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建设,可谓是一举两得。文章将主要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设施建设中的建议,旨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与提升城市建筑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美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诚实”。所以人们常常说“修辞立其诚”。本文题为《“谎言”美》,正好是来了一个“反传统”。——“谎言”能“美”得起来吗?其实,天下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娟妓为社会公害之一,然而外国有个茶花女,中国也有个杜十娘;连盗贼也有所谓“义盗”、“义贼”之说。“谎言”也应作如是观,所以给它加个引号,以示“特殊”或“例外”之意。下面就让言语事实来说活吧。话剧《于无声处》里写“四人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广场作为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和节点,面向城市的全体开放。因此承载着城市的集体记忆,城市广场能够让个人抛弃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融入到集体中来,强化了个人的存在感也增强了集体情感的认同性。中国城市广场从无到有是市民社会崛起的一种表现,因此城市广场的建设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也传承者城市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自然环境始终影响着中国城市的选址和营建,古人以大的自然山水观来审视城市,将城市与自然完美地结合。洛阳自夏商延续至今,城市的营建既有汉魏、隋唐时期作为皇家都城的兴盛繁荣,也有金、元、明、清时期作为陪都、府城的建设布局。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从洛阳山水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中得出,山水环境是古时城市选址、布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伴随着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如何建造好城市广场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营造城市广场景观的目的和意义,接着阐述了城市广场的类型和景观营造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城市广场设计的一些趋势,进一步深化与提高了中国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9,(5)
城市化进程是城市空间的塑造过程。中国城市建设不是单独的、碎片化的过程,而是在整体性的空间体系中展开。城市空间由政府通过宏观制度政策、城市规划设计、行政区划调整、公共服务而塑造,并形成分等级、有层次、次序和功能区分的"差序空间"。这一空间格局不仅将所有城市囊括其中,还深入到城市内部,构成了一个非水平的、纵横交错的空间结构。"差序空间"下的城市建设表现出"先后主次",也影响着城市社会和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商业活动的载体,商业活动本身也会影响一座城市的风貌特征。中国城市无论是城市建筑、商业街区还是城市空间布局均受到了商业行为的深刻影响。从城市商业经济发展和商业文化内因两个层面探究了传统中国城市的形态演变与商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力图为当代中国城市风貌的特色重构找到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文溪 《佛教文化》1995,(3):25-27
看过《围城》的人们都会记得,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有一位当时十分年轻的戏剧大师赢得了广泛的敬仰。他的作品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演了几十年,仍有人要去看,看了还要难过,难过得甚至要落泪。更有人看得如醉如痴,几乎将自己拟做其中的某一个角色,沉缅眷恋,不知今夕何夕。  相似文献   

17.
东汉以后,佛教的传入及其影响力的不断加大,逐步改变了先秦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政治单一化特征。作为一种新兴的作用力,佛教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城市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而且也促进了中国城市街道功能的多元化演进。正是在这种宗教力的推动之下,包括经济、宗教与政治等因素在内的多种合力共同推动了唐、宋之际中国"城市革命"的实现,从而对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段琦 《中国宗教》2014,(2):38-39
有专家估计,到2025年,将有2/3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这种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基督教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中国基督徒的构成将不再以农村人口为主,以往占基督徒总人口80%的农村基督徒多数将转入城镇,中国基督教信众将以城市人口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21,(5)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中居于关键性的枢纽位置。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鲜明的政党主导特征,中国共产党统领并协同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城市应急管理实践。有效构建中国特色政党主导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独特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全面领导、组织动员、资源统筹是中国特色政党主导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运行机制,为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创新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动力支撑和资源保障。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全面领导,提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危机应对能力,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是推动中国特色政党主导型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20.
爱羊 《天风》2008,(2):40-41
位于渤海之滨的辽宁省盘锦市,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这里有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有世界最大的苇田,有美丽的红海滩,有怡人的温泉,然而更重要的是和许许多多其它美丽的城市一样,这里也有基督徒们的爱心。1997年10月4日,在盘锦市双台子区有一个小小的教会成立了,当时的基督徒只有54人,由于弟兄姐妹们在生命上努力地追求,在世上不断作美好的见证,10年来,教会人数已超过2000人,这是上帝的恩典,也是众多同工和弟兄姐妹们努力付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