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庚等学者在中国传统审美语境里,把戏曲的特质、本体归纳为"剧诗""程式"。董健等学者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语境里以西方戏剧为参照系,认为现代戏曲必须反映现代生活,表现现代性,以现代文学精神和情节整一性为标志来改造戏曲。针对戏曲的生产体制和当下生存环境,应当保护戏曲"乐"的特质,避免戏曲媚俗、庙堂化的一面,让戏曲回归民间,才能保护戏曲艺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上海京剧院创作的现代京剧《浴火黎明》改编自小说《红岩》,以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中国戏曲在现代环境中,不得不面临着与多种娱乐竞争,中国戏曲现代化势在必行。近代以来,已经有大批的戏曲研究者在不断地探索戏曲如何进行现代化变革,随后催生出了"现代戏"。《浴火黎明》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选题上都有许多的创新,戏曲与话剧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将两种舞台艺术的特性同时体现出来,为戏曲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3.
梦境描写是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以及作家思想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鸣凤记》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历史时事剧,真实再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政治斗争,可见作者的超人胆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杨继盛"梦祖"情节历来不被重视,但是用弗洛伊德梦的理论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包含了"覆宗绝嗣"的焦虑和"祖先崇拜"等思想,揭示出了"祖先之梦"可能存在的共同特征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清初杰出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总结了传奇(戏曲)创作的规律,至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任意举出几项,如传奇的真实与虚构、新奇与寻常、艺术想象("神思")、"简"与"繁"等等,随手记下自己的心得,供读者批评。  相似文献   

6.
作为打通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跨媒介史学研究,戏曲图像研究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是戏曲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戏曲图像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媒介叙事研究的新兴热门课题,对文学、哲学、历史乃至艺术学科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以"乐、图、文"三位一体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图像(造型艺术)与表演(戏剧艺术)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梳理国内当前戏曲图像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以期能够对戏曲史学研究的多元化、系统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石涛的"不似似之"理论超越了历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艺术真实与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阐释了艺术真实性的本质内涵,从而使其成为最高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以科技发展为载体的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文化传播和媒介之间的融合愈发显现,以电视剧《黑镜》为个案予以分析,探寻美剧翻拍英剧的叙事策略,以及英剧在向美剧转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国际传播中全球性和地方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现实题材剧的子类型之一,国产都市剧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的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讲述大众都市生活的电视剧。近年来,随着现实题材剧的风行,国产都市剧的数量也急剧增多,在这些都市剧中剧集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呈现出了伪现实主义倾向,造成了"悬浮剧"的出现。"悬浮剧"无论从剧本还是场景布置上都显示出一种脱离现实的漂浮感。"悬浮剧"产生的原因既有制作方"工匠精神"的缺失,又有电视剧市场的错误导向。因此,电视剧制作应该贴近生活、制作团队提高职业操守、国家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0.
在坐具设计全球化的时代,明式坐具固然仍是中国坐具的典型代表,但随着时代向前推进,站在未来与过去之间,不能固守明式坐具而不再发展中国现代坐具。通过对往昔中国坐具发展历程的回顾,发现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对坐具发展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在未来面前,美学思想的积淀仍是最好的资源,引导着现代"中国风格"坐具跻身于历史与世界之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戏曲艺术当中,音乐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又是戏曲艺术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所以,王国维在研究中国戏曲之形成时指出:"至宋金二代而始有纯粹演故事之剧;故虽谓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无不可也."[1]王国维之"戏剧"概念,涵盖了我国南方的南戏和北方的杂剧.于是,"戏曲"就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凡"歌舞演故事"[2]形式的通称,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特有的名称.王国维认为研究戏剧不可不先研究"乐曲也."[3]之所以强调研究戏曲首先应研究"乐曲",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戏曲艺术产生之本源.余从先生也曾明确指出:"后世戏曲剧种的形成,基本上也是由两种路子转化而来的:一种是说唱艺术,一种是民间歌舞,"  相似文献   

