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从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无论是其剧目结构、舞台表演,还是剧种风格,无不融会在音乐之中,因此音乐成为戏曲中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作曲家的劳动,就是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外化成听觉形象,转化成一种与文学语言相对应的音乐语言.音乐能否与戏曲文学和表演完美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直接影响一个剧目,乃至一个剧种艺术呈现的高低和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生活在具有浓郁民间戏曲传统的环境下,自小就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他所喜爱的“余姚腔”,属于民间杂剧的一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性格中的庶民化成分。他不仅把吟诗歌舞作为讲学论道、吸引众人入门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将其作为调节情绪、排解郁闷的主要方式。后来他从道学家的立场出发,单纯地把音乐戏曲当作教化的工具,加剧了音乐戏曲艺术的泛政治伦理化倾向,从而脱离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艺术,不是单个个体可以完成的,这就需要一个组织来组织演出。一个戏曲演出组织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出质量,他们的艺术诉求也决定了对受众的情感和思想影响的程度。近年来,村社戏曲演出组织有进一步繁荣的趋势,成为新时期乡村戏曲演出的主力。戏曲演出组织把民间戏曲作为娱乐乡民、载道厚德的有效工具,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音与戏曲演唱同根同源,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二者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不能一味追求西洋美声的唱法而忽视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吸取戏曲演唱中的高位置念白、润腔技巧、舞台表演技巧等,以使民族声乐演唱得更加生动、形象、完美。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杰出的青年戏曲表演艺术家,王青霞扮演了大小近百个角色,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她的成功在于她对表演文学的开掘、将角色心理活动形象化、技术化,充分发挥表演造型空间。这是她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既要有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也要有那个时代所提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基本的社会条件。元代山东能成为杂剧艺术的兴盛之地亦是如此。文章考略了齐鲁古典戏曲的渊源,就山东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探寻,并概述了其主要的表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闫长现 《美与时代》2014,(5):120-120
在当今戏曲唱腔革新的时代,作为一个职业戏曲工作者,要想满足新时期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除了有较好的剧本、导演和舞台美术外,更应注重表演的“四功”、“五法”,尤其是唱腔。下面就戏曲唱腔发声方法简述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薄云 《美与时代》2023,(3):93-95
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存在。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地域、文化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美术将具有时空限制性的戏曲文化具象化,通过不同的形式保存下来。通过分析美术教育对戏曲文化发展的意义、戏曲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阐述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美术教育中融合戏曲文化的途径,讨论戏曲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旨在优化现行高校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9.
王好文 《美与时代》2014,(10):105-105
基本功是戏曲表演的基础所在。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基本功对戏曲的重要性,全面地论述了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希冀能够总结出基本功对整个戏曲表演行当中较为科学的经验,并且加以指导戏曲表演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0.
李艳 《宗教学研究》2004,(1):125-127
道教劝善书是宋明以来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戏曲相同,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道教劝善书劝善惩恶、阴骘观念和因果报应等思想对戏曲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从另一个方面看,戏曲也成为道教劝善书传播的重要媒介.这种关联源于二者受众主体在民间以及"有功于辅教"的共同特质.  相似文献   

11.
元明戏曲的创作是受到<易>之义理及<易>之卜筮文化影响的.在元明戏曲中,有不少对于<周易>及<易>卦的描写.从内容上说,它是社会生活中沉淀了<周易>文化因素而在戏曲创作中的必然反映;从艺术上看,戏剧家们採拮<易>卦<易>事进入戏曲描写,也并非闲笔,它有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心理映带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发展的角度讲,戏曲与影视的融合是势在必行的。戏曲和影视的融合,最先应该弄清楚的是主次问题,也可以说是"体""用"问题,即分清何为"体"何为"用"。一味地固守戏曲的虚拟性,和一味地追求影视的逼真性,都无法使二者有机融合。我们必须掌握好传统戏曲"体"的位置,充分吸收、利用影视的镜头语言,让它为戏曲所"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3.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能充分体现这一理念的——高中音乐戏曲单元或模块则担负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如何贯彻与实行,则在实际的戏曲教学课堂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具体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丽丽 《美与时代》2014,(5):117-117
在戏曲传统剧目中,以旦角(传统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女性人物)应工的戏很多,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等。怎样才能使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具有鲜明的个性,我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觉得最主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剧本,深入揣摩戏情戏理,熟悉了解角色的家庭、经历、理想、性格、社会地位、感情变化,以至于人物气质,然后根据角色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技巧,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5.
赵旭峰 《美与时代》2014,(3):140-140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体现着适应戏剧的要求,要为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营造情感氛围服务。它是一种戏剧化了的音乐,同时也是区别一个剧种与另一剧种的重要的标志。这种戏曲音乐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民众思想是产生道教的基础 ,而道教自产生之后便渗透到中国民众底层 ,以其宗教形式、精神、思维方式比起国本位的儒教更多地支配着中国百姓生活及民俗文化。中国戏曲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其源起与民间宗教的祭祀有着密切的关联 ,受道教的影响极为深刻。在闽台文化这个中华文化的子系统中 ,道教对闽南戏曲的影响更为深远 ,乃至产生由道士演出的“打城戏”。本文拟从史学、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道教与闽南戏曲的种种关联进行一番梳理 ,并试图以此探索闽南人的思想文化特点。一、道教和福建道教中国道教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多种多样,不同体裁的音乐除了拥有自身的个性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性。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这一综合性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拥有自己的特性外,还与其它体裁的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戏曲音乐与民间歌曲、戏曲音乐与佛教音乐、戏曲音乐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多种民族音乐体裁间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各体裁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引言 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把人物的行动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以构成场景,这样才能显现为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1].在戏曲文本中,场景处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剧情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也是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中国古典戏曲具有重抒情、重表现的特点,因此其中的场景处所往往与戏曲的思想情感、艺术风格、意境氛围、人物个性等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有限的空间背景却包含着无限的意蕴情感与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戏曲音乐元素贯穿于戏曲的始终。本文从戏曲元素中的旋律、舞台艺术、审美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代音乐中戏曲元素的应用,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作品分析了当代音乐中戏曲音乐元素应用实例,以期为当代音乐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苑波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26-126
板鼓在京剧乐队中通常以双箭击鼓或单箭挎板击鼓两种形式演奏,从京剧乐队中板鼓的职能范围来讲,即是乐队指挥者,又是首席领奏乐手,司鼓者击打板鼓发出“点子”的节奏音响来操纵、指挥乐队,这种指挥性的演奏是我国民族戏曲演奏的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