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神创论对学校教育的侵扰形成了一股热潮,一些科学家和教育者正积极与之抗争,为了声援科学家和教育者,美国科学促进联合会(AAAS,简称美国科促会)理事会发表了一项决议,呼吁支持决策者反对在学校里开设“智能设计论”课程。如同神创论和其他宗教教育要脱离学校教育一样,决议要求“智能设计论”也要与教育相脱离。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与人类价值(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 Values) 科曾斯(Cozzens,S.E.美国伦斯勒科技学院)主编 塞奇公司出版 季刊 100页25开本 国际统一刊号:0162——2439 中图公司征订代号:500C0113 该刊是一个国际的多学科的杂志,该刊研究、评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动态,涉及政治、社会及文化。作为“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的会刊,该刊强调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与社会状况及道德、价值等问题有关的影响;强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教育或其它手段所实现的科学技术团体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强调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评价和看法;强调社会价值、知识或事件对科技成果的影响。刊载围绕科学技术领域进行的主要公开论争,或评论在这些论争中出现的新鲜观点;同时也刊载科学政策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可以阐明科学技术的动态,并指导科技政策的研究。该刊第一卷至第十二卷由威利父子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3.
刘文鑫  杨玲  舒跃育 《心理学报》2023,(10):1729-1744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科学家人格特征内隐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张倩秋 《心理科学》2003,26(5):906-907
1 引言  科学观是人对科学的观点和看法。它影响科学发展。科学观有两种表现形式 :(1)科学哲学 ,它以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科学的本质和结构、科学发展和科学方法论。(2 )科学的内隐观 ,它是人们对科学的非正式看法 ,如如何看待科学 ?怎样对待科学和科学家 ?科学家有怎样的人格特征 ?等等。 1981年 ,Sternberg对智力内隐观的研究揭示了公众对智力的看法 ,显示了内隐观研究的重要性。 2 0 0 1年 ,杨治良等对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研究揭示了创造性内隐观的因素结构。但是 ,对科学的内隐观还很少有研究。科学内隐观将揭示公众对科…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6,(6)
正一、引言提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美国学者一般会首先想到基督教和科学,因为美国是个盛行基督教的国家,而且基督教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都发源于西方,两者长期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会很自然地关注它们间的各种是是非非。因此,在一些学术经典当中,如《宗教与科学》(Ian G.Barbour,1997)和《科学与宗教》(John Hedley Brooke,1991),"宗教"仅限于基督教~([1])。但是,20世纪以禅  相似文献   

6.
哲学曾经是有用的,这意味着传统的哲学思考在过去的思想背景下恰当地发挥了作用,又意味着这种思考传统在当下已经失去作用。这样,传统哲学关于世界的那些“总的”看法注定会碰到这样的困境:(1)如果这些总看法与科学一致,那么它是多余的,因为科学比这些看法更清楚更确实地表达了世界;(2)如果这些看法与科学不一致,那么是无用的,因为科学被证明是有用的;(3)如果这些看法被认为是在科学之外的对世界“本质”的独特见识,那么它只不过是文学的,因为对无法触及的东西的见识只能是想象的。以此观之,我们可以确定一些主要的无用的哲学类型。它们包括(1)缺乏判定条件的提问。(2)把作为先决条件的事实当成问题。(3)把表态当成解答。(4)文学性的幻  相似文献   

7.
近来由于科学和科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科学的科学或科学学。麦迪森(K.B.Madsen)对科学学进行了逻辑的分析,认为科学学可被区分为科学的哲学,科学的历史,利学的心理学和科学的社会学。科安(R.W.Coan)从科学的心理学引伸出心理学的心理学,巴斯(A.R.Buss)则从科学的社会学引伸出心理科学的社会学。不问心理学的心理学或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韦伯的科学学说,本质上是一种因果学说.在韦伯那里,社会文化科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本文考察了两种因果关系(因果法则与具体因果关系)的逻辑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两种客观性(法则的客观性与价值关联的客观性),指出价值关联客观性对保证具体因果解释客观性的关键作用,并比较了李凯尔特与韦伯对价值关联客观性的论述,最终澄清了韦伯对社会文化科学有效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19日,中国科协第六届常委会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两科联盟)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中国科协“科学与社会”论坛第三次研讨会,主题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遏制学术浮躁风气。两科联盟顾问龚育之,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两科联盟副主任委员宋南平,两科联盟副主任委员何祚庥,以及首都科技界、社科界的专家学者、新闻记者30多人出席了  相似文献   

10.
纵观苏联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什么是哲学看法不一。既有传统型的(如,把哲学看作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有目前愈来愈占统治地位型的(如,把哲学看作是“人——世界”多层次关系的系统)。而在不久前,又提出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哲学模式。B·A·库瓦金《什么是哲学》(1989年英斯科版,以下引用此书只注页码)一书集中反映了这种模式的特点。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