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学会感恩     
回忆曾经走过的路,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委屈也有挫折,有幼稚天真的幻想也有远大的志向和高远的目标;回首再看,我的人生之路充满爱,如歌的岁月构成了人生精彩的篇章,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因为是他们给了我机会和力量,使我感受到快乐,走向自信。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悲惨境地,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活灵活现的孩子。这个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天真无邪。这个孩子有着美丽的微笑和好奇的目光,似乎是一个充满幻想充满智慧的天使。他默默注视着这个精彩的世界的一切,也默默地思考,我们很难听到他心底呼喊的声音。但是我们必须给他营造一个智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世峥 《天风》2008,(16):43-43
常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考试.所有人都要穷一生精力来完成这份试卷.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离开校园已有几个年头,早已远离了那种种令人生厌的考试,但人生的考试却从来没有停止.摆在眼前的那一堆堆试题.必须用此生的全部时间去认真面对.人生的考试是困难的.因为这场考试是持久的.考题是复杂的.在多年的考试中.觉得人生的试卷中.有三类试题最难.因为这些试题的答案会影响人生的分数.答不好可能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倒算人生     
对于人生,证严法师有一个充满智慧、警醒人心的算法——“倒算”。 证严法师认为:假如一个人的生命有70年的话,他一出生就是70岁;一年之后,他只剩下69岁,如此逐年减少,便是“倒算人生”。  相似文献   

6.
少儿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群星灿烂》序邢广域童年,是人生的起点。常言道:由小看大,三岁至老。从发展的眼光看,这话说得虽有绝对化之嫌,但又不乏远见性的思考。一个人的一生,是在发展、变化中成长的,不是从小就完全定型了;可是,一个人童年的“雏型...  相似文献   

7.
人生是一趟有来无往的列车,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买了单程票,过去就过去了,走过来就走过来了。无论你多么后悔,都不能追回以前的时光。所以光阴不能倒流就是这个意思。台湾女作家三毛说,我们尽可能地不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  相似文献   

8.
严青 《天风》2004,(2):34-35
我们都晓得主耶稣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三岁,但他却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传扬天国的福音,眷顾有需要的人,最后顺服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奉献的人生是最美好的,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我们基督徒的人生就是奉献的人生,但是我们要晓得,奉献是不同的,不同的奉献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登上珠峰,曾经是许多登山者激情浪漫的梦想,但是,真正有勇气向世界最高峰发起挑战的人,英国的马洛里应该说是第一个。这个充满幻想和自信的登山者,把爱妻的照片一直揣在怀里,他说:登上珠峰后,就把这张照片留在那里,作为他登顶成功的唯一证物。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充满矛盾,导致行为偏差,往往容易“折腾”: 孩子成长到青春期阶段(12岁-19岁),所谓进入人生比较麻烦的阶段。这个时期生理发育进入高峰,外形、内脏机能成熟及性成熟,心理发育则出现了以“矛盾性”为特点的征状,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一生是实践并完成信仰承诺的一生,如果没有信仰,人生就像无舵的船,在风吹浪打的大海上任其漂泊摇摆,生命最终会触礁、毁灭。没有信仰的心灵,更是漆黑一片,不但看不清前进路上的障碍,还看不清天空里那轮穿云破雾的红日,心灵里只能充满永远的恐怖。  相似文献   

12.
赵勤如 《天风》2018,(6):20-20
趁还健在,我要尽上自己的爱心和能力来作光作盐、荣神益人在即将迎来79岁生日之时,我深感人生苦短、岁月如梦。正如神人摩西的祈祷:"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相似文献   

13.
寇绍恩 《天风》2012,(10):18-19
基督徒的人生不是无风无浪,而是我们不怕风浪,因为知道主的恩典够用。让我们从约瑟的身上看他所领受的上帝的赐福。经文:《创世记》37章1节至11节约瑟的人生有山有谷,充满挫折,是什么力量帮助他一路走来的呢?上帝给基督徒的祝福并非无风无浪。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无风无浪的。  相似文献   

14.
智慧人生     
王英 《天风》2006,(8):18-19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 经文:诗90:10 看过许多有关谈论人生的书,感悟着人生的这一台戏,而最喜欢最得益处的还是圣经中的智慧书,就像诗篇九十篇中的这短短的一节经文,却把人的一生描绘得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5.
谎言里的爱     
儿时的自己对人生充满了幻想。躺在母亲温暖的怀里,望着漫天的星星,我闹着非要母亲把天上一眨一睡的星星摘下来一颗。母亲说:乖孩子,先睡吧。等你睡着了,妈妈才能为你去摘星星呀……  相似文献   

16.
音乐与智力     
儿童时期的智能发展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它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发展中,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儿童智力开发具有特殊的作用。早期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若以十七岁的人的智力发展为一百,则儿童四岁时已具备50%,八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的从八岁到十七岁的九年中获得的。可见,儿童时期是人生智力发育是迅速、最旺盛的时期,是智能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具有易冲动、…  相似文献   

17.
<正>几年前的一天,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因为我生病了。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平平顺顺,家庭幸福,服侍顺利。我也曾想过人生不可能万事如意,也曾幻想如果有一天遇到打击和变故会是怎样,但终究没有想到,这个打击会以求学期间生病并直接导致休学的方式出现。我有点措手不及,因为它打乱了我所有的计划:我本来想着和女儿同时毕业(她念小学);  相似文献   

18.
<正>朱权认为,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寻求天地同一的方法学问。同时,道还是个自我管理,真正实现心地圆融、心身两便的一种精神意识和人生信仰。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正统十三年(1448),享年71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少年封藩,戎马十年;中年韬晦,寓身学术;晚年学道,托志翀举。以道养生,以道治心,这是朱权提出的最重要的养生观点。朱权认为,道是自然万物生命大化的规律,也是人摆脱生死束缚,寻求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因“诺贝尔奖”而闻名于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化学家、无烟炸药的发明者、历史上罕见的企业家型的科学家。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伟人的母亲呢?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母亲阿尔塞尔在诺贝尔人生征途上, 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呢? 诺贝尔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连吃奶都十分艰难。当别人对这个小生命失去希望时,阿尔塞尔却坚信,一定能养活这个孩子。诺贝尔18岁时,在一首自传体的英文诗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20.
邓灵勇 《天风》2009,(10):32-33
2009年5月27日,福建省厦门市杏林高浦教会106岁的杨奖希老姊妹走完了坎坷且充满恩典的人生旅程,安息主怀。出殡那天,从杏林、同安、南山等地教会赶来的弟兄姊妹和老姊妹的80多位子孙们,含泪为一生坚定信仰与琴结缘的百岁老姊妹送别,人们也纷纷传颂着她那非同一般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