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经商办企业的"文化资本"。当代儒商,就是尊敬儒家先师孔子、践行儒家管理理念、弘扬儒家伦理精神、承担儒家历史使命的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的儒商实践超越了西方管理理论的教条,开拓了世界管理学发展的新视野,在企业的组织、管理、经营、领导等方面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李春秋儒家伦理,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土地上,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起来,以汉民族为主要载体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伟大作用,对东方乃至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并没有形成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也不可能真正"罢黜百家",但"儒家居于思想主导地位是实在的"(1)。儒家教育逐渐渗透于中国人的思想中,其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理雅各作为一名深谙中国文化的西方传教士,对儒家孝道传承、中国女子教育、科举制提出了比较尖锐的意见,其观点有偏颇之处,但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研究,开发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增进中国社会和民众对孔子、儒家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情与了解,适应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近日成立孔子研究基金会和学术管理机构孔子研究院。  相似文献   

5.
康鄢 《中国宗教》2023,(10):78-79
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文化相融合,经长期发展,最终演化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舞蹈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承、融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冯波 《周易研究》2022,(5):16-27
晚期梁漱溟尝试通过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解决他早期文化观中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问题。由此梁漱溟实际上建构了一种“儒家马克思主义”,即儒家思想框架下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阐释。首先,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同属于文化第二路向,因此有两相结合、会通的可能性;其次,只有通过与经历了现代化的第二路向文化即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前现代的儒家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最后,儒家“仁”的思想可以作为批判西方现代化问题的道德规范性标准,儒家的伦理本位思想被他用来阐释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文化早熟”的论断、对“仁”的超历史理解有一定的理论缺陷,但晚期梁漱溟的“儒家马克思主义”在丰富今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解,以及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咨询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怀斌 《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
儒家思想曾居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鉴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对心理健康作用的必然性,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应当充分关注。文章强调,不宜刻板化否定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基于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文章初步讨论了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可能有贡献的9个领域:人生意义、应对、生死教育、哀伤辅导、心理调节、人际认知、社会生活技能、人格发展、心理咨询技术等。进而,讨论了以儒家思想为资源,以心理学为目的,通过整理和发现、发展、操作化和验证等环节,构建儒家心理咨询学说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梁绪敏  贾继海 《管子学刊》2013,(4):69-71,90
曾子是传播孔子儒家学说的关键人物之一。如果没有曾子的努力,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学说的传播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儒家文化的发展中,曾子的贡献是巨大的。曾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有其发展和建树,为包括儒家精神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在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大背景下,为应对因"西化"引发的道德和认同危机,新加坡政府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推行"儒家伦理"教育,旨在以儒家思想重新唤起社会的道德伦理,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编撰成课本在学校里当成道德科目教材的国家,新加坡汲取儒家思想精华作为道德教育资源的具体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根据研究主题及关注重点的不同,分别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三个时期,对学界关于"儒家伦理"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考察,力图在探寻新加坡道德教育规律的同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至今几乎是一个空白,其实元代理学伦理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理学之北传而后传布于全国,普及中华各民族居住区域是在元代实现的。另外,宋代理学走出书斋而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并由此变为通俗化和普遍化的理学也是在元代实现的。许衡为元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典型的贡献,他的很多遗作都对理学伦理思想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发。在许衡的理学伦理思想中,特别对儒家的"修身"提出了二个颇具特色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黄兴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强调伦理道德在政权和政党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倡导政治伦理化;诚挚的爱国之心是黄兴政治伦理思想的主体;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是黄兴政治伦理思想的外在表现;“为大多数人谋幸福”是黄兴政治伦理思想实践的理想境界。黄兴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是糅合了中西伦理文化的优点;二是将改造国民社会心理与建设国家统一起来;三是鲜明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从道德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换——梁启超《新民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新民说》是对以《大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新民”思想的改造和发展。他以民权、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公德”代替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私德” ,用中西文化中的优秀道德传统构建新国民 ,实现了从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旧道德向以权利为本位的新道德的转换 ,“旧国民”向“新国民”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张怀承 《伦理学研究》2003,(6):28-34,67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发展到明中叶出现了反映当时市民社会道德要求的新的因素,这些因素从传统伦理道德中引发出所谓叛逆的学说,从而导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危机。这一发展倾向,是从中兴理学的王守仁开始,至其后学泰州学派而发展到极端。它导致了传统道德的失范、伦理思想对生活的贴近和对工商市民道德要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诸子之学皆渊源于《易》。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以此为参照,考诸《易经》,不难发现,儒家思想的许多内容,如和合精神、仁政思想、民本思想、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思想等,皆可在《易经》中见其端绪。  相似文献   

16.
儒学将伦理学与哲学相结合 ,探讨道德的本体、本原问题 ,试图为伦理道德提供一个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基础。如何评价儒学的这一探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e essay i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tact of European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though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y influenced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secularism, which became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he Western Enlightenment. The first part examines how knowing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Confucian ethics has questioned biblical chronology and undermined faith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morality. These allegations were afterwards countered by reinterpreting Confucianism as crypto-monotheism. I will argue this debate has contributed to the birth of secular philosophy of history, which put an end to the Enlightenment Sinophilism. Throughout those changes in the image of China, nothing but an image was discussed: as it would be presented on a basis of the thought of Wang Fuzhi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kaozheng考證 movement, the encounter with the contemporaries of the Westerners would have opened a real dialogue.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人道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康有为用人道主义思想否定了封建道德纲常对人的束缚 ,但并不否定儒学 ,而是认为用人道主义阐释的儒学是真正孔子儒学。过去一般认为康有为这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 ,其实不完全如此 ,康有为实际上是用人道主义改造传统儒学 ,试图使儒学在近代蜕变为人道主义化的新形态儒学。同时 ,康有为也用传统儒学改造了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否定了西方人道主义中的个人主义观念。康有为的这些思想代表着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特点 ,显示了人道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在近代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proposed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n the matter of virtue from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angles. It concentrates on three different schools of thought coming from the West and the East and their respective concepts of virtue. These schools of thought and the therewith-associated personalities and work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re Aristotelian virtue ethics,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The paper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Nicomachean Ethics (NE) by Aristotle, the Analects belonging to Confucianism, and the Dao De Jing coming from Daoism.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jor parts. First, the concept of virtue of each school is outlin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concrete virtues as such according to each school are explained. In the third part, these virtues are then applied in specific business contexts like business practice, corporate culture and leadership, illuminating each school’s characteristic approach. The paper closes with a summary and conclusion. In the conclusion the paper outlines differences as well as similarities between Aristotelian and Confucian virtue ethics. Yet, the author generally takes a critical stance towards comparisons merely for the sake of finding similarities. Particularly between Aristotelian and Confucian virtue ethic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it comes to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se schools, wh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 Besides, even within Chinese philosophy there are alread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it comes to concepts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周公在早找其统治权威的道德基础的过程中,提出了“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命题,其中蕴涵教的“天”、“君”、“民”且互动关系,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初思想家的积极努力,及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最终演绎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政治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