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北京法源寺会见了著名美籍科学家沈家桢博士及夫人居和如居士,在和谐的气氛中宾主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会见时在座的有佛协副会长李荣熙居士、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副馆长周绍良居士、佛协理事郭元兴居士、中国佛学院教务长传印法师、本刊主编净慧法师等。六年前,赵朴初居士和李荣熙居士等赴美出席“世宗和”三届大会时,曾受到沈家桢夫妇的热情接待。时隔六年,又在故乡的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佛学大师杨仁山、欧阳竟无复兴佛教以来,“居士佛教”亦随之自觉的兴起.本文意在探讨《法华经》教义对居士佛教的启示,检视当代居士佛教的成就,并对在家居士之住持佛教的合法性及其相对于出家僧众的地位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高振农先生的《民国年间的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一文,回忆了这间著名的佛教居士团体的历史和弘法事业,资料丰富,史事翔实.总结历史是为了策励将来.过去的居士道场在弘护三宝的事业中作出的种种贡献,对今天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居士团体当有启发资取之益.民国年间的佛教教育事业亦有相当可观之处,希望教界大德能提供这方面的回忆文章,以为当今办僧教育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佛教净业社,是上海著名的佛教居士团体之一.1922年正式成立后,在团结上海佛教居士界,举办各种佛教文化事业和慈善事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在上海近代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特指佛教居士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是由某个“念佛小组”成员自发自愿开展的,既有成员间的互利互助,也有社区内的扶贫济困。在上海,佛教居士中有不少自发组织的“念佛小组”。他们多数是因为年老体弱、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经常参加寺院佛事活动,于是大家相约在某个信徒家里,几个人、几十个人一起诵经拜佛,有时也会请有关法师、居士来讲经说法,开展  相似文献   

6.
武延康 《佛学研究》2004,(1):312-330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于1995年1月出版的于凌波《杨仁山居士评传》,是仁山居士逝世80余年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研究仁山居士的专著。著者文笔流畅,书中资料丰富,于仁山居士生平、思想的研究其功甚伟。杨仁山居士于近世中国佛教有再造之功,而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的介绍文字却很少,除了几篇传记(内容大同小异)和其孙女杨步伟的一些回忆文字外,多散见于他人诗文集、笔记、日记之中,收集颇为不易。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为了提高信佛居士素质,引导信众爱国爱教,维护佛教正信,应广大居士的要求,武汉市佛教协会于3月31日至4月5日举办了佛教居士宗教政策法规、佛教仪规培训班,来自武昌、洪山、青山、江汉、汉阳五城区的45名佛教居士参加了学习。在6天时间里,培训班举办了3次宗教政策法规讲座,进行了一次学习政策法规的讨论,学习了佛教礼仪和法器使用知识,举行了纪念观音圣诞的普佛和放生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举办这次培训班得到了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宗教局和市佛协有关领导还亲临培训班开学和结业典礼进行指导武汉市佛教…  相似文献   

8.
何绵山 《法音》2006,(9):54-63
台湾解严后佛教的兴盛与居士团体的勃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将其居士团体的勃兴具体情况陈述如下。(一)居士团体的兴起。台湾解严前最主要的居士团体是“中华佛教居士会”,创办者李謇居士,河北顺义人,出生于1908年,199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他曾任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校长等职,1963年皈依印顺法师,主理“中华佛教居士会”达18年之久。“中华佛教居士会”成立于1968年1月5日,至1978年9月才于台中市成立台湾省分会。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华佛教居士会”实际上是由国民党掌控的两大佛教团体之一(另一个为“中国佛教会”),一开始就有着浓郁…  相似文献   

