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从休谟、康德到罗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岳霖先生生前未曾发表过的重要著作《罗素哲学》,经过整理,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八章,约20万字。本刊征得“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的同意,把该书第二章“从休谟、康德到罗素”(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以及周礼全同志的“序”、冯契同志的“跋”先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人体特异功能”现象在中国争论二十余年之久,发表实验报告数百篇,对这些“实验报告”不乏批评者,但在对“特导功能”宣传甚嚣尘上的岁月里,少有媒体来发表这样质疑的文章。何宏博士,以他自己的研究实践、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对过去发表的“特异功能”“证实性实验报告”提出质疑和评价,有理、有力、有据,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文社会医学研究的深入,本刊在发表这些成果和交流讨论中,逐渐形成了“专题讨论”栏目,并先后就“医患关系”、“知情同意”、“安乐死”、“艾滋病的防治”、“农村合作医疗”等发表了许多系列文章。专题讨论的特点是将内容相近的文章集中在一起,以专题讨论的形式集中发表,为读者就某一问题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研究的深入,因而受到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为此,我们决定下工夫进一步办好“专题讨论”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4.
本期发表的列宁的三篇哲学笔记,是译自苏联最近出版的“列宁全集”第4版第38卷。除“阿·德波林‘辩征唯物主义’一书札记”的一部分曾在1956年出版的中译本列宁“哲学笔记”中发表过以外,其余的译文在我国均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5.
周兵 《现代哲学》2022,(3):19-28
毛泽东在1942年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引言”和“结论”两次讲话。两次讲话的记录稿经胡乔木整理后形成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经典著作。会后,《讲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传达和学习,由此形成了“传达版”《讲话》。1943年3月党的文艺工作者会议的新闻报道和大会发言较大篇幅地引用了“传达版”《讲话》。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首次公开全文发表《讲话》,由此形成了“1943年发表版”。《讲话》“传达版”和“1943年发表版”在文字上差别较大。1943年10月以后,全国各地以不同的版式和体例印刷出版“1943年发表版”《讲话》,促进了《讲话》的学习和传播。《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但其意义远超文艺领域。  相似文献   

6.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7.
此文为T.S.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50周年之际,加拿大哲学家I.哈金(Ian Hacking)为其第4版撰写的《导读》,旨在既介绍当年此书发表时所引发的效应和争论,也对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如何看待它所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影响作出评论.因此,这一“导读”兼具导读和评论的双重性质.从介绍《结构》所发表的“1962年”的科学时代背景出发,哈金首先考察了书名中(科学革命)的“结构”与“革命”两词的意含,进而对《结构》中所涉及的主要关键词,如“常规科学”与“解谜”、“范式”、“反常”、“危机”、“世界观的改变”、“不可通约性”、“通过革命而进步”加以分析和讨论,最后评论了库恩关于“真理”的观念,以及《结构》取得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自本刊发表有关普遍联系的文章及来稿综述以后,哲学界一年多来又发表了20多篇文章,深入探讨“联系”问题,取得了不少成果。文章作者一致认为,“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加强研究,但在“联系”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联系”与矛盾的关系等问题上,还有不同的看法,现将这些不同的看法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哲学研究》1979年第8期发表的薛真同志写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分歧》一文,其中有些问题,想和薛真同志探讨一下。 究竟怎样理解“合二而一”,怎样理解“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等问题,从今年以来,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这是哲学战线上多年来没有过的新气象,打破了禁区,解放了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关系等问题,是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1983年5月5日发表的一则关于首都个体户青年座谈反对“向钱看”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重视、深思。《中国青年报》8月9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为“钱”正名》的文章,编者按诜“该文就‘向钱看’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不对呢?欢迎大家讨论。”之后,“‘向钱看’对不对?”问题的讨论,趋向热烈和深入。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怎样看待“钱”的社会作用?要不要“向钱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1904年《东浙杂志》发表的一篇“金华人之拜草木”一文的评论到2005年11月7日《金华晚报》发表的另一篇评论“有病不看医生,去求‘樟树娘娘…,虽相隔一百多年,但之迷信、愚昧,同出一辙。时至今日,愚昧、迷信,不但不减,反而花样翻新。“理疗内裤”、“开光内裤”,更以广告形式大加宣扬。看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马家雄  陶光琴 《天风》1996,(12):38-38
1995年《天风》第10期发表了“圣诗之乡”一文,热情地赞扬了我们苗族教会“用圣诗统帅生活”的典型事迹,我们作为酷爱圣诗的青年信徒,从中分享了很大的快慰。文章发表后,引起一定的反响。不少外地教会向我们来信来函,购买我们的录音磁带,也有不远千里来我处参观圣诗表演的。当年《天风》第12期还发表了上海潦水同道的文章,在热情赞扬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3.
“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6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罗归国(中共中央党校100091)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济南市委市政府、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发起的“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6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1997年...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日报》“学术研究”版今年3月12日发表了董国尧的《孔子的艺术理论》一文后,又连续发表了岷父、石芃、张笔的文章,就研究孔子艺术理论的方法论问题,展开了讨论。兹简介如下:董国尧认为,孔子的艺术理论是有一个完整体系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理论。“特别是‘兴观群怨’四字,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艺术观点”,而“观”  相似文献   

15.
一最近两年,冯友兰先生在关于哲学史继承问题上发表的“抽象继承法”,在关于教育方针问题的辩论中发表的“理论——实践——理论”的公式,受到学术界应有的批判。许多同志正确地指出:冯先生现在发表的这些错误理论,是他在解放前那套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新理学”的幽灵重现,因此有必要对冯先生的学术思想从根本上作彻底的批判。冯先生自己在“批判我底抽象继承法”中,也承认:“解放后,我对于这个体系,只作了一些皮毛上的批判,它基本上还是原封不动地存在我的心里。……一切潜伏的东西,遇有时机,总是要冒出来的。‘百家争鸣’底  相似文献   

16.
应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之约请,王伟业同志撰写了“中国道教协会”、“陈撄宁”两条目的释文。现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7.
一鲁克俭同志在《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发表的《“古典古代”等于“奴隶社会”吗?———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古代生产方式”》(以下简称《鲁文》)一文中,谈到我“把‘古典古代’与‘奴隶社会’划了等号”,并指出“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事实上,不是我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而是鲁克俭同志既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又误解了我的思想。我在与段忠桥教授讨论的两篇文章(《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发表的《对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质疑》;《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发表的《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中,确实把马…  相似文献   

18.
质疑和请教     
“哲学研究”第一期发表了汪子嵩同志的“冯友兰的哲学是为谁服务的”,第二期又发表了关锋同志的“揭露‘新原人’的原形”。我读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关锋同志指出,“新原人”是新理学的系统的内脏,这是正确的。在我早期所写的东西中,本来有个思想,认为“哲学之功用及目的在确定一理想人生,以为批评实际人生,及吾人行为之标准。哲学即所  相似文献   

19.
本刊第2、4期发表了对“社会基本矛盾”范畴的有关看法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其中有些是持相反意见的。现选择一篇发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源起于“文学革命”。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第1卷叫《青年杂志》)于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陈独秀),从此新文化运动即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到191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