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峥 《天风》2015,(4):44-45
《撒母耳记上》16章记载,先知撒母耳奉上帝之命前往伯利恒,要在耶西的"众子"中寻找上帝所"预定"的将要取代扫罗的以色列王。到达目的地后,撒母耳首先看到耶西的长子以利押,便以为他就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此时,上帝严肃地告诉撒母耳:"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  相似文献   

2.
李艳鑫 《天风》2023,(8):36-38
<正>现代社会婚姻满意度持续下降,离婚率增高,在教会中亦如此。为此,笔者想从大卫的家庭来分析原生家庭给婚姻带来的影响,以期给因婚姻问题而软弱的肢体带来一些帮助。大卫的原生家庭关系大卫是耶西最小的儿子,当撒母耳奉神的差遣要去膏立新王时,耶西叫他七个儿子都从撒母耳面前经过,却没有叫来大卫,直到撒母耳问起,他才打发人去叫了大卫来(参撒上16∶6-12)。可见,大卫并未得到父亲对待兄长们同样的器重。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中,耶西忽略了大卫。  相似文献   

3.
陈志华 《天风》2011,(8):11-11
被称为"合神心意"的大卫王,一生中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和乌利亚之妻的奸淫罪,这是我们基督徒所熟知,并足以引以为戒的。其实,在大卫做王期间还有一败笔之处,那就是数点百姓,此事件的经过在旧约《撒母耳记下》和《历代志上》中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倒是两处论及大卫数点百姓的字里行间中出现看似极为矛盾的说法:《撒母耳记下》第24章1节中说道:"耶和华又向以色列人发怒,就激动大卫,  相似文献   

4.
经文:撒母耳记上16:13 “于是撤母耳把橄榄油拿出来……膏立了大卫。上主的灵立刻支配大卫,从那天起与他同在。” 弥赛亚是希伯来文的音译,原来的意义是“受膏者”。以色列的国王是要在圣殿里隆重的典礼中,主礼者用圣油抹在头上。第一位国王扫罗是撒母耳膏立的(撒母耳记上10:1)。 最生动,也是最凄惨的膏王典礼莫过于诗篇第二篇,在他膏立的时间,刚好国难当头。他  相似文献   

5.
张远来 《天风》2006,(19):10-12
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撒母耳的侍奉就源于他的少年,源于以色列混乱的士师时期。经文:撒上3:1-21撒母耳是以色列历史上承前启后的最重要的人物,他集祭司、士师、先知三重使命于一身,先后膏立两位君王,其中就有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大卫,结束了混乱的士师时代,振兴了以色列民族,复兴了以色列的信仰,开创了以色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6,(22):26
撒母耳是歌辖的后代,以利加拿之子(撒上1:20;代上6:27),作以色列的先知、祭司和士师四十年. 以利加拿住在拉玛,有哈拿和毗尼拿两个妻子,哈拿因为没有生育,心中十分愁苦,当她到示罗献祭时,在神的殿中痛哭,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赐给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神顾念哈拿,她就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孩子断了奶之后,哈拿就把孩子带至示罗,先在神前献祭,再把孩子领到祭司以利面前说:这孩子是我向神求来的.所以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使他终身服事神.哈拿就回去了(撒上1:1-28).撒母耳则被留在以利面前学习事奉耶和华.他渐渐长大,神和人都越发喜爱他.有一天夜里,撒母耳已经睡着了,耶和华两次呼唤他,他都以为是以利,第三次才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神对撒母耳说:"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次日撒母耳就把神说的一切话都告诉了以利,并没有隐瞒.撒母耳长大了,因为耶和华与他同在,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这话传递以色列地,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使得全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撒上3:1-21).  相似文献   

7.
吴建寅 《天风》2004,(1):4-5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扫罗是耶和华神藉先知撒母耳的手,亲自膏立的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位君王,他经历了蒙拣选、被重用,最后被弃绝的人生轨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启发和鉴戒。  相似文献   

8.
雪峰 《天风》2013,(11):54-55
撒母耳集祭司、先知、士师于一身,是希伯来民族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宗教和政治领袖。撒母耳就任士师之前,以色列既有宗教腐败的内忧,又有敌国侵略的外患,他所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这种情况下,撒母耳恪尽职守,  相似文献   

9.
董元静 《天风》2014,(4):30-31
路得与哈拿,这两位圣经里的美好女性,是耶和华神所祝福的人物,她们的动人故事可歌可颂,温馨感人,在圣经的人物长廊里释放着别样的幽香。乍一看,路得的故事关乎一个孝敬贤德,最终得到令人神往的爱情;而哈拿的故事关乎一个虔敬信神,终于靠神的大能怀孕生子的母亲之情。这两人似乎搭不上什么关系。可是,当我读到《撒母耳记上》16章,读到先知撒母耳照耶和华神的话,到伯利恒选耶西最小的儿子大卫为以色列的君王,用角里的膏油膏了大卫的一幕时,我的心弦被拨动了。一束灵光熠熠生辉,我清楚地看见,哈拿的儿子——先知撒母耳,路得的曾孙——与以色列的君王大卫,在历史中相遇了。而路得与哈拿,也在我读经的灵感中相遇了。此时,在神国的荣光里,路得与哈拿明亮的眼睛对视着,交流着彼此热切欣赏的目光,透射出对神的大爱和奇妙恩典的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10.
海洁 《天风》2013,(5):48-48
《撒母耳记上》15章,上帝吩咐扫罗击打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扫罗从命击败亚玛力人,但他没有按照上帝的命令,把他们灭绝。他因惧怕百姓而听从他们的话,急于掳掠亚玛力人的财物。撒母耳质问扫罗的时候,扫罗说,百姓在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要向上帝献祭。撒母耳说,上帝喜悦献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扫罗在这件事情上违背命令的原因,照他的理由是百姓要献祭,要把最好的献给上帝。真正的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内心对上帝缺乏敬畏,貌视神的吩咐。具体分析,扫罗的症结有几点:第一,缺乏清廉。作为一个王,权力越大意味着在财物管理上的责任也越大,扫罗的权力带给他贪恋财物以权谋私的便利。  相似文献   