9.
本文先就“居士”、“居士佛教”概念,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定义,并指出它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涵。本文认为,居士佛教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原始佛教时期,但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潮流,则出现于大乘佛教时期。居士佛教曾在印度佛教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但它的全面繁荣则在中国。大乘居士佛教可归结为菩萨、菩萨精神、菩萨修行三个方面,体现更高意义上的平等观念,从而有可能将佛陀的理想化为民众的自觉实践。中国古代的社会特点和人文背景提供了大乘居士佛教繁荣的基本条件,而各类居士的护法活动、物质供施、参禅求道、学术参与等构成了中国居士佛教的主要内容。文章认为,以知识阶层为核心的上层居士佛教在三个方面曾作出积极贡献:①哲学思辨方面,不仅促进了佛教义理的传播发展,而且还推进了世俗哲学思辨水平的提高;②具有从理性精神层面认识佛教义理的功能,以表达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义;③在佛教中国化的全部过程中,曾起过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恒 《法音》2006,(9):32-32,33,34
佛教的信众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出家弟子,二是在家弟子。在家弟子就是居士,居士在中国原指隐士,在印度原指有德有势的大富长者,后来佛教借以指在家的佛教信徒。今日佛教的居士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指一切同情、敬重佛教,到寺院来参礼的人都可尊称为居士,狭义指已经拜过师,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的在家信众。居士修学佛法虽然不像出家弟子那般严格,但也要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很好的人生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学佛道路的正确性与实践的可落实性。在家弟子学佛的基本信念用一句话代表,那就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什么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呢?具体说来,它涵…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2,(4)
斯里兰卡政府文化部于本年六月一日至五日在科伦坡主持召开“世界佛教领袖和学者会议”,邀请我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出席。赵会长因国内公务繁忙,未能分身前往科伦坡参加会议,改派我会李荣熙副会长和郭元兴、郑立新三人组成中国佛教代表团应邀出席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162名佛教界知名人士。在会议期间,我国代表团和各国代表进了广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促使具有真正意义的居士佛教运动应运而生,并深刻改变"居士"一词的历史意涵。在这场运动中,上海绅商居士创办的上海居士林,不仅较早以现代科层制度作为管理手段、积极将佛教活动纳入到现代公民社会的建构当中,而且首次将"居士"视为佛教全体在家信众的独立身份、开创出"居士林"这一现代组织模式。以上海居士林为中心的近代居士组织,对近代居士身份的重塑,乃至居士信仰空间的重建与居士功德的重构,都产生极大影响。作为它们主要发起者、领导者和参与者的绅商居士,也通过在这些居士组织中的信仰实践,获得对自身佛教地位和世俗地位的认同和强化。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近一个多月来,各地佛教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汉传佛教讲经交流活动,形势喜人。现根据有关佛教媒体和本刊的资讯汇编如下。陕西省7月10日,以陕西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刘进业为团长的陕西省汉传佛教巡讲团一行7人在凤翔县灵山净慧寺举办了讲经交流会。巡讲团3位法师进行了演讲,并与听经法师和居士进行了互动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古代的佛教传统,出家人才是佛教的主人,才是佛经的真正弘传者;在家居士只能是佛教的外护,是佛、法、僧的皈依者与佛法的接受者。因此,中国佛教在历史上一向是由出家人所主持的,居士仅只是配角而已。尽管在大乘经典中,发菩提心的居士,其地位并不在出家声闻之下,可是在以大乘自居的中国佛教僧团里,在家居士永远只有附属性的次要地位。居士不能成为弘法师,不能阅读戒本,身份亦不属于僧团。居士之对出家人,“但应奉事唯谨,一如奴仆之事主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与居士佛教的重要贡献密不可分。从佛教初传居士对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推动佛教的中国化、促其融入中华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中国佛教趋于衰落之后居士对佛教文化的复兴所起的作用这几个片段,论述了居士佛教对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贡献,以期对当前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怎样做一个居士[台湾]释圣严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那么,做一个居士,跟普通的在家人又有什么不同呢?佛教在中国,信仰的人最多,误解的人也最多。多数人所认为的佛教,就是那些供奉偶像的寺院,那些为死人念经的僧尼,那些木鱼,那些钟磬,那些……就代...  相似文献   

17.
拾文 《法音》1990,(11)
本刊讯印光法师在三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中期,与著名佛教学者徐蔚如居士的书信手稿,最近在徐居士的外甥张叔文先生家的藏书中发现.这批书信手稿共有十五封信,约一万三千多字,大部分内容未经发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另有印光法师在抗日战争期间写给其皈依弟子何希净(雅南)居士的书信手稿一篇,系由何希净的后人提供.  相似文献   

18.
“居士佛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末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何劲松副研究员宣读了一篇论文,提出中国佛教应走居士化道路,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当时笔者对其“居士佛教”的提法颇觉可疑,对其“佛教居士化是佛教立足现代社会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4月16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和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共同组成的中华汉传佛教访日代表团130余人抵达日本,开展为期7天的佛教交流活动。此次中华汉传佛教访日代表团除了湛如法师和慈容法师两位团长之外,还有副团长明海法师、明光法师、慧传法师、常藏法师、如证法师、首愚法师、黄书玮居士,秘书长觉培法师、卢浔居士,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法师、居士一百多人。除了参访日本各主要寺院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中国佛教国际化进程开始于晚清,发展于民国,而真正从国家层面落实、开展则是在新中国时期。本文以这三个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即杨文会居士、太虚大师、赵朴初居士的佛教国际化实践为线索,梳理近现代中国佛教国际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并从世界文明史的视角,以东亚文化圈为关注点,对这一进程进行重新审视。文章的观点是,近代东亚地区传统的文化格局发生变动,曾联系东亚文化圈的汉字、律令、儒家思想不再发挥作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汉传佛教这一共同信仰成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媒介。从杨文会居士到太虚大师再到赵朴初居士的佛教国际化实践,佛教的媒介作用一步步突显。当代的东亚文化格局中,佛教作为联系纽带具有着天然的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发挥交流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