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约翰 《天风》2018,(9):24-25
"牧二代"也都是简单普通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一些指代某些特殊人群子女的新名词,例如"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等,同时教会中逐渐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牧二代"。但我却发现,海外关于"牧二代"的报道多为负面:吸毒、抢劫、出轨,还有诸多与基督化家庭不相称的事件一件又一件地发生在这样一群"蒙福的后裔"身上。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由一位"牧二代"所写的自述,给我极大的触动.  相似文献   

2.
李世峥 《天风》2014,(11):40-41
《诗篇》第56篇,是大卫在困境中写下的充满信心的诗歌,读来十分感人。其中有这么一段:"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吗?我呼求的日子,我的仇敌都要转身退后。上帝帮助我,这是我所知道的。"(诗56:8-9) 有解经家指出,"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一诗句,可能源于埃及文化。古代埃及有这样一种风俗:当一个人离世时,前往凭吊的亲友会将自己的泪水收入一个瓶子,主人将之永久珍藏,以寄哀思。  相似文献   

3.
雪峰 《天风》2013,(5):63-63
某年高考前的一天,我在教会里接待了一位专程前来找我的老姊妹。她对我说:"请为我的孙子祷告,他要参加高考,祈求上帝帮助他考上好的大学。"我问:"平时成绩怎么样?"她答道:"很差,靠着他自己,根本没有考上的可能,所以才要求主帮助,因为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姊妹的话语中,流露着真情,也充满了信心,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盼望没有实力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感情上是没有问题的,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可是,因此祈求上帝施行"神迹",在信仰上是存在问题的。于是,我委婉地对她说:"我可以为你的孙子祷告,但只能求主帮助他正常发挥,而不能要求上帝必须使他考上好的大学。"姊妹不太情愿地点了点头,我们一起做了祷告。结束后,我送她走,她再次叮咛我,他们全家都非常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就这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时”训“善”质疑孙立亭《诗·小雅·弁》有一句"尔酒既旨,尔既时,"毛传曰:"时,善也"。后世多从毛说,如今人高亨《诗经今注》作一时,善也,美也。"愚意以为,在这里把"时"训作"善"是不妥当的,应该训为"应时"、"合于时节"。首先,从《弁》篇本身来看...  相似文献   

5.
我治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本不敢置一言;承胡孚琛先生不弃,常来谈道家和道教的学问,获益匪浅。盖中西学术分殊,究其深层思理,也常有可以贯通的地方。此次孚琛又以陈撄宁先生遗著《参同契讲义》见示,并辅以有关书籍,着我阅读,嘱为陈先生遗著作序,踌蹰再三,作序不敢,遂以一篇学习心得求教。  相似文献   

6.
李世峥 《天风》2013,(5):28-29
施洗约翰是先知传统中断400年之后的首位先知,所以他一出现,就引来众多犹太人的关注。当他"在犹太的旷野传道"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参太3:5—6)。此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这位先知的辉煌时期并不很长,就在事工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与他同龄的另一位先知——耶稣——出现了。约翰曾向他的听众推荐过耶稣,而现在的耶稣却正在全面超越约翰,并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面对此种境况,约翰的门徒看不惯,也想不通,于是愤愤不平地报告老师:"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约翰门徒的话中,流露出对耶稣的妒忌和不满,似乎有制止他的冲动。面对"后来者居上"的现实,约翰门徒的心态符合一般规律,但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约翰如此劝勉门徒:"若不是从天上赐的,  相似文献   

7.
中产阶级居民区里的一套别墅,房前有绿地、花圃,屋后有一个大院子。家里孩子多,常有小朋友来玩,主人想挖一个游泳池。在咱们中国,该是谁也管不着的事吧。住在美国,我却遇到一桩邻居想挖游泳池的事。一天晚上,住在我家隔壁的美国人敲门找到我的儿子,站在门外,叽里咕噜地说了好半天,还看见儿子在那美国人手里的一张  相似文献   

8.
期待已久的陈康先生论文集终于收集译编齐全,以《陈康:论希腊哲学》为书名出版问世了。对于陈康先生我仰慕甚深,他所译注的《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是我在当一名哲学学  相似文献   

9.
“后生可畏”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生可畏”一词出自《论语》第九章《子罕篇》,原文如下:子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近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对这段话的翻译是:“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不值得惧怕了。”’应该看到,这样的解说由来已久,更远的且不说,就以号称大儒的朱衰老夫子为例,他的《论语集注》的注释是:’‘孔子宫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  相似文献   

10.
《孙子》谈“兵”于敬民《孙子兵法》主旨为谈兵论战,故"兵"字在书中出现较多,计句数六十之多。"兵"字在各篇句中含义及其替代词,因所论问题及场所不同而有所区别。细揣之,则可发现孙子在遣词用句方面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一、《孙子兵法》中"兵"字的几种含义1、...  相似文献   

