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团契教会论在普世教会运动中的神学地位、以及对它的基本定义和神学理解。团契教会论既是一种新的教会论的理论尝试,又是一个教会在探索自身本性和使命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更是一个推动教会向前发展的远象。本文的目的在于指出团契教会论也能给联合中的中国后宗派教会带来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团契教会论不仅可以建立对教会的本性和共同信仰生活的一种共识性理解,也能为中国教会担当社会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韩愈 《天风》2017,(10):13-14
对教内的种种冲突进行管理,不仅事关教会内部合一与福音传播效果,也关乎教会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的形象和见证,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性工程。笔者愿就此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雷 《天风》2017,(9):13-15
在教会内,退休常常成为人们欲言又止的一个话题。虽然退休制度在部分基督教两会或相关机构中已实施多年,但就基层教会而言,退休制度还远远不够健全,或远远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关注和解决教牧人员的退休问题迫在眉睫。一、基层教会在退休观念上的迟滞、茫然及误区(一)很多教会和教牧人员从未关注和思考过退休问题。笔者曾就这一问题询问过一些牧师、长老和传道员,他们均声称从未考虑过。  相似文献   

4.
包智敏 《天风》2012,(7):41-41
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部致力于把好书带给教会。近来,我们着重出版了一批有关教会牧养和管理方面的优秀书籍,是因为看到各地教会在这些方面的薄弱。忙于应付日常工作的教牧同工,需要静下来读一些能够思考教会牧养和发展策略的书籍,借鉴其他教会的经验,使教会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郑慧 《天风》2005,(3):38-40
近十年来,"敬拜赞美"开始在中国一些教会盛行,最初是在青年聚会或教会一些节庆的联欢活动上出现,而后有些教会在主日崇拜也采用。在教会传统中,崇拜基本上是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敬拜赞美"的热闹、喜庆可以说是对崇拜的冲击,这不是今日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本文无意探讨个人喜好的赞美方式,而是要思考在教堂这个特定的神圣空  相似文献   

6.
<正>主动打破阶层的隔阂,建立起教会彼此流动和相爱的人际关系在许多信徒的心目中,一些大教会虽然人数众多,建筑恢弘,但是却让人感觉冰冷,没有在小教会里亲如一家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笔者在基层教会牧养多年,有一些心得愿意抛砖引玉,与教会牧者同工和弟兄姊妹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对此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解决的良策。  相似文献   

7.
读者信箱     
我是一个初信的基督徒,请问牧师在农村教堂传道是否可以收费?教会负责人是否可以把信徒奉献的钱大量送给牧师?如今我教会就有这现象,而且很多教会也这样。这影响了一些信徒和教外的人,大家议论纷纷,请给  相似文献   

8.
张远来 《天风》2011,(6):41-43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本圣经,可以说就是上帝与他的子民"灵性交往"的记录,而教会则是这一灵性交往的延续。这位上帝,一方面借着神迹奇事带领以色列人;另一方面,也借着颁布律法、重申诫命以及管理,来牧养以色列人的灵性生命。那么,教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以及疫情后,应当如何开展有效的探访事工,回应上帝的呼召和使命呢?"线下聚会暂停"期间以及恢复礼拜以来,杭州市基督教鼓楼堂对探访工作进行了一些反思,探索和尝试了一些办法,来应对牧养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尽力为弟兄姊妹提供与上帝的"灵性连接通道"。我们期待这些反思和总结,能引发一些共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从友 《天风》2011,(6):44-46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丁光训主教曾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相应地,我们可以说,中国神学就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中国教会在自己处境中的思考。有人说,中国的教会缺乏教会性,要办好中国教会,就需要加强其教会性,让教会成为教会。历史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差传的教会,曾经宗派林立,基督的身体被撕裂。现实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后宗派的教会,或者更合适地说是一个联合中的  相似文献   

12.
陈建军 《天风》2011,(6):38-40
"特会",顾名思义,是指非经常性聚会,是教会所举行的非日常活动。它是教会传福音和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教会中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期话题将讨论"特会"现象,希望引发教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蒿志强 《天风》2010,(6):21-22
如何更好地构建基层堂会的管理体系?如何加强教会制度的建设?这是教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后宗派"时期,中国教会的堂会管理与制度建设确实考验着广大教牧和堂点负责人的治理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在神面前寻思和等候。以下是几位同工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天风》2005,(5):30-34
一、教会发展与理性思考两千年来,从教会的建立至之后的发展,从未离开过理性的思考,教会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理性思考,基督教会发展的历史,是不断进行思考的历史。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及教会的发展与理性思考并行不悖。《使徒行传》记载,耶稣基督复活升天之后、五旬节之时,门徒们开始见证基督传扬福音,建立基督的教会。《使徒行传》2章14至39节记载了彼得第一次对众人宣讲的内容。分析这篇宣讲  相似文献   

15.
<正>这些年来,某些农村教会特别是山区的一些教会面临萎缩。近期我走访了一些山区的教会,有些感慨。一、农村教会的发展现状1.青黄不接,老龄化严重有一次,一位弟兄骑摩托车送我去一间山区教会证道。开始讲道前,看到满屋的白发老人,我请在座60岁以上的老人举手。结果,满屋礼拜的信徒,只有两个人没有举手我以及骑摩托车送我的那位同工。这种现象在  相似文献   

16.
孙美慈 《金陵神学志》2000,(3):55-58,61
作为一位女性教牧人员,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圣经》中妇女在教会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女性对自身的认识,积极参与中国教会事工,在教会乃至社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最初上帝创造女性的真正价值。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主保,圣热罗尼莫有言: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耶稣基督。曾记何时,对天主圣言--圣经的研讨、默想和分享,在大陆教会中,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修院作为教会发展的摇篮,在这方面,尤应成为教会认识圣经,认识基督的园地。因此下面所记录的一些圣经分享片段,也算是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愿与主内各位分享、共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教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教会的信徒人数增长很快,按照传统的牧养方式,有时就会有信徒感到教会不够温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做好日常牧养工作的同时,更注重牧养的精细化。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追求更好。教会的牧养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应固步自封,长久不变。现在教会里的信徒结构多样,不能仅用一种方式去牧养所有的信徒,平时要注意观察,深入思考,要对信徒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分群牧养。  相似文献   

19.
自启东教会1983年圣诞节开放至今,江苏南通一些地方的教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1])本文采用图表和数字统计方式,对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教会的成长史进行介绍、调查、总结和分析。笔者希望用实际的教会调查数据与读者交通,说明"三自"和神学思想建设对教会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表达对基层教会牧养中比较复杂和细致的问题的一些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动态     
中美教会事工研讨会在美国举行 2月26日,在美国太平洋大学演讲厅举行了“中美教会事工研讨会”,会议以“处境中的神学再思”为主题。研讨会上,中美神学院的教授们,直面中国处境,各抒己见。通过研讨,与会者对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从神学层面对教会作必要的思考,是一个成熟的教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中国教会当下最为需要的。(本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