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音》2015,(3)
<正>鸠摩罗什入关是中国佛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汉地的短短十余年里,鸠摩罗什重译了大小品《般若》、《法华》等大乘经典,并系统地翻译了"以为心要"的大乘中观论书。借由他传承的般若三论之学,修正了两晋以来中国僧人对于"空"的理解;重译的《法华》、《维摩》等重要大乘经典,成为了中国大乘佛教研究和发展的奠基作品;其所翻译的《成实论》,在南朝掀起了研究的热潮……然而,根据僧传记载,这样一位载誉当时,又得到  相似文献   

2.
鸠摩罗什的“诸法实相”论──据僧肇《注维摩诘经》的罗什译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杨曾文鸠摩罗什(344—413年)是中国后秦时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学者。他从后秦弘始三年(401)到长安,到弘始十五年去世,前后11年多时间,共译佛经35部...  相似文献   

3.
僧睿所撰<大品经序>介绍了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一些情况,指出鸠摩罗什译出此经后在翻译<大智度论>的过程中继续修改此经,并以9对词语为例谈及鸠摩罗什翻译及修订此经时所作的语言创新.但是,僧睿<大品经序>的记载同今存相关汉文佛典的实际用语并不完全一致,它同僧祐<出三藏记集>的相关记载也有出入.调查表明,同为鸠摩罗什主译而成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大智度论>部分用语彼此有别,今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可能并非鸠摩罗什心目中的最后定稿;诸多材料显示,今存汉译佛典和中土佛教撰述都有可能在传抄过程中失真.  相似文献   

4.
僧肇是我国东晋时代关中著名的佛教理论家、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后世尝以什、肇并称,足见其地位之尊、影响之大。僧肇的传世名作《肇论》,思想深邃,思辨性极强,而且文辞优美,颇为后代僧俗文人所推崇。尽管僧肇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却领会了魏晋玄学的存在本质论,学会了鸠摩罗什传译的龙树系中观空宗的哲学思辨,并且又“不落两边”、“不离两边”,将二者加以融汇贯通,创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佛教哲学体系,从  相似文献   

5.
《维摩诘所说经》是大乘经中又一部很有影响的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此经一译再译,先后有七种译本,现存的有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六卷。其中以姚秦弘始八年(406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译出的《维摩诘所说经》最著名。此经译出之后,备受中国佛教学界的重视,疏注此经的著作层出不穷,不下三四十种,其作者中的许多人都是影响一代的名僧,如南北朝时代的僧肇,道生;隋代的净影寺慧远,中国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唐初名僧、三论完的创始人吉…  相似文献   

6.
吴丹 《法音》2009,(1):12-15
东晋时期,长安和庐山是我国两大佛教中心,鸠摩罗什和慧远分别是当时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佛教巨子。慧远和鸠摩罗什保持联系十多年,使南北两地佛教学术频繁交流,这不仅直接推动了当时佛教的流传,而且对于尔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学派和宗派的形成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乘大义章》正是鸠摩罗什和慧远这两位大师关于大乘要义的多次书面讨论的结集,而其中慧远和罗什关于"法身"问题讨论几乎占了全文的一半篇幅。  相似文献   

7.
僧肇之学 ,远承印度高僧龙树中观之论 ,吸纳老、庄、玄学 ,精阐大乘中观般若学之旨 ,被鸠摩罗什誉为“解空第一者” ,僧肇因而成为印度佛学中国化的关键人物。今据《肇论》(下引只注篇名 ) ,对其般若学再做探讨 ,欢迎方家匡正。一、非有非无、不落两边的“不真空论”非有非无 ,非真非俗 ,不落两边 ,想入“非非” ,诸如此类否定性思维方法 ,是僧肇般若学阐发大乘空义的根本特色。《不真空论》开宗明义云 :“夫至虚无生者 ,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 ,有物之宗极也。自非圣明特达 ,何能契神于有无之间哉 ?是以至人通神心于无穷 ,穷所不能滞 ;极耳目…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实生活的思考─—鸠摩罗什译本的特征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院院长中村元一、鸠摩罗什的思想特征──《维摩经》汉译方法考证(一)序言众所周知,鸠摩罗什在汉译佛教经典时,并未忠实地翻译了原文,或是大篇幅地改本文之二、三部分,基本按原文发表,未核对原经...  相似文献   

