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民俗宗教中的宇宙观、神灵、宗教从业人员、生命仪式、节日、传说等方面都有苯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出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交融的两种特征,一是羌族原有宗教形态与苯教的交融,一个是苯教与羌族社会文化的融合。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的交融不仅表明苯教在羌族社区传播和扎根的实践模式,也体现羌族吸纳、整合外来文化的主体性。苯教对羌族民俗宗教的影响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今社会中多族群多文化地带宗教文化交融特征、文化话语以及苯教的传播与发展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文化人类学的比较视野,结合汉族"端公"、满族"萨满"、彝族"毕摩"等,对羌族释比的名与实进行知识考古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羌族释比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些地方开发的与羌族相关的旅游项目,诸如羌族建筑、羌族歌舞、羌族服饰、羌族景观雕塑、羌族旅游工艺纪念品、羌族餐饮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许多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导致了羌族文化的异化。只有对羌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既保护传承了羌族文化艺术,又搞活了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4.
羌族宗教祭坛是羌族宗教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由石塔或石堆、白石、神旗、杉树枝或杉树杆、羊角或牛角等物体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相应的信仰和仪式相联系。同时这几种表现不同功能的物体及其包含的内容又彼此交织成一个网络,形成一种整合的宗教文化现象。这种整合的宗教文化现象,在阐释羌族宗教文化的功能上意义重大,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住羌族宗教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湖南青年设计师胡忧设计的舞蹈服饰作品有三个特色:"造型仿生、师法自然""色彩仿生、源于自然"以及"图案模仿、借鉴传统"。胡忧以仿生设计为研究背景,在舞蹈服饰的研究上汲取自然界中的各种有趣形态和适合色彩,将服饰与表演内容完美结合。同时他善于借鉴传统图案,将其与舞蹈服饰结合起来,传播中国文化与东方意象。  相似文献   

6.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羌族服饰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成为中华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灾后重建的浩瀚工程中,如何将羌族服饰品文化完整的传承和发扬下去,光靠简单的复制显然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对羌族服饰品的美学特点进行简单归纳,着重分析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通过对羌族服饰品文化的创新应用设想,提出了羌族服饰品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川西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但是当今传统的羌族文创产品形式趋同,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不利于其发展。羌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创产品面临创新与发展的挑战。因此,从四川省博物馆的羌族文物上提取羊角纹元素,结合羌族当地的文化进行改良,设计出系列酒具的现代产品。试着将羌族文物中的特色民族元素,与当代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羌族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无形的文化附加在有形的产品上,借用具象的产品帮助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物化表征,是区分各少数民族的显性依据。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造就了羌族服饰的独特风格。羌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与生存环境、游牧生活方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古时中原地区对西部地区出现的游牧民族的一种泛称,是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从汉代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中的"禹兴西羌"到晋代500  相似文献   

10.
羌族文化蕴涵其特有的审美和文化,可以激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对羌族文化进行探索分析,找到充满民族个性的图腾元素在家居软装饰上的应用方法,将羌族文化图腾再设计,形成一套现代羌族软装,使其更具时代性,且适用于除羌族本族人以外的大多数消费人群,可以进行大量推广。如此,不仅能给软装饰设计师们带来更富有创意的构思和灵感,也能让世界更多地感受到中华少数民族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祭山仪式是岷江上游羌族传统信仰中极具代表性的古老文化遗存,存在南部区域由释比主祭、北部区域由长老主祭的南、北差异.羌区南、北部祭山仪式的主祭人身份差异现象,与羌族语言和其他诸多文化现象所呈现的南、北区域差异一致,反映了羌族文化生态体系结构由南、北两大区域文化类型构成.羌族祭山仪式的释比主祭和长老主祭两种祭祀形式,对研究羌族传统信仰和羌族文化生态及藏羌彝走廊区域的传统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羌族古碉建筑是中国少数民族古建筑的"活化石"。古碉建筑凭借高超的砌石技艺和奇特的建筑外观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羌族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独特而神秘的建筑艺术。文章对羌族村寨中古碉建筑的文化特性和景观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羌族丧葬礼仪传承一种文化,保持一种传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悠久的信仰习俗和文化特质.简而言之,火葬方式是古羌文化之遗风在今天羌族社会生活习俗中的表现,而土葬方式却是一种输入文化.考察这两种丧葬习俗,可以窥视羌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趋势,把握一个民族从远古保持至今的历史足迹和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舞蹈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乐舞作为汉代当时审美文化的主流,逐渐形成了当时社会性的一种文化景观。汉代学者将乐舞的审美快感分为初境"乐人"、中境"乐治"、上境"乐天地"的三个层次和三种境界,将儒家的乐舞美学思想加以完善,通过分析审美快感的本质与追溯审美快感的本源来分别阐述审美快感的层次与境界,从而建立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将其继承并不断的传承后世。  相似文献   

15.
胡雪 《美与时代》2022,(8):17-19
羌族建筑受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建筑的鲜明特色,从整体的选址布局到局部的空间营造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的羌族建筑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同的作用。对羌族建筑做好细致的分类,也是研究羌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文化领域的重要指引,也对深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要求。苏中地区"非遗"传统舞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舞蹈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将"非遗"传统舞蹈进行表现形式、传承方式、保护方式等方面的转化,不断推动"非遗"传统舞蹈走向大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新中国建立前,羌族社会虽已进入封建制,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加上其他人为因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8.
舞蹈的浯言     
林琳 《美与时代》2004,(8):39-40
舞蹈是动的艺术,从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来认识社会,通过它所寄寓的道德感、哲理性、文化观来接受某种教育,但更主要的无疑是欣赏舞蹈本身--欣赏作为一种艺术乃至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舞蹈,欣赏舞蹈对社会的特有反映或反映方式,欣赏舞蹈中所体现的舞蹈家的美好情操和高尚人格,这些也称之为"舞蹈审美".我们去聆听舞蹈的语言,把它作为了解"舞"的其中一个切入点,能够更好地去拉近与舞蹈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羌族的民居建筑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了羌人丰富的宗教信仰文化。通过对主室空间平面形式、空间布局、内在装饰等进行研究,解读物质空间背后的民族精神文化,是我们深入了解神秘高深的羌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茂县羌族历史悠久,服饰和宗教文化积淀浓厚。羌族服饰已成为其文化中一个活的载体。羌族人将原始宗教信仰融入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并通过服饰色彩、服饰面料等显现出来,且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和生活中世代传承,呼唤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永远将它们保护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