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当我无牵无挂,鱼一样游在张家界风景区,游在兴致勃勃、擦肩而过的人群之中时,不经意就吟出了卞之琳先生这首著名的诗行。  相似文献   

2.
看风景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散步过卫理女中,围墙里一棵高大的木棉,正展示自己的璀璨,簇簇红花,像刚从夕阳引了火把,在天空燃烧。  相似文献   

3.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4.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师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认识吧。”三天过去,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我家阳台外有了风景。原先那是一大块空地。在北京三环内,有一块能摆下两三幢楼的空地,实在是奇怪的事。空地空了十多年了,说最早设计图上是个小学校,小区建成后,小学不建了。于是各家为争这块地的消息不断传出,但最终都没人动土。今年总算有了模样,一半是社区花园,一半是一幢低层办公楼,于是阳台外有了可看的风景。这风景也有价,常在社区出没的房屋中介,见面就道喜,你家阳台面对花园,现在可以卖个好价,比去年多50万元,卖不?风景有价?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站在我  相似文献   

6.
张远来 《天风》2006,(9):6-8
去变实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娶来跟从我。可10:17-24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 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相似文献   

7.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这首《断章》,在我近日拜读李林博士的专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的过程中,频频涌上心头。我本人长期从事波斯(伊朗)文学研究,对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领域多少有些许涉猎,因不是宗教学科班出身,对很多宗教方面的问题虽有一些感悟,但总觉有薄纱之隔,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悟不透彻。读了这部著作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精神愉悦与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在海外的一家中文报纸上,看到一幅漫画:夫妻二人,你向我出示“禁止抽烟”的牌子,我则向你出示“禁止赌博”的牌子。漫画的题目就叫作:互“禁”互爱。我一看就乐  相似文献   

9.
人是管理活动_的最重要的资源。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人沃特森也充满自信地说:“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相似文献   

10.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歌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一个人只要能够时刻这样想,赠人玫瑰,自己因而也满手余香,那他在生活中就不会常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他必定是家中常高朋满座的那种人。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那种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你共同享受快乐,在你痛苦的时候可以分担你的痛苦的人。当你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像你一样沉浸在幸福之中;当你遭遇困境厄运,他同你一样悲痛忧伤。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你时刻都会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孤立无助地生活,你时刻都在另一双眼睛的视野里,你时刻都在另一颗心…  相似文献   

11.
天台山国清讲寺坐落于浙江省天台县,寺院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天台宗祖庭,也是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天台宗的祖庭。寺院山门“古刹著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的楹联,正是国清讲寺悠久历史、深远影响和幽静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何老师,我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上读到过你的《宗教道德与理性道德》一文,对其中应把道德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而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宗教的说法,觉得比较在理。可是在和同学闲聊时,一说起社会上的腐败和道德沦丧等行为,有的人总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并且说如果不信宗教,人就会无所顾忌,就什么坏事也做得出来。有的同学还说,宗教总是教人向善的,信教的人许多都很善良,这有什么不好吗?为什么不是鼓励人们去信仰宗教,而总是要宣传科学无神论呢?何:你提的这问题很好。不过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或者说先请你…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寓言般的故事。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成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马上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那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  相似文献   

14.
博客也寂寞     
有了网络,就有了博客。在当下,业余时光盘踞在博客上的人不在少数。因人而异的博客,在展示一个人好恶的时候,也恰到好处地亮出了滚滚红尘中那些若隐若现的寂寞表隋。写博,与其说在展示什么,不如说是对寂寞的一种有序的宣泄。有道是:“寂寞陪我看风景,风景和我都寂寞。”博客的热闹和寂寞,谁说不是人生的热闹和寂寞的轮回?  相似文献   

15.
有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辛苦持家的主妇,操劳了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从家人身上得到过任何感激。有一天,她问丈夫:“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她丈夫惊讶地说:“当然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妇人一本正经地说:“等到我死的时候,再多的鲜花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趁我还活着的时候,送我一朵花就够了!”有时候,一朵花就可以表达谢意,给对方喜悦及希望。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不愿意表达感恩,而是天性木讷、害羞,不好意思大声说:“谢谢!”,或是不懂得如何适当地向对方表示。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1月15日送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中国寺院修行体验团”一行七人赴北方某古刹,是夜时而薄云遮月,时而月光铺地。万籁俱寂,但闻院内木鱼声声、经声朗朗,此情此境令我思绪万千,遂援笔为记松柏翠碧耸云天,古刹今朝愈灿然。久坐思解吃茶去,虚云名月经声传。夜宿古刹偶得@张琳  相似文献   

17.
新月     
我“望”过一次新月。那还是在我小的时候,伊斯兰教“斋月”结束前的一天,因为好奇,我跟着大人们来到宣礼楼上“望新月”。我抬着头看啊看,哪儿有新月呀?灰蓝灰蓝的夜空上,只有些许星星在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大人们笑起来。“这新月呀,要用心找才看得到。”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来找新月?”一位年轻的“海里凡”笑着说:“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我不依,拉着他的衣服一定要他讲。他拗不过,想了想说:“望新月是《古兰经》上的命令,今天我们望见新月,明天就开斋了,你就可以欢度节日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许是…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譬如,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  相似文献   

19.
主耶稣基督曾说:“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将有宝藏在天上”(玛 19:21)。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从汉代的“施粥”,到隋代的“义仓”,从明代的“同善会”,到清代的“安济堂”,无不闪烁着人间慈爱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爱吃醋的妻     
妻是一个极爱吃醋的人。一个休息日,我在家整理相册,忽然发现我大学毕业时照的一张全班合影上多了两个洞,我纳闷地仔细一看,原来是挨着我的左右站着的两位班里最漂亮的女生被刀剜掉了,露出两个洞,只剩下我孤伶伶地站在那里。我骇然大呼:“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妻走过来看看,漫不经心地说:“是我干的。我看她们俩老挤着你,就把她们去掉了。”“天哪!这是我珍贵的纪念,你怎么能下如此毒手!难道一张照片你也嫉妒吗?”我质问她。“瞧你大惊小怪的,不就是少俩人吗?多数同学还在嘛。”她轻描淡写地说。“胡说,她们俩招你惹你啦?”“她们俩难道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