9.
鸠摩罗什是东晋十六国时代的著名佛经翻译家,大乘佛教观学派哲学家。鸠摩罗什一生的业绩主要有二项:一是翻译佛典,二是培养弟子。鸠摩罗什翻译佛典的数量,现存为39部,313卷。译本的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大乘佛教经、论、律的多方面内容。鸠摩罗什的翻译佛经水平也是上乘的,这主要表现在译本的内容和文体两个方面。他在新译中准确地体现了大乘的缘起性空思想,纠正了旧译的缺陷,廓清了长期来人们对般苦思想的异解、争论。在翻译的文体上,鸠摩罗什也一变以前的朴拙古风,运用达意的译法,文词典丽昂畅,易于理解。鸠摩罗什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大智度论》中的宇宙观与佛陀观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所长、佛教大学教授山雄一一、宇宙之构造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的特色之一,是在将大乘佛教的宇宙观,与小乘佛教、特别是说一切有部的宇宙观做比较讲述这一点上,不论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因其宇宙观皆各与其佛陀...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6月15日,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日莲宗国际佛教亲交会会长加藤日晖为团长、理事长持田贯宣为秘书长的日本日莲宗国际佛教亲交会访华团一行36人来访,在西安郊外的草堂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法会。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西南三十公里的户县圭峰山下,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之所。鸠摩罗什在此译出大量重要佛典,对汉语系佛教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的《妙法莲华经》成为后来天台宗的理论基础和日本日莲宗创建的主要根据。  1982年,日莲宗捐资雕制了“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尊像”,4月13日,日莲宗鸠摩罗什显彰会一行54人与中方僧众在…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龟兹和焉耆曾起过中介作用。鸠摩罗什前,龟兹佛教已进入前期鼎盛,此时统治龟兹的是小乘律。鸠摩罗什学问由小乘转为大乘,是其一生极为重要的关头,这期间,龟兹戒律也转为大乘,此为罗什影响所致。在说服其师归依大乘后,罗什渐“道流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依然兴盛,只是龟兹已渐转为小乘律天下了。鸠摩罗什曾非常向往中原,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明生 《佛学研究》2004,(1):6-10
今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著名佛教翻译家、文化巨人、后秦高僧鸠摩罗什诞辰1660周年。中日两国佛教界在中国古都西安举行以“鸠摩罗什译经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为题的佛教学术会议,回顾和缅怀鸠摩罗什的光辉事迹,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现存鸠摩罗什、菩提流支、真谛、笈多、玄奘和真谛等六种汉译本。菩提流支译本是《金刚经》的第一个重译本。因为有鸠摩罗什和玄奘两位译经巨匠的译本,菩提流支译本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被看作是与鸠摩罗什差异不大而无新意的译作。但通过梵汉对勘与同经异译的比较可知,鸠摩罗什译本表现出明显的归化翻译特征,菩提流支的译本则表现出相对较为明显的异化翻译特征,在翻译上尊重佛经原典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保存了印度文化的特征,务求译出与佛教教义及礼俗相关的内容。菩提流支译本已经对鸠摩罗什的归化翻译方法进行了修改,这种修改得到了玄奘的认可与承继。  相似文献   

15.
东晋十六国后秦时代的高僧鸠摩罗什,是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著名译经家.长期以来,学界对其生平事迹的了解和研究,仅仅局限于以《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为代表汉文史籍的记载.而在《红史》等藏文史籍之中,同样留下了鸠摩罗什的重要历史信息.通过对汉藏文献记载的综合考察,有关鸠摩罗什生平的一些隐而不显的关节,诸如吕光西征之议源出何人、鸠摩罗什生年的歧异所在、鸠摩罗什之死的政治隐曲等单一汉文史料无从定谳的问题,变得更形清晰和真切起来.通过以上讨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汉藏文佛教史料各自特点与优长的认识,而且为二者之间更为广泛的比较研究开辟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乘大义章》析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杜继文鸠摩罗什与慧远的友情是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佳话。陆澄撰《法论目录》,列二人就佛教义理的问答18项,后人略作调整,辑为《大乘大义章》①一般认为,这是罗什与慧远辨析名相、证解微义之作,不能由此显示佛法...  相似文献   

17.
鸠摩罗什与姚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鸠摩罗什与姚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前期的著名佛学大师和译经大师,在西域诸名僧中最受中原人士的欢迎和尊敬,在历史上他的名声传颂不绝,至今仍不衰减,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只有唐代玄类法师可与相比。罗什一生的主要成就在译经,他主持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了《大智度论》之传译对鸠摩罗什、僧肇等《注维摩诘所说经》的具体影响,认为《大智度论》是《注维摩诘所说经》释经材料的重要来源。《注维摩诘所说经》对《大智度论》的征引不仅推动了般若学说在南方的讲说和传播,且对佛经义疏体的兴盛有助推之功。其解经例引故事以阐经义的方法,开启了东晋庐山慧远唱导"升座说法,或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之先河。唐代敦煌佛教讲经文"说缘喻"也是此种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东晋时期慧远与鸠摩罗什的书信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佛教的“法身”。确立“法身”是“有”,对于慧远,是中土思维的角度确立信仰目标的基础,但也因此与佛教经典的表述冲突,产生了困惑,从而向鸠摩罗什请教。佛法有证法和教法两个方面,慧远从教法上感受到的理解困难需要在证法意义上消解。鸠摩罗什则通过中观系统的教法以善巧方便沟通证法来解决慧远以及普通信众当下的理解困境,只是这种义理的澄清在知识结构上不同于玄学思维的体用、有无、形神等二元对立的模式,文章依照《大乘大义章》前两章内容分别解析慧远和鸠摩罗什的法身观,由此进一步推论汉传佛教在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上,中印佛学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以经典和修证互动的方式推动着人间佛教的发展。同时也辅证了善巧方便对于全面理解佛法本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鸠摩罗什和中国民族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黄夏年鸠摩罗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教学者、佛教理论家、佛经翻译家。去年是他诞生1650周年的日子,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新疆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