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4):33-33
年轻时上路,路就是路;中年时赶路,路如人生;老年时看路,人生如路。——巴特尔你看他们美丽,那是因为你有美丽的心来看他们。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林清玄  相似文献   

2.
习五一 《科学与无神论》2015,(2):F0002-F0002
【英】伦纳德·蒙洛迪诺、【美】迪帕克·乔普拉:《世界之战:科学与灵性如何决定未来》,梁海英翻译为中文,由中信出版社2012年出版。该书是一部辩论文集,被誉当今国际学术领域中关于“科学与灵性学关系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著作之一”。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伦纳德·蒙洛迪诺和西北大学助理教授迪帕克·乔普拉展开辩论。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快感就是美感;有人说,快感只是物质层面的,只有精神层面的愉悦,才是真正的美感. 这是讨论了多少年的老问题,而且还会永远讨论下去.  相似文献   

4.
吴忠武 《天风》2009,(4):26-27
教会内存在一种较狭隘的信仰观念,认为物质世界及其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俗”的、属世的、没有多少价值的;唯有教会才是圣洁的、属灵的。持这种“圣俗二元”观念的信徒对社会现实往往采取一种消极甚至排斥的态度,认为信徒做生意是在事奉“玛门”。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雅典城里,有一座德尔斐神庙,供奉着雅典的主神阿波罗。相传那里的神谕非常灵验,当时的雅典人一遇到重大的或疑难的问题,便到庙里求谶。有一回,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求了一个谶:神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苏格拉底听说了,感到非常奇怪。他一向认为,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短促,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可怜了。既然如此,神为什  相似文献   

6.
情感失落与精神整——一位下岗女工佛教信仰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春 《法音》2002,(1):41-48
任何人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情态和个性特点的形成,都不是无本之木,而是与其社会阅历及其对生命的体验密切相关的。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主导性因素,若想弄清其信仰价值取向,必须了解信仰者生活的全部,即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物质与精神领域的真实状况和期求。为此,我针对不同生存环境中的佛教信仰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作为“社会性社会弱者”四个具体社会群体之一,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佛教信仰,是我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世间贫富并非视金钱的多寡而定,而是取决于自心包容的大小。所以,一个人即使物质生活欠缺,只要他有慈悲、有智慧,生命就会变得充实、富有。尽管佛教以追求人生解脱为终极目标,但佛教依然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因为无论是利益世间,还是人类自身的生活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基础。在佛教经典中,是充分肯定一切正当经济活动的。《菩萨本行集经》、《六度集经》、《善生经》等众多佛教经典都论述了如何正当获取与使用财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浅谈伊斯兰教的两世观郑坚伊斯兰教在南朝鲜是注重今后两世幸福的宗教,她要求穆斯林既要履行宗教功修、认主拜主,又要积极寻求和创造今世美好的生活,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古兰经》云:"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在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思考,他要么欣慰,要么后悔。平凡人的这些思考应该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却往往鲜为人知。相对于高不可攀的伟人,这些平凡人对人生的最后反思更容易启迪后人,让我们引以为鉴。在日本,有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在服务病人的时候,以一颗慈悲心,做了1000多名临终者表达人生遗憾的倾听者、见证者和记录者,撰写了一本珍贵的书籍《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相似文献   

10.
改造服刑已3年。回想起刚进监狱的那个时候,12年的刑期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精神世界就要崩溃了。恰在此时,我接触到了《思维与智慧》,我一下子被她深深吸引住了,她像无声的老  相似文献   

11.
<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佛国文化,不但给创作者以灵感,而且不断给游客带来惊喜,给景区增添精彩。9月19日,期待中的《又见五台山》首演。这是大型情景剧以体验互动方式首次进入室内;这是大型情景剧首次以一群普通人的思考融入佛国文化;这是在佛教圣地首次全景演绎的五台山故事。  相似文献   

12.
菩提一叶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相似文献   

13.
庞立生 《哲学研究》2012,(2):3-8,128
<正>精神生活是一种人类生活的基本维度,是人类生命获得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的生活样式,也是人的存在本质、价值追求、文化教养乃至一个民族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伴随着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和时代精神的转变,精神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焦点问题之一。反思人类精神生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哲学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又变化无穷的领域。走近哲学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接一场的辩论,人类的理性、思想和智慧在这里相互砥砺,竞长争高。辩论以问题为中心,旧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就连哲学是什么这个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这也许正是它的常态。对于哲学是什么与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追问。这是哲学令人困惑之处,也是其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