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学者小岛岱山先生有关河南熊耳山菩提达摩石碑的新发现,是1999年夏天赴中国调查的重要收获。关于此碑文的发现小岛先生在日本的佛教报纸《中外日报》(1999年9月11日)上,发表了关于在熊耳山的署名武帝撰达摩碑文的文章,日本的《朝日新闻》(1999年9月10日朝刊)也作了报道,并附其师、著名中国佛教研究学者镰田茂雄先生的评论:“关于达摩石碑,从文献上虽可知道一些,可是找到了真正的原石原碑,则是大发现。字体问题以及考古学上属于什么时代的作品尚须调查,不过可以说这是禅宗史研究的一级资料发现”,指出了小岛发现的意义。小岛岱山先生之所以希望此文发表在本刊上,一则本资料是在中国发现的,再则希望引起中国同行的注意,一同从事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联合主办的"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与宗教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2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国宗教学会的学者、国家宗教事务局、云南省宗教事务局等宗教工作者以及《人民政协报》、《中国民族报》和《中国社会科学报》三家媒体记者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陈熵 《中国宗教》2006,(7):27-30
杨曾文先生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东即墨,1959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8年改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历任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先生从事佛学研究40多年,笔耕不辍,著述宏富,学术造诣精湛,尤以历史考辨见长。其代表作有:专著《佛教的起源》(1991)、《日本佛教史》(1995)、《唐五代禅宗史》(1999)等;合著《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已出版第一、二、三卷,1981-1988);主编并参与编写《佛教文化面面观》(1989)、《日本近现代佛教史》(1996)、“中国禅宗典籍丛刊”(始于2001年)等;合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1996);校勘《敦煌新本六祖坛经》(1993)、《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2001年)、《临济录》(2001);另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40篇。日前,杨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4.
曹曙红 《法音》2012,(12):58-60
2012年12月7日上午,玉佛禅寺内彩旗飘舞、梵乐声声,第十一届"觉群文化周"暨"当代佛教与文化繁荣"研讨会在觉群楼多功能厅隆重开幕。上海普陀区委统战部部长郭芳,上海市民宗委佛道教处处长何建、法规宣传处副处长许亢,国家宗教局政策法规司处长李寒颖;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长周富根,玉佛禅寺寺务处主任长春法师,中国佛教协会《法音》编辑部主任桑吉、副主编陈星桥;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方立天,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黄夏年,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  相似文献   

5.
正杨曾文,1939年12月生于山东即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博士生导师。杨曾文先生长期从事中国佛教史、禅宗史和日本佛教史研究,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任继愈主编,合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等。主编和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新版敦煌新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政府联合,在汶上召开"第二届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宗教>杂志、<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中国民族报>、凤凰网华人佛教和法门寺博物馆等20多位佛学专家和著名佛教文化传媒的记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黄心川、杨曾文等著名佛学专家.<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复年先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了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7.
李嶷 《中国宗教》2012,(1):78-81
中国禅宗宗徒,不可不知达摩慧可;追慕禅宗先贤,不可不去嵩山少林。禅宗源自南天竺菩提达摩所传禅法。禅宗之旅,当首选少林;而少林之旅,当首选达摩洞。  相似文献   

8.
(禅)(宗)禅宗的传法定宗之说始于唐,道宣作《续高僧传》时(贞观十九年)尚无此说。不独禅宗,佛教各宗派的严格划分,在中国都是隋以后的事情。但《续高僧传》中却有《习禅篇》六卷,其中说到:菩提达摩所传禅法教理,慧可、道育以后渐流天下。这个北魏时候曾在洛阳、嵩山等地弘法的南天竺僧菩提达摩,后来被人尊为东土禅宗初祖。五台山同达摩无直接关系,有关的是略晚于达摩的禅师僧稠(480-560)。僧稠是昌黎(今辽宁义县)人,修禅讲究观身、观受、  相似文献   

