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林  刘建榕 《心理科学》2004,27(5):1248-1250
对71名彩票中大奖者的成就归因进行研究,发现在博彩这种特殊情境中,个体归因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个体把成就首先归因于运气,其次是努力、能力和难度;第二,中大奖者对他人博彩成就也首先作运气归因;第三,虽然把成就作不可控的运气归因,但所有中奖者都表示今后将继续参与博彩行为。本研究提出,在对某一具体现象作归因研究时应关注情境的特殊性和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的成败归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1958年,海德(Heider)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人的行为必有原因,每个人都会化力气去寻找行为因果性,进行归因。如果认为行为由外部因素引起,叫外部归因。认为行为由个人内部因素引起,则叫内部归因。1971年。美国的韦纳(B·Weiner)提出了成败归因的模型。他认为,人们往往把成败行为归因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等四种因素。其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在因素,任务难度和机  相似文献   

3.
组织行为的完全归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对组织行为进行归因认知的必要性,分析了组织行为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全归因"的概念并分析其要素与过程.为推进归因理论的社会应用,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完全归因的初步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时空环境和心智环境的复杂性,并将归因推断与归因效果分析统一起来,对组织行为的归因认知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董圣鸿  张璟  熊红星 《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Weiner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成功时更多地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原因,失败时更多地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外部原因。继Weiner之后,西方学者在成就范围内对成败归因进行广泛探索,研究表明,学生不仅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而且成败归因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上也存在差异。我国大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与西方是否一致?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归因理论的研究大量集中于成就归因范围,人际交往范围内的归因研究就更少。为此,本研究采用MMCS归因量表,对我国大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归因研究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凯莱是该领域主要开创者之一。他提出的方差分析归因模式阐述了普通人从特定行为的感知到作出原因判断的一般过程,突出强调了信息在归因过程中的作用。该模式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归因及其它社会认知现象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同时为我们控制与改变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手段。该模式的不足在于它将人类归因过程理想化了。  相似文献   

6.
组织管理中的归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管理中的归因研究对于组织绩效评估、领导成员关系、控制领导过程、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文章回顾了工作领域中的归因理论研究历程,对领导归因理论、职业归因风格、管理中的归因偏差等一系列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分析了该领域发展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的意义与目的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各种行为结果总要进行原因的解释或推断,这是人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的基本需要。人对行为的理解大体上归为三种:有时将它归因于外部原因(如环境、情境、他人的言行、诱因刺激等);有时归因于本性或内部状态(如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信念、价值观、性格与能力等);有时归因于两者的结合(即内外原因的结合)。研究这种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称之为归因理论,它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等提出的。把归因理论应用到教育上,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并提出“控制点”有罗特和韦纳等人。所谓控制点就是自己所知觉、所承认的控制个人行为及其成败结果的内外力量的位置所在。它是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有责任的认知倾向。罗特认为,有些人  相似文献   

8.
人际归因是归因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现代归因与行为责任推断研究除了关注动机归因理论的构建之外,还十分重视将该理论运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初步建立了归因与行为责任推断的理论模型,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代表了现代归因研究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方学梅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8,31(1):200-204
目前组织公正感研究的重点是组织公正与后续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某一特定事件的公平/不公平感产生的过程却未得到实验检验.本研究旨在将归因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纳入到公正判断之中,从归因的视角探讨组织公正感的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归因过程是公平判断的认知前提,对公平判断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归因理论的发展,关于归因过程的研究已深入到许多社会问题中,一个专门用于教育问题的模型是韦纳(Bernard Weiner,1971,1974)的成就行为的归因模型.本文将介绍韦纳的模型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探讨学生归因前提,并且着重于教师对学生成败因果关系知觉的影响.最后,本文将讨论几点教育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韦纳(Weiner·B)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有著述四十多部,论文一百多篇。其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归因效果论。韦纳认为,学生在当前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成就就奋求是由学生对先前成败结果的归因引起的。将先前成功归因于能力等稳定因素提高对当前学习的成就奋求;将先前失败归因于能力等稳定因素降低学生对当前学习的成就奋求。按这一理论指导教学,我们就能通过改变认知变量——归因来提高成就动机水平,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介绍和研究韦纳的归因效果论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研究的理论基础1.1理论依据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试图根据不同的归因过程分析及过程中各事件间作用关系的分析来阐述归因的原理和操作规律,从而达到理解、预测和控制各类身边事件的目的。用琼斯、卡努里、凯利、尼斯贝特、瓦林斯、韦纳等归因理论大师们的话来说:“归因理论是同一般人试图推论可见行为起因所利用的规则打交道的。”1972…  相似文献   

