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还是一位学识广博、思想深邃的佛学研究者、“人间佛教”的践行者。在中国近代佛教研究史上,梁启超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曾写下辉煌的篇章。管子的思想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也发挥着重大作用。1909年,清政府和立宪派忙于“预备立宪,维新国政”,著名学者梁启超把目光投向管子,为管子重新作传。梁启超从史学家的责任和精神出发,认为管子在先秦时就已经初步主张在中国实行立宪政治,从而将管子的爱国精神、民族主义置于近代民族危亡的环境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吴光 《中国哲学史》2007,(3):100-111
梨洲先生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民主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也是一位有创新思维的哲学家。对他的政治思想和史学成就,学者们论之甚详,绝大多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对他的哲学思想,则论析较少,评价颇不一致。或认为是王学(心学)的“殿军”①;或认为是“宋明道学的  相似文献   

4.
战国中后期燕国“禅让”事件影响重大,连作为理论家思想家的学术大师孟子也涉足于此事。孟子主张伐燕以扼杀其禅让。这显然与他宣扬禅让、仁政等思想是相悖的。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深入考察,可以看到孟子的主张看似自相矛盾而实际上是审时度势的卓见,与他对禅让的理解及其仁政思想是契合的,出土的战国中山王方壶等铭文亦是明证。孟子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社会政治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非宗教型的。可是,在戊戌时期却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宗教热,几位有影响的维新派思想家曾先后呼吁在中国建立宗教。他们或是将“孔子之教”视为宗教,要求在全国范围建立孔教会;或是提倡佛教。有人甚至把建立宗教视为当时中国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对此现象作一些分析。在大力提倡宗教的几位维新派思想家中,只有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即具有宗教思想、宗教热情,并曾在隐居西樵期间产生过一些神秘体验。而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早年并无宗教思想、宗教热情。在1896年“北游访学”之前,谭嗣同不…  相似文献   

6.
徐志国 《学海》2012,(1):131-136
古典共和主义认为,“共和”的必要前提是积极的公民美德,而商业是腐化公民美德的重要力量,从而使公民自由变得不可能.因此,摆在近代政治思想家面前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在商业社会背景下,共和政治是如何可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休谟的政治思想可以被看成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他对商业社会的道德辩护以及对“派系”与“联邦大共和国”思想等理念的阐发,使他成为共和主义思想传统中不可忽视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王博识 《管子学刊》2008,2(1):17-21
管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以“富国安人”为核心目的的治国理念,这个理念分别把“贫富有度”的经济思想、“攘外安内”的政治思想和“崇礼重德”的文化思想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我们今天也面临着贫富分化、地区不平衡以及德治与法治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管子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整合思想已经具有现代社会整合思想的端倪,对解决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干春松 《现代哲学》2023,(6):125-132
在清末民初,人们政治观念的转变往往可以从他们对儒家的态度变化中窥测到。梁启超也是这样,他的思想复杂多变,尤其是政治主张随着时代的变迁差异很大。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勾勒梁启超的思想演变线索,来发现他的思想与时代的共振。此方面研究目前并不充分,本文即是以梁启超的《新民说》和《欧游心影录》为线索,在他对儒家思想的态度的矛盾中,探讨他对“国家”与“天下”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探考儒家历史的本真———评《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黄伟中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主要流派,凭借其二千年学术源流和思想精神的深厚积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自不待言。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言:“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人有精神也。而政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思想史常常涉及“和”、“同”。“和而不同”是一种作人的道理,也是一种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思想家既不能同前人思想雷同,又不同他人思想绝对对立,而是既有所继承和吸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和而不同”文化观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大思想家大多兼综百家,同时又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思想家所继承。文化思想的创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中国古代有成就的思想家都对独立思考非常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古代“和而不同”文化观的优秀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以利于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1.
1922年,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其晚年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这样谈到了人权问题:尽管中国在数千年专制政体之下,但人民毕竟已得有相当的人权,纵不必自豪,亦未足云  相似文献   

