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唐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络绎不绝,他们取经学禅,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日本入唐求法僧对日本禅宗的影响,对研究和认识入唐求法僧以及日本佛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入唐僧最澄和圆仁学习以及接触的中国禅来考察其对日本禅宗的影响,认为最澄和圆仁对禅宗在日本的确立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净土门主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总裁中村康隆长老法鉴:接奉大函,备承关注,至深感谢。对函中所述,同感忧虑。自公元五世纪中叶,佛教从中国东传日本以来,中日佛教界已有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友好交流历史。鉴真、隐元应邀东渡,开辟了日本律宗和黄檗宗。最澄、空海入唐,荣西、道元入宋求法回国后创立了天台、真言、临济、曹洞等宗。法然上人虽未亲莅中国,仍尊善导大师为高祖;亲鸾圣人亦拜昙鸾、道绰、善导等为“七高祖”。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以来,一直积极致力于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一九五二年十月,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  相似文献   

4.
弘法大师空海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和传教大师最澄在九世纪初同时入唐求法。回国以后,最澄创立了日本天台宗,空海创立了日本真言宗,被称为日本平安时代两大宗派。空海入唐之前,曾专攻中国古典,汉文造诣很深,并以书法著名。入唐以后,在长安青龙寺师事惠果和尚,传承了金、胎两部大法。不久惠果圆寂,他受同门之托(一说因宪宗之敕),撰书了《惠果和尚之碑》。唐末天下大乱,长安都城被毁,青龙寺亦无存,惠果和尚之碑遂失其所在。幸其碑文为空海携归日本,收录于空海所著《遍照发挥性灵集》(汉文)。为纪念弘法大师“入定”  相似文献   

5.
“唐决”是记载古代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中国文化和平向外传播的生动案例,见证了中日两国纵贯千年的文明互鉴。湛然的“无情有性”思想随着最澄入唐求法而东传至日本,引发了日本天台宗的疑问和探讨。“唐决”记载了中日天台僧人对于“无情有性”思想的不同理解和阐释,由于日本天台宗的主张未曾获得中国天台僧人的认可,“无情有性”思想在日本融合其他思想后发展为“草木成佛”思想。双方对于“无情有性”思想的各自关注可谓“性实同源”,而在传承过程中各自分途则是“形同异域”。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应日本京都清凉寺住持鹈饲光顺长老的邀请,中国佛协理事传印法师于1986年11月6日至12日赴日参加“京都清凉寺释迦旃檀像渡日一千年纪念法会”,并进行友好访问。清凉寺的这尊释迦旃檀像,是由入宋日僧奝然于公元986年从中国携回日本的,后来一直供奉在清凉寺。现已被定为日本“国宝”。传印法师代表中国佛协向清凉寺赠送了礼品,转交了赵会长的信函及为这次千年盛会撰写的三首  相似文献   

7.
公元八○四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法师(传教大师)随日本遣唐使来我国天台山,从国清寺道邃禅师和佛陇寺行满座主习天台教观。学成后回国,在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尊奉我国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及其传人道邃、行满大师为宗祖。一九八○年,日本天台宗怀着对祖师报恩的心愿,提出在我国天台山国清寺建立智者大师、传教大师和行满、道邃大师的显彰碑。为了纪念中日友好的先驱者和增进两国佛教界的友谊,中国佛教协会决定随喜日本天台宗的这一殊胜功德,并商定在显彰碑落成时共同举行揭幕报恩法会。  相似文献   

8.
由日本日莲宗奉献的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尊像的开光仪式,四月十三日在陕两户县草堂寺隆重举行。鸠摩罗什(344—413)是我国后秦(约当东晋)时期从西域来长安的一位译经大师。他在当时的逍遥园大寺中译出了《妙法莲华经》七卷,其后天台宗即以什译《法华》为宗典;公元804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767—822)来我国游学,在天台山从道邃、行满二法师习天台救观,归国后在比睿山正式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七百年前,日莲(1222—1282)上人出世,在睿山学天台宗义,于公元1253年专依什译《法华经》建立日莲宗。今年是日莲上人圆  相似文献   

9.
在去年隐元禅师诞生400周年的时候,中日两国佛教界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我国唐代,先有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传戒,后有日本空海、最澄入唐求法。继之,荣西、道元入宋,又弘禅扶桑。明末清初,隐元禅师振一代禅风,植黄檗文化于东瀛。隐元禅师的东渡和黄檗宗开宗,对日本近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日本禅宗史和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盛事。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可以追溯到一千几百年前,通过佛教的交流将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以鉴真和尚为首的中国历代高僧“为是法事,不惜身命”.漂洋过海.来到扶桑,带来了许多佛教经典,将完整的戒律和纯正的佛法传到日本。日本的学僧也屡到中国求法。其中最澄上人(767-822)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随智级禅师学习教法,归国后在比教山开创了日本天台宗。现在日本主要佛教宗派的创始人都曾在比乘山修习过,然后踏着最澄的足迹赴华求法,为日中佛教的友好交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不仅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卢江良 《法音》2022,(6):70-72
<正>在临海城内巾子山麓和灵江之畔,有一座距今近1300年历史的寺院。据载,唐代高僧鉴真第四次东渡扶桑弘法前暂住在这里。而随鉴真“四渡造舟,五次入海”“始终六渡,经逾十二年”的弟子思托,更是在这里驻锡了近十年。日本高僧最澄也曾在这里参谒天台九祖道邃(727-826)求学佛法,归国后创立了日本天台宗。这座佛教古刹,同时也是日本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不仅在古代佛教“海丝之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桥梁,它就是龙兴寺。  相似文献   