11.
汤士文 《天风》2022,(7):36-38
<正>许多弟兄姊妹读到《撒母耳记上》28章3节至19节时,不免会发出这样一系列的疑问:这里提到的撒母耳到底是真的撒母耳,还是假的撒母耳?如果说是真的撒母耳,到底是谁把他招上来的?那个女巫真的能够把撒母耳的亡灵招上来吗?活人真的能够与死人的灵魂交流吗?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文来探讨一下《撒母耳记上》28章3节至19节中的撒母耳的真假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远来 《天风》2017,(2):46-47
因为爱,我们常常不懂得拒绝八、替代性地拒绝,给对方建议有时虽然我们应该拒绝对方的要求,但某种情况下,也不妨给对方一条更加可行的建议。当上帝废弃了扫罗而要求撒母耳去伯利恒膏立耶西的一个儿子的时候,撒母耳告知上帝,如此,扫罗必定会杀自己。上帝则告知撒母耳,  相似文献   

13.
荆棘篇     
(十六) 撒母耳年纪老迈,就立他儿子作以色列的士师。长子名叫约珥,次子名叫亚比亚,他们在别士巴作士师。他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撒上8;1—3)。 撒母耳被耶和华立为先知,是在老以利昏聩并纵容儿子犯罪作恶之时。难以逆料,用二十年时间使以色列全家都倾向耶和华的撒母耳,竟在晚年重复了以利的失误,立其不肖之二子  相似文献   

14.
大卫David     
《天风》2006,(4)
大卫是犹大的后代,耶西的第八个儿子,所罗门王和拿单等十九人之父他受膏作犹大和以色列的王. 一、少年和逃亡时期: 大卫少年时,就已在旷野中牧羊,小羊常被狮子或熊衔去,他会追去打死狮子和熊,救回小羊(撒上17:34-35).他又善于弹琴,因此被带到扫罗面前,大卫一弹奏琴,恶魔就离开扫罗,扫罗便觉舒畅爽快(撤上16:14-23).  相似文献   

15.
黄时裕 《天风》2017,(6):22-23
<正>自古以来,为了知识,人们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有了师生关系,授者为师,受者为徒。圣经历史中也有好几对师生,如摩西与约书亚、以利与撒母耳、撒母耳与先知班、以利亚与以利沙、耶稣与门徒、保罗与提摩太等。通过他们,我们能看到圣经是如何阐述师生关系的,就是监管、引导、教导、同工、服侍、相爱、师承。监管。从撒母耳以后,开  相似文献   

16.
神帮助我们     
吴恩平 《天风》2007,(20):30-32
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当神的选民以色列人遭受到仇敌非利士人侵略的时候,撒母耳先知召聚他的同胞以色列百姓来到米斯巴,并为他们诚心献祭和恳切祈求,祷告耶和华上帝。正当撒母耳向神献上燔祭的时候,耶和华上帝行了奇妙的大事——大发雷声,以威严可怕的声音惊乱那些前来攻打以色列的非利士人,以色列人大获全  相似文献   

17.
爱的力量     
蒋文霞 《天风》2007,(16):33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爱是人间最珍贵的礼物。爱所产生的力量大而无比,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爱能够挽救一个破碎的家庭,爱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在《撒母耳记上》18章,因为妇士舞蹈唱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  相似文献   

18.
圣经《旧约全书》中的《撒母耳记》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因而为后世所瞩目。人们常称其为“历史先知书”,认为这篇作品是先知以历史来表达、阐述和论证某种神学思想。如果从此书编撰者的主观动机来看,这种说法是能够成立的。但《撒母耳记》所述的历史是否映证了那种神学思想,或是说编撰者的苦心是否收到了效果,则又另当别论了。在今天,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宗教或政治偏见去重读这部作品,就会得出结论:与其说《撒母耳记》是一部神圣的“天启之书”,还不如说它是一部具有着浓厚的世俗气息的文学作品,是一部相当忠实于其历史场景和人物原型的纪实性历史小说。一、对以色列王权初起时政教纠纷的文学表述  相似文献   

19.
郑忠信 《天风》2012,(5):31-32
扫罗看见大卫去攻击非利士人,就问元帅押尼珥说:"押尼珥啊,那少年人是谁的儿子?"押尼珥说:"我敢在王面前起誓,我不知道。"王说:"你可以问问那幼年人是谁的儿子。"大卫打死非利士人回来,押尼珥领他到扫罗面前,  相似文献   

20.
方平 《天风》2002,(7):22-23
撒母耳记上第25章讲到一个粗暴无理的丈夫,叫拿八。圣经告诉我们,“拿八为人刚愎凶恶”,“无人敢与他说话”(参撒上25:3,25:17)。但他有一位聪明美貌的妻子叫亚比该,在拿八和全家遭遇危机之际,她力挽狂澜,即使后来以色列的王大卫免犯大罪,又救自己和家人脱离了刀剑,堪称和好的使者。一、危机的产生事情发生在剪羊毛的时候,这是以色列人的收获季节,是大喜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主人们一般不会拒绝那些帮助过他们的求讨者。大卫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喜的日子,一个收获的季节里,打发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