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 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与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2.
这是贺麟同志为马魁隆的《论清初哲学之新潮》一书写的序言.序言在对原书作简要的评介中,渗透了贺麟对研究清初哲学的见解,对研究清初哲学不无裨益.现发表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阎若璩,字百诗,清初著名汉学家,所著《尚书古文疏证》,证明了千余年来处于经典位置的《古文尚书》是伪书,成为清代汉学的奠基性著作之一,连《四库提要》都说:他的“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本文不拟全面论述阎氏的《尚书古文疏证》,只想就阎氏对“虞廷十六字”辨伪的意义及相关问题谈点看法。所谓“虞廷十六字”,宋明学者称为“虞廷传心”,这就是《尚书·大禹谟》所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阎氏认为,“虞廷十六字”并非三代圣贤所言,而是后人拼凑伪造的赝品。他说:“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此语不知创自何人,而见之《道经》,述之荀子,至魏晋窜入《大禹谟》中”,“遂尊为经,久而忘其所自来矣。”(《尚书古文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247—249页。以下简称《疏证》)  相似文献   

4.
阎若璩,字百诗,清初著名汉学家,所著《尚书古丈疏证》,证明了千余年来处于经典位置的《古文尚书》是伪书,成为清代汉学的奠基性著作之一,连《四库提要》都说:他的“考证之学则固本之或先矣”。本文不拟全面论述阎氏的《尚书古文疏证》,只想就阎氏对“虞廷十六字”辨伪的意义及相关问题谈点看法。所谓“虞廷十六字”.宋明学者称为“虞廷传心”,这就是《尚书·大禹谟》所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推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阎氏认为,“虞廷十六字”并非三代圣贤所言,而是后人拼凑伪造的赝品。他说:“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此语不…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经》首篇,《周南·关雎》具有明大旨的意义,因而其解释历来为注家重视。《论语》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语对于学者理解《关雎》诗旨具有指导性。《毛诗正义》化用《论语》此语解释诗旨,体现出以礼制美德说诗的倾向,这也是《毛诗》系统叙说诗旨的一贯风格,朱熹突破这一传统,从《论语》“乐而不淫”之语中提炼出不同的诠释原则——说明“性情之正”。本文从经学史的角度梳理并比较《毛诗正义》与朱熹《诗集传》关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解释,进而展现朱熹对毛诗的突破及其《诗》学建构,最后指明这种转变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思齐 ,字齐贤 ,乃元初道教大师 ,因宋亡之后独居空山之中 ,学者称为空山先生。元世祖既定江南 ,曾招三十六代天师入朝 ,天师奉旨掌道教还山 ,于是礼请先生为玄学讲师。空山先生精通易学 ,深谙老庄 ,著有《易图通变》、《易筮通变》、《老子本义》、《庄子旨义》数十卷及诗文二十卷 ,颇受元代翰林学士吴澄和袁桷的称赞。认为其所著书“援据切至 ,感厉奋发 ,合神以穷变 ,尽变以翼道” ;称其诗文“精深工致 ,豪健奇杰 ,有杜韩之风”(《空山先生易图通变序》)。其易学著述《易图通变》和《易筮通变》现存《道藏·太玄部》中。此书以道家学说解…  相似文献   

7.
尹振环先生撰文《论〈老子〉需要验之出土文献与历史》 (见《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期 ,以下简称“尹文”) ,对拙作《老子道论价值取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6期 ,以下简称“《辨略》”)提出商榷 ,其以“验之出土文献”、“验之历史”置辞 ,断言老子学说为“政治哲学” ,指摘拙论对老子道论之价值取向的辨说乃是“远离了”《老子》一书的“主题”。现扼其要 ,简答如下 :1 .老子虽曾为“周守藏室之史” ,但终于“自隐”而做了隐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 :“老子 ,隐君子也” ,又谓“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相似文献   

8.
一、先生的名和字“马相伯先生原名志德,字斯臧,又名钦善,亦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亦作湘伯、薌伯,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这是一个对先生名字比较完整的记载,见于方豪撰《马相伯先生事略》。书信署名常用若瑟或若石,是他的洗名。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陈旭麓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马相伯条,误作名相伯、字良。先生最推重杜甫,尤其杜甫的《聪马行》、《房兵曹胡马》,《瘦马行》等描写马的诗,特别欣赏。他认为杜甫詠马、实是自喻。先生姓马,以良马自冀,故改名良。但又不愿独身自好,以相马之伯乐自任,  相似文献   

9.
读"南诏德化碑"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的云南大理太和城之《南诏德化碑》,早载入《云南通志》,继收入《金石萃编》,复补正于《八琼室金石补正》,孙太初先生更作《南诏德化碑笺证》,详审史部。 碑文所云,以儒家忠孝义礼,贯穿始终。然而,究其宗教内涵,犹有未尽。笔者浅陋,令将所识,述之如下。 碑云:阁罗凤“始乎王在储府,道隆三善;住即重离,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宇人之术……”。则知阁罗凤作王储之时,即已信仰佛教。“道隆三善”。“三善”者,三善道也。依佛教六道轮回之说,人作善举,可转生“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是谓三善道。如作恶业,则转生…  相似文献   

10.
拜读黄克剑先生的《老子道论价值趣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2 0 0 1年第 6期 ;简称“黄文”)与孙熙国先生的《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见《哲学研究》2 0 0 1年第1 0期 ;简称“孙文”) ,颇受启发。但深感不足的是缺乏对出土文献与历史的验证。尤其是汉墓帛书《老子》 (简称“帛本”)与楚墓竹简《老子》 (简称“简本”) ,是目前最接近祖本、最少失真的《老子》 ,它们对许多歧义往往有拨讹反正、一锤定音的功效 ,因而是论《老子》不可或缺之文献。如果只以今本为据 ,难免不偏离本意。所以不揣寡闻浅陋 ,陈述愚见 ,以就教于…  相似文献   

