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孟尝君     
孟尝君名田文,是战国时期的齐国贵族,曾袭其父田婴的封爵,被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故称薛公,号孟尝君。他曾相齐多年,后又相魏,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与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然而,后人对于孟尝君的评价却又存在着一定分歧,如荀子称他为“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卹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的“篡臣”(《荀子·臣道》);而司马迁则说他  相似文献   

2.
徐建勇  王成 《孔子研究》2023,(5):34-43+157
胡安国对《春秋》经文的注解,深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在《春秋传》中,他不但指出《春秋》“以三纲为本,以民事为要”,而且反复劝谏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方可邦宁。一是“重民力,役有时”。对于《春秋》经文中书写记载的民间徭役、军事演练和操习等事,胡《传》主张人君不仅要慎用、爱惜和保存民力,更要用民以时,不可肆意侵占农时。二是“急民事,谨天灾”。胡《传》常通过“天人感应”的天灾谴告说,告诫人君要心系民事,重视和关心民生民命。三是“赋税任其宜”。民之税赋方面,胡《传》以轻征薄敛为原则,认为国家应当根据不同时宜对民征收与返还,以恤民隐。  相似文献   

3.
十一、十二董狐、齐太史 董狐、齐太史,春秋时期晋国和齐国的史官。文天祥《正气歌》中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歌颂他们秉笔直书、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公元前607年晋国正卿赵盾的弟弟赵穿杀了晋灵公。国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公”。赵盾称冤。董狐说:“子为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应赵穿之招而返)不讨贼,则志同(与赵穿同),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见《谷梁传宣公二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督化家庭,对许多信徒来说恐怕是如何与不信的家人相处这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不可勉强不信的家人改变信仰,我们应该为不信的家人祷告,要用好行为为主的福音作见证。以下两篇均为作者个人的体会谈,可作参考。“基督为我家之主”,是否仅指全家信主的家庭?当然不是。基督既是宇宙之主,他当然也是每一个家庭的主,这既是一种信心,也是一种交托。  相似文献   

5.
葛洪,字稚川,号抱扑子。丹阳句容人。他是我国晋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又是道教著名的代表人物。 葛洪出身于仕宦之家,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为坚持学习,常砍柴换取纸墨,终于学富五车,下笔千言,才学过人。他特别喜爱神仙道术,曾说:“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寒难》)。意思是说,人们生命的长短,是由天上的星宿决定,命属生星,其人必好仙道,得长生;命属死星,其人不信仙道,不得长生。  相似文献   

6.
刘娟 《现代哲学》2020,(2):142-147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生赏善,以死罚恶的“神治”管理,以确保好人长生无恙、恶人短命遭殃。世人想要长生,必须遵循神诫,多行善举。在这个过程中,长生带有伦理性,实现了其在宗教政治中的重新定位。这解释了早期天师道以宗教治病为主要救赎内容,以组织管理道民的“命籍”“命信”来安排教区活动的原因。疾病、“命籍”(生死簿)、“命信”(与神相盟的信物)皆是涉及人的生死之具,是神管理人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道教借助长生信仰进行“神治”,以安排公共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师道教团以政教合一的“神治”方式,同样实现了世俗政府“治理民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梁涛先生“《大学》早出新证”一文有几个疑点。其一,梁文说:“在《中庸》中也有多处文字与‘修、齐、治、平’的思想相近,如: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第二十章)①按《孟子》中有一段文字几乎完全与此相同: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  相似文献   

8.
道教镇山护庙神王灵官,神位虽不高,来历却非凡。相传,他原是“封神榜”上有名的雷部二十四天君之一的王变天君,天上人间,经历几番磨炼之后,到了宋代拜萨守坚真人为师,才成为道教护法神的。当初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封神时,给雷部诸天君规定的职责是:行云布雨,万物托以长养;诛逆除奸,善恶由之祸福。这雷部的统帅则是忠心赤胆、无私无畏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闻仲太师。他对部属要求极严,所以诸天君一年到头,周而复始、昼夜不息地巡视天下,洞幽烛微,赏善罚恶,异常辛劳;世上不忠  相似文献   

9.
属灵     
《天风》1994,(7):42-43
教会生活中也许你不难听见这样的话:“啊!那人真属灵。”或“唉!这个不属灵。” 本来,人皆为神按自己形象所造而成为“有灵的活人”。尤其是当一个信徒依赖主的宝血得蒙救赎而成为神的儿女时,他应该已经就是一个属灵的人了。但这仅是就地位而言,而我们通常讲的“属灵”与“不属灵”所指的是信徒灵命生活的实际表现情形。 属灵的人既已接受那被钉死。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不走巴兰路     
巴兰作耶和华的先知,言语上也“传说上帝的话语”。他“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过耶和华上帝的命”,然而他在巴勒的“卦金”与“极大的尊荣”利诱下坠落了,变耶和华的先知为“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成了一块诱人犯罪的绊脚石(参见民数记22—25章)  相似文献   

