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维藩 《天风》2013,8(8):32-33
(十一)右手拿着七星 "七星",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参启1:20)。七星是在基督的右手中(参启2:1)。  相似文献   

2.
起初的爱心     
刘美纯 《天风》2017,(2):28-29
《启示录》2章至3章是主基督吩咐约翰写给亚细亚七个教会的信(参启1:4、11)。关于这七封书信的写作对象是谁,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最可能的是七封信确实是写给七个教会的,因为其中的信息针对的就是那七个城市的教会当时的问题。同时,七封信是作为《启示录》的一部分,在各教会间传阅,  相似文献   

3.
李世峥 《天风》2013,8(8):34-35
使徒保罗在其侍奉生涯中,一直将培育和提携青年同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晚年时,他特意撰写"教牧书信"(《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藉此教导提摩太和提多这两位颇具潜力的后起之秀,期望他们挑起传扬福音、牧养教会的重任。三封书信都不很长,但信息量很大,涉及到教会的导向、牧者的操守、牧养的方法、危机的处理等多个层面。这些书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教会长者对后辈的拳拳之心和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4.
林超群 《天风》2017,(11):22-23
教会有节庆,欢庆纪念理所当然。但在个别地区,教会搞庆典出现十分奢华铺张的现象,还美其名曰"荣耀上帝"。例如:有的基督徒把圣诞节当成一个热闹甚至狂欢的聚会;有的基督徒将圣诞聚餐当成"平安大餐"(迷信化),甚至为多得一个席位而争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5.
林培泉  吴新望 《天风》2014,(5):14-15
经文:《哥林多前书》1章10节至18节"合一"是教会兴旺发展的重要因素。若教会内缺乏合一、充满纷争,必然会衰退败落。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保罗清晰表明他了解的纷争现状,并指出了解决之道:高举十架基督,一心一意彼此团结。一、教会纷争。  相似文献   

6.
汪维藩 《天风》2012,(5):43-43
(九十九)我信圣徒相通《使徒信经》(Apostles'Creed)是教会自使徒时代流传下来的基本信仰。其中,在"我信圣灵"之后,是"我信圣而公之教会"。神圣、圣洁的教会之"公",意指她的包容万象、广涵一切,这是出自圣灵的宽容与胸怀。圣徒有如众多具生命的"活石",正是靠圣灵的联络、建造,成为一座"灵宫"(参彼前2:5)。  相似文献   

7.
倪光道  吴新望 《天风》2014,(5):12-14
经文:《申命记》17章14节至20节28章13节至14节《马太福音》20章26节至28节题记:"作首不作尾"不是高高在上,作成作福,而是谦卑服务,做众人榜样。在《申命记》中,摩西照上帝的旨意重申诫命、祝福以色列人,并传达了上帝的一个应许:"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参申28:14)这个应许当初虽然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如今也是对我们说的。  相似文献   

8.
自牧(七)     
汪维藩 《天风》2009,(1):46-47
旧约十条诫的前四条是对耶和华上帝的敬畏、敬拜和崇敬,后六条则是对人的敬爱、敬重和尊敬。对人敬爱之首要乃为“孝敬父母”(参出20:1-17),并应许:“你的日子得以长久。”(出20:12)故保罗称之为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参弗6:2—3)。  相似文献   

9.
晓望 《天风》2011,(6):36-36
世界合一机构总干事细说合一的挑战 德国信义会(EKD)领袖前往瑞士探访位于日内瓦的合一中心,2011年4月8日,他们与世界合一机构的总干事们讨论合一面临的挑战。来自ACT Alliance(教会行动)的John Nduna表示:"合一最急切要面对的挑战是宗教不宽容。"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世界信义宗联会)的Martin Junge牧师表示:"大家需要克服互相怀疑,这不仅是指基督教内教会与教会或其传统之间的猜疑。"  相似文献   

10.
渊声 《天风》2012,(5):60-60
问:我是一个多年在教会服侍并即将步入中年的牧师,由于教会工人少而每日忙碌,根本没时间顾家,常常忽视对妻子和孩子的照顾。为此,妻子十分不悦,时有怨言,甚至说:"你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管理好神的教会?"(参提前3:5)而我整天劳累后筋疲力尽回到家还要受太太的"数落",心里也非常委曲,就反唇相讥:"人若爱上帝不胜过爱妻子、儿子,就不配做耶稣的门徒!"(参太10:37-38)……就这样,我们常用"神的话"争吵,想想也实在不应该。可是,面对繁重的牧养任务与压力,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相似文献   

11.
渊声 《天风》2011,(12):64-64
问:有一天,我们堂在主日礼拜结束后清点奉献时,发现有几个信封,里面装有一些钱,但外面注明说:"请转给某某人!"按照奉献者的意愿,我们便将这些钱转给了信封上指明的人(是教会的传道人)。事后,却有不少人开始议论,认为奉献款本应当献给神的,怎么可以给人呢?也有人问:传道人已经领了教会的薪水,还能拿这些钱吗?  相似文献   

