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由波恩的康德协会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发起的第十六届国际康德会议,将于1985年9月8日—12日在凯勒尔大学会议中心举行。全体会议将讨论提供给会议的论文。另外,将按如下几组内容召开(?)组会议:(1)康德批判哲学以前的发展情况;(2)先验论的美学和逻辑分析法;(3)先验的辩证法和方法(?)(4)科学的哲学和数学的哲学;(5)实践理性批判;(6)道德和法的形而上学;(7)目的论判断、人类学、历史和宗教的批判;(8)美学和艺术哲学;(9)康德哲学的影响史。论文要求不超过12页(隔行打印),于1984  相似文献   

2.
先验逻辑作为康德认识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意义不仅超越了逻辑学,而且超越了认识论,成为康德清算旧形而上学、实现形而上学革命的关键环节,也是康德哲学通过形而上学的意义转换贯通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关键环节。探讨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对于理解西方哲学的演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先验逻辑的基本内容先验逻辑属于康德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广义的)理性认识学说,包括知性认识和(狭义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康德认为,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其联系而言,它们都能提供真理的消极条件(必要条件),因为形式逻辑像先验逻辑一样属于…  相似文献   

3.
190 3年 ,因变法维新而流亡日本的新学家梁启超撰写了一篇论文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此文比王国维 190 4年以后在《教育学报》上陆续发表的几篇关于康德学说的评介文字 ,时间上尚早一些 (参见姚淦铭、王燕等整理的 :《王国维文集》第 3卷 ,北京文史出版社 1997年版 ,第 2 92 3 13页 )。故梁文是迄今所发现的第一篇全面、系统地评介和研究康德思想之作。本世纪 5 0年代以后 ,梁氏这篇评介康德学说的论文 ,曾被选入两种重要的学术资料集中。其一是近代西学东渐思想资料汇编《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参考资料》 ,此资料集即以梁文作为…  相似文献   

4.
论康德批判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德的批判哲学对形而上学作出了全新的诠证。通过这个诠证,康德表明,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如果可能,那么它的关切已经从存在本身(物自身)转向经验现象条件的批判。所谓近代哲学的转向只有到康德的批判哲学才能真正完成,因为它彻底放弃了古希腊传统形而上学的关切,将形而上学与认识论整合为一体,使形而上学受到人类认识的约束。在这个  相似文献   

5.
纪念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二百周年和黑格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 外国哲学史学会执行会长、哲学所副所长汝信主持了会议。学会名誉会长贺麟在会上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出席了大会并发表了讲话。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柏耶尔教授、国际康德学会主席冯克教授、国际  相似文献   

6.
汪志坚 《世界哲学》2023,(1):124-133
从思想传记的角度看,对康德哲学的反思塑造了罗尔斯政治哲学的形成、转向和终局。学界对罗尔斯和康德思想渊源论题主要有“貌合神离说”和“近而远之说”两种观点,前者认为罗尔斯前期对其正义理论的康德式阐释是基于对康德的误读,后者认为罗尔斯后期政治理论致力于疏离康德学说。借鉴学界对康德实践哲学的新近研究会发现,“貌合神离说”误解了康德的道德心理学,而“近而远之说”则误解了康德法权论与其伦理学的关系。澄清这些误解之后会发现,罗尔斯和康德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渐近关系,即“行合趋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费希特哲学课题组于1989年10月7日邀请院内外学者齐良骥、钱广华、王玖兴、叶秀山等14人在哲学研究所举行了“从康德到费希特”的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从费希特哲学的形成来看康德与费希特的关系。费希特哲学课题组负责人梁存秀教授主持了会议,并首先作了题为“费希特哲学的形成”的专题发言。他认为,费希特的哲学即知识学最初形成于1793年冬季。1792年,舒尔策匿名出版了《埃奈西德穆》,批判不久前莱茵霍尔德在其《基本哲学》中阐述的观点。舒尔策和莱茵霍尔德的争论对费希特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康德(Kant,1724-1804)处在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他的历史背景和文克尔曼与莱辛的基本上还是一样。但是由于当时德国政治分裂状况下各小国和小城市的闭塞孤陋,康德突出地脱离了现实。再加上当时德国大学在莱布尼茨、沃尔夫派理性主义哲学统治之下,哲学的研究一直充满着玄学思辩  相似文献   

9.
日本近代哲学家井上圆了为了振兴佛教,借鉴康德哲学,把传统佛教改造为纯正哲学的理论体系。圆了受康德星云说的启发,提出了"宇宙轮化"说,以论证佛教因果循环说的"科学"性;正像康德以批判哲学统合唯物论与唯心论,圆了强调大乘佛教非有非空、亦有亦空的"中道之妙理"统合了物心两界,达到了哲理的"中正";圆了援引康德"物自体"的学说,主张有限相对的事物是可知的,无限绝对的本体是不可知的,只有大乘佛教才能与绝对无限的本体融合一致。井上圆了融会康德哲学与传统佛教而构建的纯正哲学对梁启超等以佛学义理诠释康德哲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康德既没有在他的道德哲学中,也没有在他的《人本学》中,“提出过一种详细的理性的行为哲学”,这是近现代有关康德的文献一向感到遗憾的事情。放在我们面前的F.考尔巴赫的这本全面解释康德的书的标题,却一下子就使我们感到不胜惊讶,因为它谈的竟完全是康德哲学中的“行为原则”问题。多年来他发表了一大批论康德哲学的书籍和文章,这些著作不但证明了他是最杰出的康德解释者之一,也证明了他是一个最坚持己见的人。当然他也知道,康德本人“并没有很明显地使行动的概念成为他的哲学的论题”。然而康德哲学的“论述”却贯穿着“能交织出一种行为理论的线索”;他甚至认为  相似文献   