12.
安田暎胤  任永生 《法音》2000,(12):14-19
一、日本佛教的源流和奈良的佛教寺院  药师寺建于公元680年,是由天武天皇发愿而建的国家官寺。奈良时代,日本从中国传入六个佛教宗派(三论宗、法相宗、俱舍宗、华严宗、成实宗、律宗),被称为“南都六宗”。其中,法相宗以唯识教典为所依经典,这些经典是日本留学僧们四次入唐求法请到日本的。其第一传为道昭(629—700),第二传为智通、智达。道昭于653年,智通和智达于658年分别入唐,共同从玄奘三藏受学唯识教义后回国。第三传为智凰和智雄,第四传为玄昉。智凰和智雄于703年、玄昉于735年入唐,从法相宗第三祖智周(668—723)…  相似文献   

13.
日本 公元二八五年,百济博士王仁渡海到日本,带去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这是孔子学说传入日本之始。 公元七世纪,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除了第二条外,多为儒家思想。如第一条便是“和为贵”。大化革新和大宝令的内容,有许多也是以孔子思想为根据。  相似文献   

14.
应重新评价徐福之东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上有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事,至今犹被后人视之为“谜”。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时方士徐福出海“求仙药”去而不返的事,便是千古留下的“谜”之一。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佛教鉴真大和尚历经波折艰险,把盛唐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颂扬。明成祖、宣宗时,自永乐至宣德(公元1403至1435)年间,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七下南洋,招谕三十余国,播下友谊的种子,受到了后人的赞誉。公元1492年,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哥伦布率小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五百年后的今天,犹为世界航海界及史学界所纪念。可是,早在公元前219年,方士  相似文献   

15.
慈觉大师,俗姓壬生氏,名圆仁,日本下野国都贺郡(今枥木县)人。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794年)生,清和朝贞观六年(864年)入寂,终年七十岁。圆仁自幼诵读经典,倾心佛乘。十五岁去比睿山,师事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勤学苦修,成绩卓著。三十岁时承师遗业,在比睿山设立大乘圆顿戒坛,弘扬佛法,成为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四十五岁时,携带延历寺未决天台教义三十条入唐,先后到杨州、五台山、长安等地求法请益,  相似文献   

16.
戒律东传是唐朝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菩萨戒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还经海上丝绸之路流传至韩国、日本。中日两国僧侣在菩萨戒传入日本的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鉴真东渡缘于弘扬戒律,不仅成功创建日本律宗,成为律宗初祖,还广授菩萨戒,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最澄入唐求法,回国后创建日本天台宗,一生致力于弘扬菩萨戒,不仅促成大乘戒坛的建立,还明确提出大乘律宗概念,设计出天台宗菩萨戒的师资传承谱系,使菩萨戒在日本得以兴盛,进而改变了日本的戒律传统和佛教发展方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日莲对《法华经》“一念三千”的继承(日)渡边宝阳序《法华经》经过中国传到日本以后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圣德太子著《法华义疏》,传教大师最澄著《法华秀句》及其它种种著述,还有他们门下的许多著作,都如实地反映《法华经》在日本的流传情况。并且受此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圆仁(793~864)俗姓壬生氏,日本下野都贺郡(今枥木县)人.生于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幼时在家乡大慈恩寺从广智法师出家.广智是唐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法的第三代弟子,鉴真的弟子多长于汉学诗文,对古代日本汉学的发展很有影响,因此圆仁在出家以后就在间接地受到中日佛教文化的熏习.这些师承关系是圆仁后来在弘传显密教义能有重大成就的增上因缘.圆仁十五岁到日本佛教圣地京都府滋贺县比睿山师事日本天台宗(亦称法华宗)的开宗大师最澄,813年圆仁以"遮那照"得度.他在澄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6,(3)
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三周年之际,日本《中外日报》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发表了从日本奈良时代到室町时代(即我国唐代到明代)两国著名高僧互相往来、从事佛教文化交流的简要情况。兹译介如下,供读者参考。来华的日本高僧一、入唐僧道昭奈良元兴寺僧人,公元六五三年入唐。曾在长安大慈恩寺从玄奘学法相唯  相似文献   

20.
鉴山寺位于广西阳朔县城碧莲峰东北麓,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阳朔县内最早的古寺,原名临江寺,最初只是一座很小的庙,后因鉴真大师而更名。鉴山寺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时间绵延长达1200余年,1916年毁于战乱,直到1997年经多方捐资,在原址上重建。“鉴山”二字,表达了对鉴真大和尚一生弘扬佛法奋发进取精神的怀念。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日本遣僧人荣睿、普照等至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请他东渡日本传法,鉴真慨然允诺。于天宝2年(公元743年)至7年(公元748年),先后5次东渡日本,均遭失败,最后一次最为惨重,途遇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