12.
采茶戏是从茶文化这一主体文化派生的文化现象,是茶乡茶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融歌舞、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于一体,与茶的区域分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是劳动生活的生动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达。它印证了茶文化的久远历史,见证了茶乡茶文化深厚的底蕴,也是茶文化的鲜活载体。针对采茶戏市场不断"萎缩"、受众老龄化严重等现状,我们应该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积极宣传采茶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在茶文化旅游区及茶叶展销会上结合茶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并采取"老带新"模式,为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在保留原有茶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吸收与之相符合的潮流元素,探究采茶戏的共性联系和当代价值,以促进采茶戏的发展,也为研究台州民间文化提供一定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13.
老北京泥塑"兔儿爷"是典型的具有北京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性遗产,除了用来祭祀之外,还有娱乐的功能。"兔儿爷"的造型大致分为戏曲角色型和生活型两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把"兔儿爷"文化中的设计元素发掘出来,应用到如闹钟、存钱罐、时尚女包等文创衍生品中进行再设计,并在现代设计和应用中保留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突出其他特色优势,开发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创意产品,使老北京传统"兔儿爷"形象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方用 《现代哲学》2013,(4):101-108
"时间"是近现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现代中国哲学建构的重要问题。朱谦之的唯情哲学以"情"解《易》,继而以"情"释"时",以"时"为"情"之"感",为"变化流动永不间断的绵延",并强调"时间的意义就是现在"。以此视野考察历史,他主张历史是生命的进化史,历史的价值在"现代"。唯情哲学对情感与时间的考察,不仅是对将时间理性化、形式化的纠偏,其时间与生命内在关联的讨论,也使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更加具体、真实。  相似文献   

15.
尽管历史虚无主义在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入侵与渗透路径看似五花八门、难以精准概括,但究其实质不难发现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首先,刻意捏造、虚构历史以丑化毛泽东。就此出场方式而言,对历史虚无主义为虚构历史所采用的材料加以证伪的过程本身便构成一种内在批判。其次,依托于剪裁和拼接史料以歪曲历史。对这一类历史虚无主义论调加以批判困难重重,绝非简单的证伪工作,因为它不可避免地涉及细节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以及长时段与短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再次,从实践失误批判走向彻底否定毛泽东。对此类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根本反驳和学理批判的难度最高,因为他们所批评的事件及其后果确实存在史实证据的支撑,这就必须严格区分对毛泽东进行合理批评和"过度批判"乃至彻底否定之间的实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校史剧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学生中传播,展现了高校发展历程,凝结了时代精神内核,浓缩了历史文化积淀,是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高校创作排演校史剧具有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完善校史剧的发展路径是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9,(6):187-192
我国地方戏曲在全国性的传统文化保护过程中并没有获得真正持久的生命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明我国在文化保护过程中缺乏对地方戏曲生态的认真考量。目前,地方戏曲处于现实的文化地理生态和虚拟的文化网络生态所形成的综合生态环境之中。本文通过对北京地方戏曲"柏峪燕歌戏"的生态环境分析,指出应充分认识到现实文化地理特征,从文化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传统文化的保存与扩散,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方案。  相似文献   

18.
林晓军 《美与时代》2008,2(5):39-41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如何"看"城市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变迁与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和发展所透露出来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都市,再到后现代都市,速度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对"看"的转变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却使人同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最终使"为什么而看"成为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仇小梅 《美与时代》2008,4(5):36-39
龙应台的"女性批评"基于女性对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批判了父权文化观的男权意识,剖析了女性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觉悟,揭示了女性的艰难处境和悲剧命运.在向男权价值体系的挑战中,传达了现代女性观念,强调女性主体意识,召唤女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做一位真正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元代朱子易学的忠实维护者,胡一桂发挥了朱子"三圣易"的思想,于易学尤其是易象学方面区分了四圣易象。胡一桂的"四圣易象说"探讨了易象的历史演化状况,注重了易象发展的历史性,还原了真实的象学发展历史,并凸显了孔子对象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