12.
林孔华 《天风》2011,(6):10-11
经文:约2:1-11多么盼望教会能重新反思所开展的各项事工,看看是否已经成为"没有酒"的徒有形式的空壳;多么盼望传道人能清醒面对自己真实的灵性光景,看看是否已经因为"没有酒"而疲乏软弱、力不从心;多么盼望神在教会兴起众多为教会和传道人警醒守望的弟兄姊妹,及时堵住教会的破口。  相似文献   

13.
蒿志强 《天风》2020,(1):10-11
在教会中,常有人将圣经类比为天父写给每一位儿女的家信,即所谓“天父家书”。《启示录》第二、第三章记载,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身处异象之中北望小亚细亚,将耶稣基督的启示、圣灵向各教会所说的话,通过口授笔录与书信寄达的方式保存下来。这里的小亚细亚是指当时罗马帝国管辖的亚细亚省,七教会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圣经依照地理方位的次序叙述,分别是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参启1:4、11),由南到北再到南呈扇形分布。针对七教会实有的七种不同光景,主耶稣用不同的自我称呼分别称赞、劝勉或责备他们。主耶稣恩威并施,慈爱与管教双管齐下,对当今教会管理的实践极富启发意义。这是教会管理的一个整全性盘点方案。  相似文献   

14.
计文 《天风》2013,(10):1-1
随着教会的发展,一些新社会阶层人士(主要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职业知识分子)受洗归入基督,他们的加入日渐改变了教会原来"三多"的信徒结构,影响了普通民众对基督教的观感,增强了教会的自养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新社会阶层的基督徒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有相当程度的见识和知识,为教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生机和活力。正因为他们所发挥的作用明显、贡献突出,不久就在原本人才相对匮乏的教会中脱颖而出。于是,一些热心的基督徒企业家很快成了教会的实际(也许名义上并不是)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刚才所诵读的经文是保罗书信中的一段。我们把保罗的这卷书信称为“以弗所书”。这并不是因为这卷书是保罗在圣灵感动下专为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姊妹而写的,而是因为以弗所教会保留了这卷书的抄本,后世的抄本可能大多是根据以弗所教会所保存的抄本流传下来的。在最后的抄本中,如Aleph抄本和B抄本,还有第46号莎草纸卷,都没有“在以弗所的”字样,而且在古教父奥利金和第四世纪的Basil所引用的经文中,也没有“在以弗所的”这些字。再加上在这卷书里没有保罗书信所常用的问安和个人的问候,这些都似乎在说明,《以弗所书》是一卷供教会传阅的通函,里面传达出的是保罗希望众教会都能知晓的信息;而不是像保罗其它的书信那样是针对某个教会或某个人而写的书信。  相似文献   

16.
陈丰盛 《天风》2011,(9):52-53
“乃役于人”的包装 笔者接触各地教会之后,发现同在中国教会,管理体制差异甚远。有些教会以自由著称,实践信徒皆祭司的真理:有的则以专制震慑教会。家族式管理一手遮天。各地教会牧者的形象也是大相径庭。有牧者为教会复兴忙得不亦乐乎:有传道专心教务,忠心耿耿。有的教牧则为名利奔波。可谓苦心孤诣:有的牧者讲内外形势、讲人情世故滔滔不绝,但讲起圣经却一知半解。让听众昏昏欲睡:有圣职人员在基督教两会办公,  相似文献   

17.
王雷 《天风》2009,(3):20-21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各地的教会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即便在同一地区(市、县)范围内的各教会,也由于种种原因而存在着不平衡倾向.比如,有的教会人才济济,有的教会却人才缺乏,有的教会福音兴旺,有的教会却信仰淡漠;有的教会经济实力雄厚,有的教会经济却捉襟见肘……如何克服诸如此类的问题,实现教会共同发展呢?开展教会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六书(续九)达浦生著第二章中心第二──行──阿麦里第一书信行合一中心第二,是行。"行"者,力行也。阿语:阿麦里()是也。"行"之道理甚多,新旧学家对于"行"发挥许多哲理,而宗教学家对于"行"亦阐扬不少精义。惟吾伊斯兰教经典中对"行"之道,,尤为...  相似文献   

19.
陈丰盛 《天风》2011,(8):54-55
总被"成熟"的无奈"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 2)经文出自保罗对提摩太的劝勉,也是今日教会长辈对年轻传道者的勉励。正面看来,经文道出了属灵长者对初入教会的青年牧者的期望,也成为了历世历代青年牧者的座右铭。然而,由于误解与偏差所带来的尴尬却是今日青年牧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这种误解以及所带来的偏差,  相似文献   

20.
倪光道 《天风》2011,(6):14-15
无论是旧约圣经还是新约圣经,都有关于人们发怨言的记录,与此相关的经文至少有22处之多。我们看看今日教会,信徒发怨言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此,圣职人员应当怎么办?要耐心教导会众"不要发怨言"这是圣职人员起码的职责。因为保罗对提摩太说过:"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直等到我来。"(提前4:1 3)那么,教导信徒"不要发怨言"为什么要耐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