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宋非 《中国道教》2004,(1):54-54
中华书局出版的道书《天仙金丹心法》(简称《心法》),书中的秘文,纯属道家“三口不谈,六耳不闻”的秘诀。现将吐纳秘诀中的“两呼两吸法”浅说一二。《心法》第九起火章中的“论风”①说:“呼吸为火,呼吸中之呼吸则为风。但呼吸微矣,于呼吸之中求呼吸,是微而又微者也。然亦有法在,请细论之:夫呼吸心气,一呼不可即吸,再呼一次,为时半倍于前呼;一吸不可即呼,再吸一次,为时半倍于前吸。他气皆然。自得火中有风,风动火旺之道。又火有火穴,前之呼吸,宜入火穴而化火,不可错入于风门;风有风门,呼吸中之呼吸,宜归风门而变风,不可错归于火穴。辨得真,…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是歌唱的动力,气的正确呼出与吸入是科学发声的基础。中外声乐前辈和当今歌坛名家对呼吸都很重视,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如:“吸气要深”、“气沉丹田”、“吸如闻花”、“气要保持”、“要结实有力”等。呼吸在歌唱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呼吸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声音的质量。正如清代陈颜衡在《说谭》一书中说:“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讲究气息要绰绰有余,不能让人听来有竭力之感。因此,学歌者无不重视呼吸的运用,但经验不足者,结果却适得其反。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些…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呼吸是生命的基础,没有呼吸人类将无法生存.在音乐作品中,会有或长或短的乐句.在乐句中间会有停顿与相连的问题.这里的停顿与相连就是我们所说的呼吸.音乐是人类语言的高级状态.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的长短之分,有着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有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结构性和完整性.它跟人类的呼吸一样,没有呼吸就没有乐句,也就没有了语调和结构,从而就没有了生命.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而“四风”问题,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甚至影响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去年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中,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应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广大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深刻认识“四风”问题危害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能够为我们党解决其他问题创造有利条件,也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神州大地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幽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可谓赞许者有之,疑虑者有之,诅咒者有之,挞伐者有之。如此种种,都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当前,应当严正对待发展差距、收入差距拉大与共同富裕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诗经>始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雅兴寄"的美学精神便一脉传承.<毛诗序>释"风雅"曰:"风者,讽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多次将一风雅"并举提出"圣文之雅丽",强调作品意蕴的雅正.他释<诗经>"六义"时说,"风清而不杂""文丽而不淫"认为"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这些都为古代艺术的风雅传统定下了基调并为后世的文艺思想与美学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术领域浮躁之风由来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根源,既有其深远的历史根源,又有其思想根源,但更主要的是社会根源,即体制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术界相应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还存在许多弊端,这才是浮躁之风的主要根源,同时目前尚缺少相应的惩罚机制也助长了浮躁之风.  相似文献   

8.
长大成人     
刘美纯 《天风》2017,(11):32-32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信仰上同归于一,认识上帝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达到基督完全长成的身量。这样,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邪说之风摇动,飘来飘去。"  相似文献   

9.
唱赞美诗可比作灵命的补品,它和祷告、读经、遵行四者互相搭配,成为我们重生以后,灵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是我们与神交往所必须的。唱一首诗,既有神的话——吃粮,又是祷告——呼吸。神所默示的话语——诗篇,既是赞美也是祷告。神何等  相似文献   

10.
贺柳 《美与时代》2016,(9):124-126
从长安的《多宝塔碑》到陵县的《东方朔画赞碑》,当我们沉醉于《麻姑仙坛记》凝重之趣时,不仅要感叹颜真卿的书体之广,更要欣慰他为后世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宝贵文化遗产。将其早期和晚期的书法风格进行对比,探究颜真卿风格的转变,其中家世、师承、民间书法、社会状况都是影响其书风转变的重要因素。颜真卿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壮美磅礴的书风,把中国古典美学的见素抱朴、大巧若拙等美学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他又在学习前人和古法之中开创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开宗立派,终成一代大家。  相似文献   

11.
珍惜距离     
正旅游因为新鲜,所有发生的人事物,都难以忘却。风景也是。记得到新西兰的时候,那个载我们观光的巴士司机淡淡地说,这里风景也不怎么样,但人人却都说美。清新干净的空气,一无阻挡的平原,让风中的花儿仿佛多了一层鲜亮的美感。呼吸的时候,花和草的香气让眼前的风景添加了一种愉悦清新的美好。但这却是当地人眼中的寻常景致,身为游客的人,因平日少见而为之惊艳。对自己伸手能及的一切,皆不稀罕不珍惜,这原是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12.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13.
正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历代高道、学者都讲,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是道教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养生也要遵循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之道,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也是要我们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14.
李毅 《学海》2004,(6):172-174
调查研究是在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特别是在毛泽东的首倡下建立和弘扬起来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环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勤政廉  相似文献   

15.
中原书风是一种书法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文化方面分四块再谈中原书风。一是中原书风与中原文化。中原书风有广义狭义之分。"二王书风"与古代的中原书风是一脉相承的。二是从中原书风的形成看其特点。中原书风就是把帖派的人文精神和碑派的创造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它是站在古法的立场上,采取的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开放的传承意识。三是对中原书风的当下思考。近30多年来,在河南省书协主席团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确立了书法大省地位,正在向书法强省迈进。真正需要我们关心重视的,是70后、 80后、 90后的书家。四是中原书风与文化自信。中原书风要讲创新,这就要求每一个书家准确把握历史、时代、个人三个方面的基点,从而体现出个性、气质和学养。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原书风,书法家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走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圣经是我们基督教的经典,是我们信仰的准绳,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准则。圣经中记载的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回想。回想使我们知古鉴今,学习古人成功的经验,汲取他们失败的教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去行事为人。  相似文献   

17.
一、趣味课堂,快乐成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音乐学习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培养审美情趣,产生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8.
里仁为美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就是乡里,比邻而居的街坊邻居比什么都重要,处雅得雅,处仁得仁,处善得善,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者是也。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里仁之风,人文之土壤,人处其间一如种子之处土壤,温  相似文献   

19.
美国社会重金钱贱学问的铜臭气已侵蚀到中学生,争相穿着名贵服装,而耻于苦作学问。衣着华贵的学生大受清睐,而苦作学问者大受白眼,使校园充斥着庸俗浅薄之风。为正风气救学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宗教局的使命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服务,你们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王作安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在全党深入展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找准穴位、抓住要害,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