11.
区宝仪 《天风》2011,(3):13-14
兔是一种喜欢奔跑、跳跃的动物,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有温顺可爱的形象;在中国文化里,兔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由兔字所衍生的汉字不多,其中为人所熟悉的有"逸"字。说文解字:"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相似文献   

12.
印尼筹建“郑和清真寺”孔远志1995年9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伊斯兰兄弟联谊会主席慕阿敏先生的陪同下,我有幸到万隆西区素里阿尼街参观"圣战清真寺"。慕阿敏对我说:"95年10月,这一清真寺将全部拆建,新建的清真寺将以中国明朝著名的穆斯林航海家、...  相似文献   

13.
去年第五期《佛教文化》所刊的牟钟鉴先生一篇文章《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被国内外影响甚大的《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之后,对于宗教究竟“应持何种态度”似乎成了《佛教文化》期刊一个甚为微妙的“情结”。今年的几期卷首语,也多半是围绕这个“情结”来说的,承读者谬许。近日还有《读书》杂志的读者,拿来上面一篇我的文章《佛寺与宗教学系:相隔有多远》,与我探讨,探讨的还是这个“情结”之下的话题。坦率地说,对宗教究竟“持何种态度”固然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是《佛教文化》没有也不可能就这个问题提出任何新的发明见解。因为…  相似文献   

14.
前些天,张岱年先生的哲嗣张尊超、刘黄夫妇光临敝舍,向我出示了他们在张先生遗物中发现的其早年的一些日记、札记和遗稿.就我所看到的部分,有的写于1927年,有的写于1941年,其中还有一篇为王锦第先生(王蒙之父)译著写的序文.现先将这篇序文抄录于下,然后说说我的粗浅理解;有几个问题,我也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一位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的朋友,来信诉说了两年来所遇到的重重烦恼。末了,对我提了这样一个请求:“老师,你能不能以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我,让我以一种什么东西为公式,去指导今后的生活道路?”我在回信中写道:“其实,过去我在课堂上也讲过,只不过你忘了,现在旧话重提吧。你不妨学学‘水德’。” 水是一样很平常的东西,柔弱无形,随势流淌。一般人恐怕不会想到,水有什么可学的。然而,在中国古典哲学名著《老子》(即《道德经》)中,却极为推崇水之性、水之德。在《老子》第八章中,这样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似文献   

16.
张中行先生已近‘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高寿,依旧健笔如飞,近两年来不断发表关于佛与禅的文章,使不少人刮目相看,仿佛重新发现了老先生。这其实不过是行翁数十年功底小试锋芒而已。本刊向行翁约稿,先生着意给了这一篇,我们颇为感谢。因为不少人到处买不到行翁《禅外说禅》一书,而此篇恰是其中精华所凝炼。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行翁虽为前辈,但既然著书立说,就无惧前后左右的人都来评点议论。本刊也愿在这小栏目下辟一方田,供各界善知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切磋共进。  相似文献   

17.
在工人日报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征文”中,编辑部邀我撰稿。我写了篇特写《龙须沟人的今天》,被评上了头奖第一名。这篇作品为什么能中头奖呢?我初步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在“新”字上下了些功夫。线索新——吸引读者谁写文章,都愿意读者爱看。内容再好,人家不读,也等于零。五十年代初,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以北京天桥的一条臭沟沿上的穷人为素材,编了个话剧《龙须沟》,多次上演,激动人心,几乎无人不知。如果我写一篇文章,反映一下  相似文献   

18.
赵汀阳先生认为传统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适用于当今的价值多元社会,已经过时,需改造升级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他对传统金规则的三点评论并不十分合理,而且,他所提出的新版金规则"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并不包含什么独特的理论优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传统智慧的结晶,很难被取代或超越,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我们所需要的是回归这一原则,真正践行它。  相似文献   

19.
正近来读到一些有关名人之间的故事,想来很是感慨。一则是有关萧乾的事儿。一九八○年四月,萧乾写下一篇《猫案真相》,将他与叶君健两人之间的恩怨细细写出,自言不能释然。令萧乾没有想到的是,一吐怨气引来的不是当事人的回应,而是老朋友巴金的坦率批评。巴金先生两次谈及此事,让其想得开些,不要为小事浪费时光。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12月21日下午3点,国际著名道教学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长陈耀庭先生应邀出席“卿希泰学术讲座”第一讲,为我所师生及线上听众作了《我心中的卿希泰老师及其治学——怀念卿希泰老师,坚持宗教研究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主题报告。本场讲座在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所长主持,华侨大学黄海德教授评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