12.
包利民 《学海》2001,(6):5-10
希腊罗马的政治哲学与基督教的政治哲学是两种不同的范式。如今这两种思想范式已经大多被看作共时性的并列“资源” ,供当代研究或倡导宪政主义或公民共和主义、自由主义或共同体主义等不同倾向的人考察或选择。然而在历史上 ,它们曾经前后交替。由于它们既共享一个基本价值框架———“大序意识” ,又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在交替中呈现出复杂的交汇、冲撞、张力与互渗。本文将以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这两位一身而兼熟悉、并企图综合两种范式的重要思想家为典例分析这一交替。一、古典大序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传统 ,其实有两种…  相似文献   

13.
严复论束缚中国科学发展的封建文化无“自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无“自由”: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积极宣传和提倡西方近代“自由”①思想,是启蒙思想家严复的一项突出贡献。严复为什么要在中国积极宣传和提倡西方近代自由思想呢?这不仅与他把提倡个人自由和实行君主立宪作为“新民德”重要内容的基本主张有关,而且也与他的自由观和他对封建文化的基本认识有密切的关联。主要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英国派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穆勒和斯宾塞等的影响,严复认为,“民之自由,天之所界也”。(《辟韩》,《严复集》,第35页。以下凡引《严复集》,只注页数)个人自由,天经地义,任…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学术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是因为,胡适自本世纪初跻身于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舞台以来,他的不平凡的生平经历和异常丰富而复杂的言论著述,都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及社会政治文化思潮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当代中国学术界,胡适是很值得人们化力气研究的历史人物之一。 近十多年来,大陆理论界一改过去对胡适只作“批判”对象的片面性,对其学术思想作了较全面的探讨。现将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情况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15.
以政治家名世的管仲,其实还是一位文化伟人,他对齐文化和整个中国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贡献之大绝不亚于他的政治业绩之大。以往的许多学者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如梁启超指出:“管子者,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其事业所影响,其功德所沾被,不徒在?..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认为,明末清初形成的重视“个人”的 一股思想潮流,自清代中叶以来从地表消失,直到近代,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又展 现 了现代性的“个体”观念。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认为在明清之际的公私辩中已经出现了维护独 立性的个体、个人的思想。实际上,深入分析以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为代表的明末清初 思想家的公私辩中对“私”的正当性辩护及其限度,可以发现,尽管私、私欲在某种程度上 被肯定,但并未获得独立性地位,相对于公而言,私仍然具有某种伦理之恶的属性;在群己 关系中,“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局限于抽象的概念层面,并不具有 现代的个人、个体属性。从明清之际至近代,公私辩的逻辑进路是一脉相承的,“公”是“ 私”的前提,“群”是“己”的限度,他们的区别在于各自致力于探寻达至“公私和谐” 的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和王国维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分别就人们的趣味与嗜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梁启超对“趣味”的意义、标准和源泉进行了论述,王国维则对“嗜好”及其在审美活动中的表现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是汉代最著名的儒学思想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影响较大的哲学家之一。董仲舒在儒学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之一就在于他融合百家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政治伦理哲学体系,从而使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臻于成熟完备。而在他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体系中,“教化成性”说亦即道德人性论又是个极为重要的内容。然而,学者在探讨其人性思想时,虽论及这一命题,但对其具体内容、实质、意义等专门展开论述的木多。笔者认为,深入地研究和恰当地评价这一命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特征。“教化成性”是董仲舒人性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9.
墨家的"类推"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学派,在丰富的类推实践基础上,通过对事物间的类同和类异的考察,概括出了推类的称谓,明确了类推重“类比”的逻辑性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全面地阐述了有关推类的思想,并形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从而使类推成为中国逻辑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但由于墨家的类推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思想交锋,即“辩”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它又凸显出服务于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性、语用性的色彩。虽然推类也具有由“所然”进到“未然”的认知形式,但这是它的“弱势”,它的“强势”是描述、论辩、说服。所以,它所探讨的推理形式与思维内容相结合,所阐发的逻辑思想与政治伦理观点相结合,它是带有中国思想、文化、语言特色的中国古代逻辑,亦是墨家推类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浙东学派的创始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诞辰395周年、逝世310周年,清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诞辰300周年,2005年10月28~31日,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行政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宁波联合召开了“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文化研讨会”。通过深入研讨浙东学术思想中“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论黄宗羲思想的亲笔信中语),从历史文化角度重新认识和评价了浙东学术中蕴含的民本思想渊源和实学精神特质。中国实学会会长葛荣晋指出,推动浙东学术研究,需要转换研究范式:不但要突破“两条线”(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