13.
邢淑芬  俞国良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11,34(5):1079-1084
以103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后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在遭遇失败后表现出无助取向的反应模式,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倾向于采取防御性的失败归因策略,将失败更多地归因于测试焦虑,但其对能力因素的归因仍高于努力组和控制组,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更多地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3)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自我设限倾向,他们报告更多的测试焦虑,并缩短后测的做题时间和更低的后测成绩。  相似文献   

14.
归因是指个体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其关键成分是认知。所以我们也把归因看作是个体对其行为与原因之间建立逻辑联系的认知过程。归因理论的莫基人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1958)首先提出了基本的归因模式。按照海德的归因模式,认为人们可能把行为的结果归于个人的原因或环境的原因,或者归于这两个原因。他所指的个人的原因是由“能力”和“努力”所构成的。其中“努力”又是由“意向”(个体想要做什么的质的成分)和“尽力去做”(个体作出多大努力的量的成分)所构成的。他所指的环境的原因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归因,乃是人们关于行为(包括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和事件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归因理论就是研究这种归因活动的一个社会心理学领域。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是根据行为的原因解释行为的,这种解释在决定人们对行为的反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罗特(J.B.Rotter)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一译“控制点”)理论和以韦纳(B.Weiner)为代表的归因理论激起了我国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有关的介绍与研究如雨后春笋,这些论文与报告大多肯定了这两种理论、特别是韦纳的归因理论框架的有效性,都承认归因作为一种认知变量,对人们的行为、情感等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甚晚,关于归因测量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展开,因而还  相似文献   

17.
归因理论重视社会对人的影响,认为如果忽视社会的影响,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就不可能。同时,归因理论的研究已发现了个体行为的前因和原因对个体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规律。这就使得从个人的归因(原因推理)预测其情感和行为,以及从人的情感和行为反推人的归因成为可能。然而,这些理论和规律是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我国大学生成就归因和教育工作的适用性,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奠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归因训练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正在教育、儿童、管理和临床心理等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各种归因研究不断加深我们对于学习和工作动机的理解.这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心理学家尝试通过归因训练,增强和提高儿童甚至成人在学习、工作中的动机和努力程度.这对于教育和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和讨论归因训练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及归因训练对于提高学习动机和能力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归因训练这一有效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归因理论发展之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对社会行为作原因推论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研究人如何理解和解释行为的原因。人的行为原因是多重的,但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解往往只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去推论和解释。人们怎样去解释行为的原因?各种人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否有差异?有无众人皆循的规则?不同的原因会不会影响以后的行为?对这些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心理学家都作了探讨,形成了现代归因理论的架构。因此,归因理论被定义为理解原因的研究。归因是观察者对他人或者自己基于外部行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归因研究近十多年来成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它在社会心理学期刊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0.
遵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官东 《心理科学》2004,27(3):657-661
本研究根据遵从行为反映沦的观点,通过对576名在校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关于对‘非典’时期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规定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遵从行为在积极的行为目的、行为归因、意志过程和情绪体验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2)服从行为在消极的行为目的、行为归因、意志过程和情绪体验四个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3)遵从行为和服从行为在意志过程和情绪体验反应的程度上受归因倾向的影响;(4)顺从行为只足在归因倾向和情绪体验方面表现出消极的倾向性特点,意志过程特点反映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