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理明  刘若民 《天风》2005,(12):38-39
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选自《使徒行传》。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使徒保罗在雅典遇到知识界人士,使徒保罗在向那些最富有怀疑精神的人解释自己的信仰。在雅典,保罗和以彼古罗、斯多亚派,以及城市里其他人辩论(徒17:18)。后来,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又称“众星之山”的地方,此地是雅典人聆听和评论各种宗教与哲学观点之处。由于这一段经文的缘故,“雅典”已经变成“学术”或“大学”的象征——即哲学与科学知识的中心。雅典和象征信仰的“耶路撒冷”常常是相对立的。雅典和耶路撒冷都是象征。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  相似文献   

2.
陈德群 《天风》2008,(10):34-36
一、保罗到哥林多传道遇见了亚居拉和百基拉 18章1—4节:“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义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相似文献   

3.
陈德群 《天风》2008,(6):32-34
一、保罗、西拉在帖撒罗尼迦讲道(17:1-4) 1、17章1-4节: "保罗和西拉经过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他们中间有些人听了劝,就附从保罗和西拉,并有许多虔敬的希腊人,尊贵的妇女也不少."  相似文献   

4.
陈德群 《天风》2008,(8):32-33
读经范围:17章28-34节 一、保罗在亚略巴古的演讲(续篇) 保罗说: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 ‘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徒17:28)下面,我们将通过下述许多历史人物的介绍,证实保罗所归纳的这句箴言.并且通过这些人物的历史特征,进一步明白神是如何带领他们走完一生的路程的.  相似文献   

5.
雪峰 《天风》2012,(9):56-57
上帝吩咐保罗“作外邦人的光”(参徒13:47),其主要使命是“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上帝,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参徒26:20),所以他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参罗11:13)。然而,这并不是说保罗的工作就与犹太人没有任何关系。作为土生土长的犹太人,保罗对同胞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在不断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刘美纯 《天风》2017,(10):28-28
在保罗的传道生涯中,反对他的人时常在他左右,不只是与他道不同的犹太人,也有与他“同道”的人。在《腓立比书》1章15节至18节,保罗提到有些人也在传福音,但是,他们传福音的动机却是要加增保罗的苦楚。  相似文献   

7.
雪峰 《天风》2017,(1):44-45
《歌罗西书》的末尾,使徒保罗写下这么一句话:“要对亚基布说:‘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西4:17)亚基布是谁几乎无人知晓,我们所知道的,就是保罗称他为“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参门2),可见他也是一位传道人。保罗对这位传道人的劝勉很有深意,值得深思。“务要谨慎,尽你从主所受的职分”,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第一,传道人是“从主所受的职分”,不能自封,因为经上说:“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相似文献   

8.
在保罗的传道生涯中,反对他的人时常在他左右,不只是与他道不同的犹太人,也有与他“同道”的人.在《腓立比书》1章15节至18节,保罗提到有些人也在传福音,但是,他们传福音的动机却是要加增保罗的苦楚.这段经文,《和合本2010》的翻译对《和合本》作了些修改,保罗说:“有些人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有些人是出于好意.  相似文献   

9.
经营五招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年轻时,在自己一块旱田里挖水井,田里却冒出了浓浓的石油。于是,水井变成了油井,旱田变成了油田。他开始雇工开采石油。保罗·盖蒂十分用心地经营油田,没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视。结果,他每次都能发现有人浪费原料,而且有人闲逛。他找来工头,要求他们消除浪费和清除闲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时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罗百思不得其解,就带着问题去见一位管理学家。管理学家说的“那是你的油田”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保罗立即召来各油田的工头,向他们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各位负责经营,效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保罗…  相似文献   

10.
学会倾听     
杨联涛 《天风》2014,(10):42-43
在某座小城闲游时,我参加了当地教会的团契分享会,主题是“敞开自己,走进心灵”.二十多人轮流分享自己的故事,见证耶稣基督在自己生命中奇妙的恩典与引领,讲述者与倾听者都被同一位圣灵所感动,正如保罗所说:“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参徒17:27-28)  相似文献   

11.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2,(2):153-155
海因茨·佩措尔德(Heinz PAETZOLD)卡塞尔大学哲学教授、杜布罗夫尼克大学校际中心主任研究员。他的著作有:《文化的符号语言:美术与建筑》(1997)、《符号、文化、城市》(2000)、《恩斯特·卡西尔引论》(1993、2002、2008)、《城市生活:论城市文化》(主编,1997)、《整体城市文化》(主编,2006)、《跨文化哲学》(2007,与W.施米德一柯瓦尔齐克合编)和《谢林的自由思想》(2010,与H.施奈德合编)。2004—2007年间担任国际美学协会主席。电子邮箱地址:f2hpaetzold@hetnet.nl。  相似文献   

