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能想到几千年前只为遮风挡雨的建筑,如今变成了设计师们驰骋才思的载体!新颖的材料,奇特的造型,五光十色的光照,千姿百态的装饰,不仅供人使用,而且供人欣赏,体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李磊 《美与时代》2015,(2):102-104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输出的载体,其创造的背后蕴含着设计师对于本民族文化符号的剖析、解构、运用与加工。作为网络游戏世界观的基础架构,游戏场景在构建世界、营造场景、渲染气氛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其背后所运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建筑艺术让游戏设计师有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在新时期中外文明高度交融与开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代数字媒体艺术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设计师应借助这一媒介,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运用其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对文化符号的重新设计更要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马荣  朱毅 《美与时代》2015,(2):76-78
晋派建筑由于受山西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可大致分为晋中窑院、晋北合院、晋西窑洞、晋东南石板屋等不同的住宅类型。晋派建筑装饰艺术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集地域环境、传统文化、精神象征于一体,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的本质在于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它更多注重在建筑上消除自然与人的差异与隔阂,而不是强化人为的因素。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今天,它可以为当下的宗教建筑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建筑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一“宗教园林”,是指具有宗教意义或者与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园林,它是园林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早期的宗教园林,  相似文献   

5.
益西 《佛教文化》2013,(1):72-74
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诞生了“塔”、“石窟”等许多新的建筑样式。同样,中国文化也对原本来自印度的佛教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千百年的相互影响中,形成并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佛教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美术所面临的现实是传统绘画的观念、工具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盛行的形式主义对当代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西方现代艺术挑战的严酷形势下,不能构筑起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体系,致使中国当代美术一片混乱。加之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强势影响和中国复古思想的再度升温,使许多当代艺术家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中国美术事业深感困惑。所以,中国亟待建立当代美术体系,重建美术秩序,发展和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浅析传统北方民居建筑特色对当代民居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独树一帜,其中北方民居建筑形式多样、结构层次合理、功能完备,尤以四合院为最具代表性。通过对北方民居建筑特征的介绍,以模型为依托,完整地诠释了最具代表性的北方民居建筑,强调了传统的艺术魅力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绽放光芒。只有通过深入地研究传统文化,将其中的精神特质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才能够突破目前各种时髦形象的重围,才能够创造出富有原创性的具有文化意味的新形象。只有既能体现中国传统神韵,又具备现代感的设计,才是不会被时代淘汰的上成佳作。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和自然观。中国的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大生命体,人和自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大自然不是人类掠夺的对象,而是人类的朋友;人只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给人丰厚的赐予。中华传统艺术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法天象地的艺术思想、收天纳地的空间意识、融天入地的造物观念、顺应天地的造物原则。  相似文献   

9.
谜语诗说趣     
谜语古称“度辞”、“隐语”,它源远流长,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谜语语言精炼、生动、富于形象性,常以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俗语或文字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的方法做出谜面,供人猜测,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标志设计大多只是强调标志的形式感和现代性。单一从简化的字母、字体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着手进行设计的标志虽然现代感、信息感、商业感会比较强,但让人感觉缺乏中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应该将中国传统图形结合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即在研究传统图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变化和改造,成为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设计出焕发生命力的现代标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视觉心理的研究,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品的形式美,以及形成这种美感的深层心理原因,以期读者对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俊 《中国宗教》2022,(5):78-79
重庆近代天主教堂在建筑设计上注重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外部形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建筑装饰上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重庆地处西南内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区域建筑文化特色,对重庆地区近代的天主教堂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教堂在设计上融合东西方建筑美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天主教堂建筑。  相似文献   

13.
沙欣 《中国宗教》2023,(7):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沙欣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4-75
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的思想,“心物合一”“超然象外”的空灵境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展现了一种特殊形态,无论是在审美理念,还是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禅宗音乐思想,并阐释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融合着一个民族传统的审美与智慧。中国动画创作者应该对传统文化、民间美学情有独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滋润之下,设计出有特色、有内涵的现代感、艺术性强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其艺术作品生命力的长久与否。毋庸讳言,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关于"传统"的视域正在迅速地扩展,中国传统艺术在时间上不断向前延伸,在内容上更是无限丰富,这为今日艺术创造在对传统内容的选择吸收上带来多种可能性。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汰变形态。相反,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挪用和分解,会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佛教建筑,以其保存的情况和各自的特点可分为佛寺、佛塔和石窟寺三大类型。佛塔从佛教意义上说是最早最为神圣的建筑,大约公元一世纪随佛教传人我国,并与我国传统建筑相结合,成为中华古建筑中一束绚丽的奇葩,也是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8.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最初是以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为实用目的的,其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而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建筑领域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的具有美观的因素。本文就从艺术的角度,简单的阐述建筑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20.
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卦象、易数与阴阳合德三方面论述了易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源是来自<周易>,与易学思想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