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海》2016,(3):132-137
在人类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中,"好的社会治理"一直被奉为圭臬,是所有社会组织推进治理实践所追寻的终极目标。然而,实现"好的社会治理"首先必须正视治理主旋律中的"失灵"杂音,以"治理失灵"的救赎为契机去规划社会治理的行动。20世纪中后期以来,"失灵"在社会治理中不断蔓延,逐渐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并且形成"治理失灵"的总体性存在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对"治理失灵"的救赎必须立足于当下社会治理的基本生态,对既有的社会认知观做出及时地归纳与反思,这是正确选用社会治理行动方案的认知前提。其实,"治理失灵"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面向未来的社会治理应当放弃既有的"保守主义"行动方案,继而在革新的意义上去不断刷新治理思维、促进治理主体间的合作以及创新治理工具的协同运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最美"现象层出不穷,"最美"人物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楷模。但是"最美"人物不仅具有伦理道德价值,而且还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强调"最美"人物具有美学意蕴并非削弱"最美"人物的伦理意义而是揭示"最美"现象具有日益复杂的多样化内涵。特别是要防止"最美泛化"现象,而使其失去了感染人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圣经《创世记》中,"上帝看着是好的"这句话伴随着上帝的创造过程反复出现。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创造者对创造之物的欣赏,另一方面表达了创造者在进行创造时的喜悦之情。而我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一个辅导者的心情。当一个辅导者看见他辅导的对象不断经历成长,他的心情也如上帝一样,"看着是好的"。  相似文献   

4.
"安乐窝"是北宋体制外士人邵雍的一个独创性话语。这个话语看似简单质朴,其实根源于深刻的时代背景,反映着北宋社会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安乐窝"话语是北宋政治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表现,而这则源于宋初政治的文明化、理性化的深刻浸润;其次,"安乐窝"话语是北宋士人良好生活境遇的愉悦表达,而这则源于北宋统治者"以儒治国"的为政理念;再次,"安乐窝"话语是邵雍对儒道两家的"安乐"思想兼收并蓄的产物,而这则源于北宋儒释道融合的社会环境;最后,"安乐窝"话语与洛阳密不可分,洛阳浓厚的人文氛围为"安乐窝"话语的传播提供了先天之便利。  相似文献   

5.
郑筱筠:"外交"这个词实际上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我们对"外交"的内涵与外延不断的重新确认,既反映了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处理方式的演进,也体现出我们对这个领域或这方面工作的认知和把握。传统的"外交"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但时至今日,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外交"已不再仅仅是政府间的"外交",非政府组织和力量在国际事务和国际交往中,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族群发挥其国际影响力的一个主力军,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或者说是不可轻  相似文献   

6.
"孝"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有一个演变过程.两汉时期,"孝"在社会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对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实,"以孝治天下"才是封建统治者倡导孝悌教育、以孝悌举儿童官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北布"是白马藏区乡村社会中的仪式专家,他们在村民的婚丧嫁娶、村寨的祭神驱邪等场域发挥着宗教权威的作用.调查发现,"北布”传承和操作的是古老的斯巴苯教.这是产生于上古时期青藏高原的一种原生性宗教,在其他藏区几近绝迹,但在白马藏区还较完好地保留了它的原生形态.在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北布”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主要表现为分布地域在缩小,传承人数在锐减,宗教实践也在减少.  相似文献   

8.
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加之匠心精神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其中"独特"尤为重要。"独"为独一无二,"特"为特别,这饱含着不断的创新精神与真实的自我感受,这是画家绘画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动力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最美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内心对社会风尚和价值的一种企盼,对社会道德和良知的一种期许。"最美现象"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而且蕴含了丰厚的伦理价值。"最美现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要求,引领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彰显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0.
在忠恕思想中,"己"或"自我"带有鲜明的儒家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已"作为忠恕思想的起点,并非世界的中心,而是与他人、社会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从而不断拓展、延伸;其二,"己"概念蕴涵了深刻的道德追求,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期望;其三,在"忠恕之道"中,"己"的价值将在日常道德行动中、在道德原理的实践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1.
正哲人有言:"运动和变化在不断地更新着世界,就像不间断的时间总在更新无穷无尽的岁月的持续一样。"的确,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世界不停地改换着模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正是在"变"中,"日日新"的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前行的挑战,"又日新"的生活驱使人们不断追求自我提升。但另一方面,日新  相似文献   

