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现代人的生活讲究回归自然,而设计讲究师法自然,自由曲线元素本身就来源于一种自然的形态。现代的生活是一种快节奏,而自由曲线恰恰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装饰人物画中的重点在于"装饰",画面中的各种因素其出现的目的就是达到装饰的效果,艺术中的自由曲线元素,是一种具有情感温度的传递媒介,应用在人物装饰画中,也使受众的心理变化随着自由曲线的迂回转折或顿挫有力,而发生着情感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2.
李松 《美与时代》2005,(6):14-15
两千多年以来,经典文学文本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视野中一直是批评研究的中心对象,一部文学史基本上是经典文本序列的组合.然而,随着国际上信息革命带来的社会震荡和国内改革进程出现的新情况,对文学经典认定的机制也相应出现了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的日新月异,文学的生产载体和阅读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印刷媒体为主要载体的经典文本遭遇了电子媒体的猛烈冲击,文学研究的对象也向流行音乐、通俗文学、广播、服饰、文化产业、建筑、消费文化、日常生活及其中的制度、物件、行为方式等等发生了转移.我们如何面对经典与后经典这一研究对象的转移、文学发展现实对文学批评的强烈吁请这一处境呢?笔者试图对后经典批评的走向做出尝试性的探询.  相似文献   

3.
“古远清”这个名字被媒体炒热是在他与余秋雨打官司之后。正是因为这起官司,古远清成了名人,也成了大忙人,他的生活因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余古之争”成了“近年世界华文文化界最火爆的一件事”。然而透过传媒运作的猎奇策略和社会舆论的围观心态给该事件带来的浮躁成分,拨开种种纷扰的遮蔽,应该如何冷静地看待这一文人之间的对话,是炒作、文人相轻还是其它?这种争执和纠纷的关键问题究竟在哪里? 他们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借着参加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本刊记者在威海见到了古远清教授, 并且有机会与他做了一次详谈。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体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视觉传播的形态,影响着各种数据媒介和行业媒体的发展。目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实现,人们对于物象感知、观看、分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视觉审美革新。这些对于行业媒体的方式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数字媒体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以视觉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的思维方式,数字媒体在行业媒体中的实践实现了媒体的艺术形式重构。立足于这个基础,对于数字媒体给行业媒体带来影响作出具体分析,为行业媒体更好地利用数字媒体语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创意小天地"这个教育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由创造,以漫画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迷信问题的认识。以下摘要介绍他们漫画的内容,可见他们在独立思考、理性认识迷信之后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论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的伦理意蕴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并不是传媒自由理论的对立面,而是对传媒自由理论的补充、修正与确证.在这种补充、修正与确证中,社会责任理论把自由解读为个人对于他的思想、对于他的良心的义务为基础、且附有义务的一项道德权利.尽管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充分认识到了传媒自由泛滥所导致的近乎灾难性后果,并试图通过责任建构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这一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理想效果,而且,社会责任理论自身也面临着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正塞尚之前的艺术家们对油画语言的探索,标注了油画存在的方式。现代艺术被拉开序幕之后,事情发生了另一种变化。毕加索扛起了"现代艺术"这面大旗,把油画带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使绘画跨过了一个最难跨越的门槛。一切绘画的语言和技法便成为艺术家的主观精神、情感个性的自由手段和媒介,技法不再是固定不变和神秘莫测的"法典",而是以自由观念的选择和创造作为艺术追求。从"拼贴"开始,艺术家将各种材料用于油画创  相似文献   

8.
随着目前电脑起版已经成为珠宝制造业现代化生产的必要环节,ZBrush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早期对于造型繁复的首饰建模费时费力的空白,ZBrush作为在数字传媒中实用性极高的软件,慢慢地被引入产品设计的行业中,给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让造型复杂的首饰可以更简单地被生产出来,同时也可以使得设计师们不再拘泥于只能用线框做成的"商业款",而是让设计师更加地注重设计的本身。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基督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不断落实,中国基督教同沐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着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软件设施的反省"的过程,即从"教堂建设"到"教会建设"的过程。1998年"济南会议"发出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是办好中国教会的"神学的自我反思与觉醒"。梳理丁光训主教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流行文学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大众传媒进步相对应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是社会大众文学趣味和现代传媒传播功能相结合的产物,具备流行性、娱乐性、商业性和碎片性等特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网络时代的流行文学在价值层面发生了多元化、功利化及创作者社会责任弱化等方面的转向。对网络时代流行文学进行必要的伦理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在充分认识文化与道德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性批判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相似文献   