11.
王学斌 《管子学刊》2009,(1):42-45,57
晚清以降。诸子学走向复兴。作为其中重要一支,《管子》一书也摆脱以往“德主刑辅”、“以子证经、史”的边缘地位,受到广大士人、学者的关注。大致而言,晚清的管子研究经历了“通子致用”、“援西释管”和“改塑管子”三个阶段,逐渐完成了由古典向近代的学术嬗变。  相似文献   

12.
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重要的论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次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的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二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次谦之韵》二诗均系于嘉靖二年。本文考证出《次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藏有明代憨山老人德清手书《山居诗》(见本期封三)条幅一件,编号为“法字0242号”,系周叔弢先生生前捐赠之物。诗云: 形如枯木念如灰,雪满头颅霜满腮。不是老来偏厌世,眼中无处着尘埃。憨山法号德清,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文章道德,冠于一时,万历四十四年(1614),德清七十岁,结束了他在岭南二十年的放逐生涯,从曹溪至湖东隐居闭关。写《山居诗》  相似文献   

14.
读《易传》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易传》产生的时代 《易大传》七篇,汉人以为孔子作。《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汉书·艺文志》云:“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易传》作于孔子说,宋儒王景山、欧阳修已疑其非是。至晚清以来疑古学起,此说更遭否定。康有为认为《易传》为刘敬所伪作(见《新学伪经考》),顾颉刚谓《易传》之作,最早不过战国,迟则在西汉中叶(见《古史辨》第二册),高亨先生则以为作于战国时代(见《周易大传今注》)。按,康氏乃纯骋臆说,学人…  相似文献   

15.
《易传》与道家哲学思想之比较丁原明近几年来,陈鼓应先生曾多次撰文将《易传》视为“较近于道家系统的著作”,并力主道家思想为《易传》哲学思想的“主要骨干”。受陈说之启发,笔者对《易传》哲学与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作了粗略对照,初步认为《易传》作为解经之作...  相似文献   

16.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金人王若虚在《误谬杂辨》中,清人史绳祖在《学斋估毕》中都以为这句话应作如此标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是赞许之意。黄式三《论语后案》则认为“罕”应读作“轩”,意为显也。杨树达《论语疏证》又以为:“所谓罕言仁者,乃不轻许人以仁之意,与罕言利命之义似不同。试观圣人评论仲弓、子路、冉有、公西华、令尹子文、陈文子之为人及克伐怨欲不行之德,皆云不知其仁,更参之以《儒行》之说,可以证明矣。抑孔子不敢以仁自居,虽曰谦逊之辞,其重视仁亦可见也。”杨伯峻《论语译注》…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雅尔湖旧城出土《毛诗》残纸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毛诗》残纸一叶,自《旄丘》四章“章四句”三字起,中有《简兮》诗十句,末止于《泉水》“饮饯于祢”及传笺残文。经文大字,传笺双行小字,共九行。为黄文弼先生1930年4月考察吐鲁番雅尔湖旧城时掘得。先生在《吐鲁番考古记》二遗物说明一(古籍写本及题记)中作“《毛诗简兮》校记”一篇,定此为唐人写本,未论及其所据之底本。文前有“摹文并补”一叶,书后附残纸影印件。所校仅据阮刊《毛诗注疏》本,按语颇简且有漏略,摹补之文亦有讹误,是以重加斠诠,申鄙意于其后。  相似文献   

18.
赵汸是元末明初理学界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针对元儒学术之弊,提出了求“实理”的治经主张,深刻影响了当时乃至清初新安学术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的最大特色是“和会朱陆”,其中所提出的朱、陆“始异而终同”等一系列的观点,成为元末明初“和会朱陆”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汸在学术上的另一项主要成就是系统地提出了《春秋》学说,其中包括求索《春秋》笔削之旨的“属辞比事法”、“先考鲁史遗法,再求圣人之法”的治学途径以及关于《春秋》中具体问题的看法等。赵氏的《春秋》学说,是我们今天研究《春秋》学史不可忽略的一派观点。  相似文献   

19.
吴筠,字贞节。唐权德舆是《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道士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又见《道藏》本《宗玄先生文集》卷首,下简称《权序》)、《新唐书本传》(卷一九六)、宋高似孙《剡录》卷三《仙道》、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贞节一作正节。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下简称《仙鉴》)卷三七、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六引《高道传》。又作真节,见宋俞琰《席上腐谈》上。案:作贞节是也。贞节正与筠字之义相协。作正节、真节者、乃贞之音近而讹。(编者注:清雍正帝名胤祯,避圣讳,真改为正。如“真定府”改为“正定府”。据史载:雍正晏驾后的第十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禅学研究虽为热点,但由于清代中叶以迄现代的禅宗衰颓至极,且禅宗灯录之编纂仅至清中叶的宝林达珍禅师(1731-1790)所撰的《正源略集》为止,因此禅宗史著述对于此一时期的法脉传承多予略过。本文于灯录之外,另辟蹊径,以临济宗风传承不绝如缕的江南三大丛林,即镇江府金山寺、常州府天宁寺及扬州府高寺,梳理其法脉,一窥清中叶以来禅宗传衍之一斑,以弥补一般禅宗史在清初之后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