12.
"超人"是"上帝之死"这一事件中的主角之一,而不理解"疯子"及其与"超人"的关系就无法完全读懂"超人"。上帝死了,"疯子"承认自己是凶手之一,而以权力意志为本质的"超人"也是上帝走向死亡之路的推手,"疯子"或者凶手是"超人"的第一幅面孔;上帝死后,"疯子"呼喊着寻找上帝,"超人"作为本质上失去上帝的人,不知所寻为何却同样处于寻找的维度之中,寻找者是超人的第二幅面孔;在"上帝之死"这一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疯子"对围观者和"超人"对"迄今为止的人"都体现出一种超越,并在信仰之可能性、寻找之态度、思之有无这三个方面表现相同,超越者是"超人"的第三幅面孔。对这三幅面孔的描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超人"之超越性,并有助于全面把握尼采视阈中人之本质的绽出历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经济的社会,货币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否就能断定我们的社会处于同西方一样的"消费社会",这就需要一定的思索.社会在不断发展中,经济因素是一个关键的指征.同时,精神上的审美追求也在同它产生着一致性.在经济与审美的矛盾冲突中怎样的显现才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标志.社会中的人们处于"展示"的景象中,符号和影像控制着整个视野,这时的人们始终在自己编制的网络里撕扯着自己空洞的外壳.但人们还是渴求自身力量的释放,在看别人的同时吸引着他人的注意,这是一个认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应该在审美这一高级精神境界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时"观念是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线索。在一定层面上讲,"时"观念的延展及其实践承载着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时"在《管子》中是一个基础性的核心概念,贯通全文,它传承"时"的原发观念和本质特性,融入气、阴阳、五行思想,与道、德、法相通融,"时"作为论理基准,在"治国安邦"、"经世致用"中具有统领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撒叶儿嗬"是鄂西清江流域土家族传统的悼唁亡人的祭祀仪式,"丧事喜办"是其突出的特点。在地方社会文化体系中,"撒叶儿嗬"具有特殊的意义与重要的功能,它集中阐释了民众朴素而本色的生死观念,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体认,传承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同时,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撒叶儿嗬"也具有凝聚群体、整合社会的功能,对于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维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社会中,"乌托邦"概念蕴含着对未来世界中"善"与"美"的追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沟通美好未来的可能性的"交际方式",积聚的是一种向善的正能量。"中国梦"的提出促使人们将视角落到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本土语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在"向善"的个人理想与"寻美"的社会理想的践行中得以融合,并在特定的历史意义上达成共通性的文化认同,指引我们对民族历史不断反省、向本源文化回归的同时,实现对现实的超越。这是从人类主体出发对"乌托邦视域"的新探索与再开拓,面对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我们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  相似文献   

17.
最美的见证     
正这一生最美的祝福是认识主耶稣,那么这一生最美的见证是什么呢?是喜乐,基督徒每日的喜乐就是为主做的最美的见证。喜乐是神赐给我们的美好应许。不必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17:22),也不必说"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参诗16:11),单单圣经中包含"喜乐"一词的经文就有126条。在这一句句的经文中,我们看到神期望我们能够依靠他过喜乐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传统中,"物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有关讨论却极少注意到,中文的"物化"对应着两个德文词:Verdinglichung与Versachlichung。在相关的汉译中,这两个词很不统一:Verdinglichung一般被译为"物化",但Versachlichung却在不同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儒家哲学对社会交往、公共活动、公共利益、公私矛盾与统一等公共性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儒家公共性兼具超越性与现实性两个向度。"道"是儒家公共性超越向度的表达,是人间秩序建构的价值标准,是现实社会的合法性基础;"礼"与"仁"是儒家公共性现实向度的表达,"礼"为现实社会构筑制度基础,"仁"为现实生活提供精神支柱。儒家哲学正是围绕"道"、"礼"、"仁"的实现而展开其公共性内涵。在这一展开过程中,儒家的社会理想与人生意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在信息传达中已进入读图时代,视觉营销成为主流,作为人才的输出方,高校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常态"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学的新局面,这给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机遇,在这种"新常态"下,社会对于视觉传达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作为社会岗位的重要"供应商",需要紧跟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以动态的角度来观察视觉传达专业的变化,同时需要对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只有这样,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