9.
《天竹国菩提达摩禅师论》是敦煌发现的重要禅宗史料之一。国外田中良昭、柳田圣山等学者已作过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该写本的重新探讨,纠正了前人的一些失误,并对创撰和抄写情况作出了较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禅宗的创立,佛门相传始于刘宋时期(一说梁时)来华的菩提达摩,但是中国禅宗实际上的创立,是于慧能而肇始。慧能的门人弟子记录其平生思想语要的《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尊崇,是中国人佛学著述中唯一一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19日,宁波隆重举行"七塔禅寺开山建寺1150周年暨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的活动。著名学者黄心川、方立天、楼宇烈、杨曾文,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相关研究单位与部  相似文献   

12.
杨曾文 《法音》2006,(2):28-28,29-32
【按语】据《楞伽师资记》的记载,道信著有《菩萨戒法》一本,并有禅法著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传授弟子。此书在《楞伽师资记》的〈道信传〉中有所记载,其篇幅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二,是否是原著的全部,已不可考。《楞伽师资记》一卷,唐净觉撰,是对《楞伽经》的译者南朝宋求那跋陀罗和提倡以《楞伽经》心性思想指导坐禅修行的菩提达摩及其后继弟子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神秀等人的简历和禅法的集录。如果把其中涉及到的达摩、弘忍以及神秀的弟子(包括净觉)都计算在内,共有八代二十四人。此书与《传法宝纪》都是禅宗北宗史书,对研究中国早…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6月30日~7月1日,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联合主办的"汉传佛教寺院与亚洲社会生活空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举行。新加坡前社会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庄日昆先生、前《新民日报》《联合晚报》统筹总编辑杜南发先生、双林禅寺惟俨法师出席开幕式并且致辞。  相似文献   

14.
邱晶 《美与时代》2014,(3):24-24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僧人荣西在日本建起了第一座禅寺,禅宗佛教吸引了武士阶层,并迅速渗入到日本人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5.
阳光 《法音》2004,(11):26-26
本刊讯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中日佛学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宗教所所长方立天、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楼宇烈、陈兵、方广锠、葛兆光、麻天祥、姚长寿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以“本觉思想研究”为主题,中日双方各有5位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中方张风雷发表了《天台智者大师对“生法论”的批判》、中山大学龚隽发表了《梁译〈大乘起信论〉的本觉论思想分析》、中国社科院哲学…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典籍的发现,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二十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如宇井伯寿的《禅宗史研究》、《第二禅宗史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史》、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等)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  相似文献   

17.
禅宗的发展以及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中国禅宗的建立及太虚大师对佛教的改革,揭示了禅宗发展的轨迹和对中国佛教发展方向的影响,一部禅宗史即是中国佛教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禅宗于五世纪末出现在中国。人们把》《禅宗的传入归功于菩提达摩,认为他是中国禅宗的始祖。根据传统的说法,他把《楞伽经》传授给他的弟子慧叮(487—593年),慧可传给僧璨(约606年),僧璨传给道信(580—651年),道信传给弘忍(601—674年)。以后,禅宗便分成两派,其中慧能(638—  相似文献   

19.
文摘     
宗教研究与创新意识金泽在2007年6月26日《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上发表文章《宗教研究与创新意识》。作者认为,全面研究宗教在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在创新。这一研究能否为党和政府、为社会各界提供一套较有价值的理论和战略谋划,关键在于它能够提出哪些新问题、新思路和新策略,在于将国内外的一切经验和优秀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的宗教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结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三个  相似文献   

20.
一夫 《佛教文化》2009,(5):26-28
公元1世纪,佛教形成了大乘、小乘两大派别。大乘传入我国后,又分为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前五宗来自天竺(今印度),后两宗为我国僧人所创。南北朝萧梁天监(502—519)年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我国创立禅宗,从此禅宗作为主要宗派在我国流传,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后传法慧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