11.
要解释某一种概念,须阐述一下产生这一概念的最直接的原因,正因为自由概念举不出自由以外的原因,所以才是自由。因此,要解释自由概念本来是不可企及的,也许会使人“离开哲学的解释的领域”。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自由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极其重要的概念,所以康德说:自由概念“对于所有经验主义者都是一块绊脚石,但是同时对于批判的道德学家说来,却是开启崇高的实践原理的一把秘钥”。我们在学习康德哲学的时候,无法避  相似文献   

12.
康德哲学既是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顶峰和终点,同时又是德国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开端。德国古典哲学以此为起点,通过费希特、谢林,再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众所周知,德国古典哲学以费尔巴哈为“终结”,而他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康德学说无疑也是对以培根和笛卡儿为鼻祖的整个资产阶级古典哲学进行理论思考和总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上,怀特海以对康德的批判著称;挑战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他的所有主要著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按照卢卡斯的说法,只有麦金太尔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冲击可以与之比肩。(Lucas,p.75)有意思的是,尽管怀特海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少数真正有洞见的大哲学家,作为其思想体系成熟标志的《过程与实在》被誉为堪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媲美的伟大著作,可是怀特海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境遇却与康德有着天壤之别:在以分析哲学为主流的英美哲学界,康德被奉为圭皋,而怀特海则因其对康德的批判,特别是因其对思辨形而上学的坚持而倍受冷落,甚至成为康德主…  相似文献   

14.
康德道德哲学被称为自律道德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律道德哲学通过理性意志自我立法的学说,对道德哲学的几个关键问题: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道德义务的绝对性、道德行动的动力等作出了系统而有创意的回答。然而,康德自律的道德哲学并非凭空提出,而是要回答近代西方道德哲学所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现代中国的某些学者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将中国古代儒家哲学也说成是康德意义的自律道德哲学,这种以西释中的结论忽视了中国古代哲学特殊的问题语境和切问思路。本文在梳理了康德自律学说的基本原理和立场之后,将儒家哲学与之比较对照,证明将传统中国哲学说成是康德式的自律道德哲学是郢书燕说,不能成立的。以西方现代性哲学来包装中国传统哲学,使得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有创见和有普遍意义的贡献被遮蔽和歪曲。  相似文献   

15.
袁捷 《哲学动态》2004,(10):34-35
2004年4月23~27日,由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山西大学共同主办的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康德的理论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康德哲学对自我的完全义务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康德最终放弃对自我的法权义务,德性论中对自我的完全义务也不是严格的德性义务。这种争议涉及对康德义务体系划分的理解。康德之前的义务学说对自我义务的强调、对完全义务和不完全义务的划分,构成理解康德义务学说的语境。在1793年的《伦理学讲义——维格兰提伍斯》中,康德提出一些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没有详述、但有助于理解他对义务体系划分的说法:理性的立法的关键是普遍法则,法权学说和德性学说分别是理性对外在行动和内在准则的规范性要求;对自我的完全义务如果涉及人性中人格的法权,就是对自我的法权义务,如果涉及人格中的人性的目的,就是对自我的德性义务;二者可能有相同的义务,但是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因而它们各自存在,这也是维护义务学说完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至善学说在康德批判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常遭到研究者的忽视或误解。事实上,至善作为幸福与德性、自然与自由、理论与实践以及感性世界与理智世界的综合统一,对康德伦理学、认识论、历史观和宗教学说中都具有重要的范导意义。至善不但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的最终目的,而且对批判哲学体系的最终建立具有定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康德看来,感觉的纯粹形式和知性的纯概念都是构成先验主体的元素。为了在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和洛克的经验主义之间采取折衷的立场,康德提出了先验主体的形而上学假设来作为解释人类知识的理论基础。从现代科学哲学的观点来看,这先验主体作为形而上学的一个假设,无非就是一个“不可观察到的实体”。事实表明,这个不可观察到的实体,在实证科学中业已为自己赢得了一席地位。借助于对科学进行认识论的分析,我打算指出康德命题  相似文献   

19.
1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康德哲学是理解李泽厚主体实践哲学的最基本的参照系。李泽厚对康德哲学早有兴趣 ,至 1976年完成其学习心得《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 )》。此书的特点在于 ,重新评价康德先验论在人类哲学史上的巨大理论意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完善、深化康德的  相似文献   

20.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评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一方面,海德格尔在他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中所发挥的对康德的解释,没有停留在单纯字句,而是带有大胆的探索性质,带有真正哲学探索的标记,它始终让我们置身于问题本身,并使这些问题保持着真正的力量和自身的原初性。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海德格尔的解释在最重要的方面采取了“武力索取”的方法,它没有公正对待康德明确坚持的感性与知性的二元论原则,就此而言,海德格尔的解释无异于是在用武力侵犯康德思想,强行让其屈从于自己的形而上学问题。本文坚持认为,领会康德思想的最确定的出发点就是要坚持康德的认识能力二元论原则,以及由此派生的“现象”与“自在之物”、“感性世界”与“理智世界”和“经验”与“理念”的二元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