11.
"语丝体"散文是1920年代现代中国文学知识分子话语的成功实践,文体学的理论视角可以有效考察其创作主体深层心理涵蕴及话语复杂性.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的自由话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不仅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自由"主题的建构,同时也使中国现代文学的"自由"主题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品格,进而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核心精神没有堕落或丢失的证明.主体话语的意义功能与力量价值因此更为丰厚深远,从而使"语丝体"散文具备一定的超越性质.  相似文献   

12.
倍受争议的自由概念在贡斯当对卢梭自由观的反思中获得了较为清晰的表达,自由概念的分殊由此而展开。贡斯当区分了"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指出如果混淆这两种自由就有可能造成如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悲剧。伯林非常重视贡斯当对自由概念的区分,在提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差别的基础上对消极自由表示了亲近和拥护,由此引起了自由概念的更深层次反思。泰勒承继了伯林对自由的剖析,以自由的"运用性概念"与"机会性概念"的区分对自由进行了积极的再阐释,并在探讨专注于原子化自我的消极自由观之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处境化自由"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重点精品工程项目,近日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由回族文学评论家、回族文化学者杨继国担任主编,自治区内外回族文学、回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14.
自由原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如何面对自由、面对怎样的自由决定了我们对待现代性的基本态度。本文从目前学界热议的意志之缺席与出场现象出发,分析了现代自由意志的崇高性和给人带来的生存困境——面对虚无。前者是现代性由以论证自身的前提;后者则揭示了现代性自身的局限。为了克服自由意志的虚无性,现代哲学或者以自由为根据建构一套困难重重的"自由体系",或者从人实际的生存处境出发经受其存在身位的深度复杂性,并希冀对其自由身位作出另一种理解。这些分析显示,无论采用何种意义上的"解决"或"克服"方案,自由总是让人处于一种多少有些"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刻画了现代个体和现代社会的"准-无限"深度,以及其深度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中国山水画在呈现、传播、创作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其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与发展,需要将技术与艺术合理结合,在吸收传统笔墨语言地基础上展现当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理念"说与老庄关于"道"的观点虽然起源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作为美学衍生的母体和审美评价标准,都是对世界本源进行叩问与探究的结果,在美学态度和文学价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取向。而魏晋文学极大地继承了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其崇尚自然的价值指向和寻求人格自由的内在精神,是中国文学实现美感自觉开拓的源动力。在对老庄思想的继承和改良中,魏晋文学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淡化了文学创作的功利目的性,体现了创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强化了文本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学、理性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使人类长期占据了世界的中心,人类社会消融在功利主义之中,随着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而来的是昔日田园牧歌的消失、自然灾害的频发、精神世界的失落等问题。表现在文学上,就呼吁诞生一种新的文学观念,生态文学随之出现。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很好的例子。小说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古老民族鄂温克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兴衰变迁,她用浪漫主义手法,赞美遥远、原始、"落后"、原生的古老文明,反思现代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9,(12)
<正>刚刚被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列入"文学之都"的金陵古都,在秋光明媚的"双十一"显得格外璀璨夺目。此时,就在江宁一座看似平常的现代化工厂内,高朋满座,彩旗高扬。大厅内电子显示屏上的数字正在不断地跳跃,数字定格在了200000000这一刻。当中国基督教协会原会长曹圣洁牧师宣布"爱德印刷厂第二亿册圣经诞生"时,  相似文献   

19.
《礼记·大学》有关于格物的记载:"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这句话谈及致知与格物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下,受到的自身或者环境的局限性影响,观看不同,认知不同,表达也不同。文章通过对"当代格物"的阐述来说明数字时代的创作特征是新的观看方式所带来的,通过当下创作手法变化所带来的新视觉现象来分析时代语境下架上绘画创作的各种可能。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前提是需要重新分析和审视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和道德伦理赋予"宗教"、"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西方历史与语境下的含义,并成为这一含义的理论基础。而在全球化时代,自由主义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解释不再无懈可击。本文意在区分我们所身处的时代与此前时代,自不同的维度理解既有概念,视"宗教信仰自由"为一个探寻的概念,丰富与发展"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以增强其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