12.
卓珠尹 《天风》2003,(1):8-9
在保罗的时代,奴仆在法律上不是一个人,乃是一件物。是一件活的工具。奴仆到年老无用时,被人抛弃,任由他们挨饿。如果奴仆逃走,重一点判处死刑。奴仆的可怜之处是他们绝对任他主人为所欲为。在这样的社会里,保罗写信给做奴仆的弟兄姊妹,他们忠告和劝勉。  相似文献   

13.
由奥尔逊教授1966年在他过早的死去前想出并快要完成的这本文集,是他的同事保罗帮助完成出版的。保罗得到芬兰思想家J·辛提卡(Hintikka)、冯·赖特(Von Wright)的赞助,对美国哲学家来说,他们大概是最有名的斯堪的纳维亚思想家。在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当前的哲学活动中,奥尔逊和保罗创作了一个异常广泛和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教会与工人     
徐玉兰 《天风》2006,(2):22-23
哥林多前书3章5-15节,这段经文说明了教会与工人的关系,也说明了教会的性质和工人工作的性质是相互关联的。哥林多教会由于生命幼稚,出现了不正常的教会与工人的关系,便产生了分门别类。有说属保罗,有说属亚波罗,有说属彼得,有的自称属基督。所以保罗说:“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林前3:5-6)其意就是说明教会不属于某一个工人,教会是属神的。保罗说,我们(做工的人)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教会)是神所耕种的田地,保罗与亚波罗两位与神同工的人,一个栽种,一个浇灌,他俩就像勤劳的农夫,但  相似文献   

15.
复活的喜讯     
梁亦昆 《天风》2005,(3):10-10
经文:林前15:1-10 17-22 太28:1-10 保罗告诉我们: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福音,是保罗自己领受的,而且也是他传扬的中心。不但如此,彼得和众使徒也都为"这事做见证",甚至使徒们愿意为主复活的见证而死。现在我们一起来默想耶稣复活清晨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靠主喜乐     
刘美纯 《天风》2016,(6):27-27
使徒保罗写《腓立比书》的时候是被囚禁在监狱中的,此时,一方面,他所面对的是被囚的现实;另一方面,他提出了上诉,正等待着最后的判决:重新获得自由,或是被判死刑。他自己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他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将来。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等待,让我们看到保罗处境的艰难。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保罗给腓立比教会写了这封充满信心、满怀喜乐的书信。  相似文献   

17.
李世峥 《天风》2016,(6):40-41
某日灵修,我读到《帖撒罗尼迦前书》里的一段话:“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帖前2:17-20)读后,我被使徒保罗这一段充满真情的文字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18.
段楠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24-124
《孤独的伦敦人》是特立尼达人作家塞穆尔·塞尔文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详细的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部印第安人在伦敦的生活,伦敦曾被这些移民者视为世界的中心,他们非常努力地在此谋生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创造财富,并与其他家庭成员自此快乐的生活下去。他们各自使用了不同的态度及策略去融入这个社会。这篇论文基于约翰贝瑞和他的同事所提出的文化适应的理论和策略去分析《孤独的伦敦人》这篇小说中一些人物的文化适应过程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永和 《天风》2003,(2):14-14
保罗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当时彼得在耶路撒冷作使徒,他教会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最初是因为犹太人不吃不洁的牲畜,但后来渐变成犹太人一种带有优越感的传统习惯,以致看不起外邦人,认为他们是污秽的。彼得是使徒,当然明白在福音原理下并无犹太人与外邦人之分。在主耶稣里面,大家都靠他的恩典得救,本都是罪人,还有什么洁与不洁?所以他到安提阿时,也跟外邦人一同吃饭;但后来耶路撒冷教会的犹太人来了,他们习惯不与外邦人吃饭,彼得因怕那些犹太信徒,也就不跟外邦信徒一起吃饭了!甚至,连巴拿巴也跟着彼得,与外邦人隔开了。保罗一见他们所行的与福音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责备彼得,而且是非常严厉的责备。  相似文献   

20.
沈承恩 《天风》2008,(11):10-12
保罗在<罗马书>里讲了一个"因信称义"的道理,却使一些人认为保罗是反对讲人的道德行为的.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解.保罗在讲"因信称义"的道理的时候,他所反对的是那些顽固的犹太人主张的"因行律法称义",而他们的所谓"行律法"主要是"行割礼","行割礼"是一种礼仪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