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的无神论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列宁的无神论思想是在同当时形形色色的歪曲和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的机会主义的斗争和对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中形成的。这一思想既包括对宗教的本质、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宗教组织的社会影响等的批判,同时也阐明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问题的态度和政策。尤其是,列宁明确提出通过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来与宗教迷雾作斗争,并系统地指出如何来开展这项工作。列宁关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思想对我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主要包括:首先要充分重视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其次,要结合唯物论的宣传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结合现实生活并吸收多种思想资源进行;最后要建设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2.
三、无神论的宣传与宗教 十月革命前,列宁提出了用思想武器跟宗教迷雾进行斗争,并使这一斗争服从于社会民主党的经济和政治斗争目标的思想观点。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列宁根据新的社会实践,提出了适合当时社会条件和经济、政治目标的宗教观点和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曾经提出过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宗教关系问题。一个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认真总结了五十年来我国宗教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和理论底蕴为前提,以执政兴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较好地回答了列宁提出的政治难题。为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宗教问题科学地提供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宗教问题,科学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社会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阶级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重要历史时刻,列宁的《社会主义和宗教》曾提出了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工人阶级政党如何对待宗教?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宗教的关系?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当时俄国革命实际,确立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原则。但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基本上贯彻了这些原则,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处理…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思想是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发展而产生的。在近代西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宗教垄断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说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必要性。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阐述政教关系、强调宗教的私人性质,促进政教分离等两个方面进行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论构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分别从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剥夺教会财产以及世俗化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角度探索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看来,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著述,的确很早就成熟起来,并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第二国际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的现实斗争中,愈来愈站在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可是,在哲学理论方面却不尽然。列宁的理论出发点不是哲学观念,而恰恰是俄国革命的现实;他对哲学的关注也是源于对现实斗争与科学世界观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在前苏东学术界的传统研究中,对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理解缺乏真实的历史时间性;为了建构和维护一种同质性的“列宁主义哲学”,不惜抹煞列宁思想过程的具体理论质性,而以平滑的同质连续逻辑总…  相似文献   

7.
列宁帝国主义论兼具“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意蕴。事实上,这一理论在帝国主义时代首先强调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其实践要义是批判、反对并超越帝国主义。在实践原则、策略及其运用上,列宁帝国主义论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的辩证统一,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主张革命与建设并举、反对资本与利用资本相结合;在实践精神上,列宁帝国主义论坚持批判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原则,主张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机会主义,大力倡导国际主义精神;在实践影响上,列宁帝国主义论倡导推动俄国革命从一国到世界范围的空间跃迁。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始终坚持继承、运用和发展列宁帝国主义论,深度阐释了反帝反封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划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学说,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齐泽克高度重视列宁的思想遗产。他倡导回到列宁,强调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尤其是政治性的维度的重要性:列宁在俄国1910年代的绝境中,以创造性的姿态突破并改造了马克思的原创理论,使之成功应用于革命实践并实现了马克思理论的普遍化。这一杰出贡献可与保罗对基督教、拉康对精神分析学的再创造相提并论。今天要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潜能,就必须重复列宁对马克思进行再发明的姿态,把反资本主义的斗争进行再政治化。这也意味着齐泽克开始重回马克思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9.
普列汉诺夫的科学无神论思想是在俄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阐释宗教问题,特别是在与"寻神派"和"造神派"错误思潮的论战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俄国化的理论基石,也为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即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党员干部,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加强宗教问题研究,牢固树立科学无神论的宗教观;要辩证地看待现阶段的宗教存在,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基础。列宁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去认识和解决宗教和宗教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宗教思想十分丰富,它贯穿于毛泽东早期求学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后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从笃信宗教(佛教)到怀疑宗教、批判宗教,再到深入研究宗教并将宗教研究和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动态生成发展过程。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宗教思想的科学内涵,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即要严格区分科学信仰和宗教迷信,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要结合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制定完善宗教政策、要正确区分和处理宗教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加强对宗教的系统研究,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列宁《四月提纲》中关于促进俄国二月革命从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段转变的革命性质问题,得到学界普遍关注并大体形成三种观点:兼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向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过渡、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过渡。这些观点虽然在内容侧重点或时间节点上有所差异,但在宏观和中观层次上的本质意指是相融通的。基于其后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列宁有关革命"最伟大的转折点""第三阶段"的思想以及布尔什维克革命实践的策略调整,本文进一步主张,在微观层次上的革命阶段转变特指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第二阶段,即"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单一政权阶段。中国革命语境与俄国革命转变时期虽类似但更有不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的革命转变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约翰·洛克的宗教宽容思想是其哲学、政治、宗教思想的整体思考的产物,其在关于信仰与秩序,即宗教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方面,讨论了很多重要的议题。本文从洛克关于“灵魂拯救之事与官长无涉”这一政教关系的核心问题的讨论出发,探讨洛克就权力、良心与秩序——宗教改革伊始的核心议题做出的探索、阐释与突破,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和阐明笔者对洛克政教思想的核心观点的新的认知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論,是无产阶級的战斗学說。早在一百年以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思想要求不停頓的革命。列宁运用不断革命的学說,指导了俄国革命的胜利。我們偉大领导毛主席在我国革命和建設的实踐中,又进一步貫彻和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一学說。我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充分証明了毛主席不断革命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偉大?唤鋈绱?毛主席还创造性地把这一学說应用到社会主义社会,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的不断前进。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中形成  相似文献   

15.
张弩 《中国宗教》2021,(3):50-51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二十四条重申"尊重和保护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坚持政教分离。"这一表述是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四句话中"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阐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它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论述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期实践,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的运用,完善于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宗教工作实践,明确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法律法规之中,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文件和具体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6.
考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认识并批判了形而上学的独断,而且由此导向的对社会历史的判断成为关于现代性矛盾问题最初的、具有哲学高度的把握和批判。从二者的关系看,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康德哲学直面现实问题的批判精神,并将康德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一步深入到了历史现实的层面。沿着康德哲学试图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推进了认识论问题的真正解决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转向,进而揭示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本质关联,克服了康德哲学的不彻底性。马克思真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将哲学改造为"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康德哲学所关注的"抽象的人的自由"改造成为对"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儒学与宗教的关系应该包含儒学宗教性与儒学宗教化两个问题。康有为对孔教的建构即是儒学宗教化的一种尝试,亦是康有为思想中的一条轨迹。其孔教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其孔子观念,他终其一生致力于赋予孔子教主的地位。康有为主张政教分离,现实中却经常与政治相纠葛,这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康有为的视域中,孔教具有独立的运行轨迹,即庶民信仰主体性的逐渐建立。儒学若要在现代社会获得发展,必须重视个体信仰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接《中国宗教》2021年第2期)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实践逻辑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和系统解答,体现了这一理论体系"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从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两个角度来阐释。(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回答了宗教领域的中国之问,即如何处理宗教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世界观、辩证观、实践观、价值观等富有意义的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代政教关系是在世俗化背景下展开并逐渐趋向复杂化。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政教关系相比,宗教的文化功能越来越得到各界肯定,但是宗教的功能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新时代由于国家的宗教政策得到调整,宗教发生了更具有时代性的转变,本文主要选取了宗教的政治化、法治化、在地化、制度化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时代的政教关系特征,以此总结宗教的变化趋势。以上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宗教实践和发展过程,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宗教范畴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