12.
读者信箱     
《天风》1994,(6)
麦基洗德是什么人? 编辑同工: 我有一个问题,我很不理解,希伯来书七章说到麦基洗德这个人,“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上帝的儿子相似”。我实在不理解,他无父无母是从哪里来的呢?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又是什么意思呢?只有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为何说他是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呢?我知识太少,请编辑部的哥哥、姐姐给我解答。 云南宣威 吕奉珍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生死观主要包含了"生死有命"、"死非其命"、"未知生,焉知死"以及"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四个维度。死亡之"有命",是指死亡乃每个人所无法回避的自然终结。但是孔子强调的是,即使是死亡,也应为"得命"之死而避免"非命"之亡。生死之命虽然具有必然性,但是惟有"死得其命",才能实现生命的本然意义。孔子探求的是必死之生命应当如何走向死亡的这个过程。通过规定生命的本然内涵和使命意义,"闻道"之生命最终实现了对必然性死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生死观主要包含了"生死有命"、"死非其命"、"未知生,焉知死"以及"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四个维度。死亡之"有命",是指死亡乃每个人所无法回避的自然终结。但是孔子强调的是,即使是死亡,也应为"得命"之死而避免"非命"之亡。生死之命虽然具有必然性,但是惟有"死得其命",才能实现生命的本然意义。孔子探求的是必死之生命应当如何走向死亡的这个过程。通过规定生命的本然内涵和使命意义,"闻道"之生命最终实现了对必然性死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值年太岁就是道教的岁神 ,民间称六十甲子。古代术数家以木星运行十二年为一周天 ,将黄道分为十二等份 ,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为岁名 ,称岁阴 ,又配以十岁阳 ,由甲子、乙丑按天干地支排下去 ,一直排到壬戌、癸亥共六十位太岁神。他们按岁轮值 ,一岁一个主宰 ,被称为值年太岁 ,执掌人间祸福 ,俗称岁君。岁君所在的方位以及与之相反的方位都属于凶方 ,所忌甚多。太岁神是众煞之主 ,只要太岁在 ,诸神不敢挡。《黄帝经》说 :“太岁所在之辰 ,必不可犯”。汉朝王充《论衡·难岁》 :“方今行道路者 ,暴死仆死 ,何以知非触遇太岁之出也 ?”“且太岁 ,天…  相似文献   

16.
一、“吴牛喘月”答案满奋自认为面临一个二难推理: 如果靠北窗去坐,就会受风寒;如果不靠北窗去坐,就会违抗皇命。或者靠北窗去坐,或者不靠北窗去坐,所以,或者受风寒,或者违抗皇命。这是一个复杂构成式的二难推理。一个真实而正确的(有效的)二难推理其假言前提必须真,不能犯有强加条件、混淆条件关系的错误。其选言前提不能遗漏必要的选言肢。其推理过程不  相似文献   

17.
管子尚侈说,由来已久。孔子就批评管子不俭,他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在孔子看来,管仲不仅不俭,还不知礼。“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邦君有的管仲也有,不该享有而享有,不仅是不知礼,也应该是“侈”的一种表现。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侈”不容置疑,但齐国人不以为然。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得就直言不讳了,“晏子俭矣,夷吾则侈”。自  相似文献   

18.
一、在“究元决疑”的生命进路上一个在十八、九岁时两度“几取自杀”的人,过了三十年,在一次历险后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漱溟最近文录》,中华正气出版社1944年版,第69页)这几近狂易的精神情态在常人看来是可笑的,而且即使是与之相知颇深的熊十力,也致书以“发疯”、“狂妄”相讥评。然而,它终是梁漱溟独异生命格范的真切表露。他回答他的朋友说:“狂则有之,疯则未也”。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607年9月的一天,晋国的执政正卿赵盾突然接到晋灵公的邀请,请他到宫中饮酒。晋灵公是襄公之子,是赵盾拥立的国君。但令赵盾意想不到的是,晋灵公却不行君道,一味宠任屠岸贾,不仅以重税来满足其奢侈的生活,而且视人命如儿戏,致使民不聊生,国势日衰。赵盾苦口婆心地多次劝谏,没能让晋灵公幡然悔悟,反使晋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5,(4):41-41
“生为一切物命之所爱.死为一切物命之所悲”,爱惜生命、救苦救难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