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日(农历十月十三日),道教全真第一丛林、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按照道教全真派的传统规仪,在这天举行了新任方丈王理仙大师升座典礼。为了更好地管理全真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恢复道教全真十方丛林的传统职称,经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举荐,白云观民主管理委员会恭请,陕西西安市八仙宫王理仙道长荣升为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是日白云观内香烟缭绕,彩旗飘扬,全观道众及前来受戒的各地道友衣冠整齐,喜气洋洋。上午九点半,在古朴典雅的道教音乐声中,王理仙方丈在白云观监院黄信阳及全观道众的迎请下进入山门,依次进入灵官殿、玉皇殿。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道教女权思想和男女平等观的思想也一定会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作为一种积极的宗教文化传统,灌注到当代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中。2016年年底,中国道教协会在湖北武汉长春观举办了丙申坛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正式戒期28天。这次传戒,是全真派时隔14年来的第一坛传戒活动,可算是全国道教全真派的大事。全真派传戒,是全真十方丛林宫观德高望重的律师、方丈,向已  相似文献   

3.
道教十方丛林里讲究的“钟板常住”,是讲道教丛林以钟板为号令,召集道众以及报时、安排日常生活事务。钟板交接有严格的定制,名曰:“过钳锤”。钳是互相钳接,环环紧扣,混元一气,不紊不乱,雅静肃穆,为常住之仪范,故当慎行其事。钟鼓二楼设大殿前左右两方,古有“左钟右鼓”之称。清晨称“开静”,即打开一夜之沉静,晚上称“止静”,即停止一天之活动复归于宁静。清晨先击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击钟,故又称之“晨钟暮鼓”。道教宫观里的钟一般分大钟、报钟、忏钟、帝钟四种。忏钟、帝钟用于道场中,而大钟与报钟用于开静止静。古时的钟最初为竹、…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8月 2 2日至 9月 11日 ,千山五龙宫方丈升座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真派第三次传戒法会 ,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五龙宫隆重举行。本次入坛受大戒的弟子近 2 0 0人 ,受方便戒的弟子也有 2 0 0人左右 ,他们来自全国各名山宫观。8月 2 2日上午 9时 ,全体戒子、经乐师、八大师衣冠整齐 ,在五龙宫山门前列队恭迎王全林方丈入宫。王全林方丈在无量观监院王崇道引导和仪仗、经乐师、八大师、侍者的护持下 ,逐殿拈香礼拜后 ,在请堂举行了隆重的升座仪式。仪式后 ,在宫外广场举行了祝贺王方丈升座和开坛传戒庆典。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代表中国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常务委员、著名爱国宗教界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因病于2004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闵智亭1924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幼年因日寇侵华被迫辍学,由于家学渊源,喜读《留侯传》及陶渊明诗词,常有出世之想,于1941年2月入华山出家修道,宗奉全真华山派。1945年任八仙宫知客、行堂执事。1946年任武汉长春观高功、巡寮等执事。1947年任杭州玉皇山福星观知客,研习书画及古琴弹奏。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住西安八仙宫和华山玉泉院。其间积极参加学习和生产劳动,投身…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丛林,只要有禅堂、客堂、库房、衣寮等四大堂口,即可成为一寺庙道场;然而今日的寺院,不仅保有原来的寮口,更增设有佛堂、讲堂、教室、会议厅、交谊室、谈话室、图书馆、美术馆、抄经堂、往生堂、斋堂、寮房等,以符合现代弘法的需要。因此,今日寺院是多功能的,提供信徒多方面的服务,与信徒之间的关系密切,是:  相似文献   

7.
2000年前,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从此在中国大地繁衍生息,传播各地。作为佛教徒生活的基地——佛寺,无疑在中国佛教史I: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佛教缺少了一个院,印度佛教将不可能在中国存在下去,更谈不_[发展。在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军,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制度,宗教活动构成厂佛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主蛰内容,每个欲了解佛教的人,寺院是你必须去的地方。一、佛寺的管理制度汉地佛教寺院有一整套严格的丛林制度。方丈(什持)主管全寺事务,下设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四大班首指首座、西堂、后堂和堂_1。首座为全寺修行的模…  相似文献   

8.
我国寺院之钟,一般有大钟、殿钟和僧堂钟三种。其大钟系用来号令阖山之诸堂,即悬挂在钟楼内的钟。按照寺规,每日早晚及遇到法会时皆敲钟。《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因此,钟与鼓可算得上是佛教法器中的姊妹俩,因两者在寺院内所起的作用相似。尝考钟的历史起源很早,它本是古代乐器名,据《世本》谓“(亻垂)作钟”。按(亻垂)也有写成“垂”的,他是远古黄帝时代(相当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著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世本》还载:“无句作磬”,颜师古注《急就篇》说:“钟则以金,磐则以石,皆所用合乐也”。原来古人所说的金即铜,是钟悉用青铜制成(用铁制钟那是后来的事)。待佛教传入我国,钟与磐都成了寺庙中的法器,不过后者用铜铁制成,其形似钵,作法事念诵时鸣  相似文献   

9.
温金玉 《法音》2000,(5):42-42
本刊讯 4月 9日,山西省交城县千年古刹玄中寺张灯结彩,隆重举行根通法师晋院升座法会。阳春三月,晋汾之地已是草木吐翠、柳媚花明。石壁玄中,祥云遍布,翠柏环绕,古木清香。山门上由赵朴初会长亲笔题写的“净土古刹玄中寺”金字匾额在春阳的照耀下熠熠发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各界嘉宾及诸山长老、法师居士、四众善信数千人参加了升座法会。 上午9时,钟鼓齐鸣,佛乐声声,晋院升座仪式开始。四众弟子齐集大雄宝殿至山门之间的甬道两侧,持香列队。寺院班首执事率仪仗队至山门外,迎请新方丈晋院。一时钟椎板响,四众同声念…  相似文献   

10.
正一在禅宗初步形成的中唐时期,当时的禅宗僧众大多住在律寺。随着禅宗的发展,参学的僧人日渐增多,在律寺中多有不便,因此开始建立禅宗丛林。在起始阶段,禅宗丛林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仪式,故此,百丈怀海禅师(720-814)"于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归于善焉,乃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宋·赞宁:《宋高僧传·怀海传》)怀海折中大小乘戒律,因地制宜,制定禅院清规,设有法堂、僧堂、方丈等各种丛林制度,又规定僧人分别担任东序、寮元、堂主、化主等各种职务,这就是著名的"百丈清规"。(在宋代道原所撰的《景德传灯录》中题作《禅门规式》,世称"古清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2,(10):78-79
连片的虾塘,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欢快转动的增氧机,似乎在吟唱着对美好生活的赞叹;拔地而起的幢幢新楼,将岛屿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来到广东省徐闻县新寮岛的人,无不被岛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吸引。然而,有谁能想到,以前这里是一个"风吹沙滚滚,雨下白茫茫,客来不过夜,飞鸟不搭窝"的穷海岛。在新寮岛的发展中,凝聚着新寮镇基督教南寮教会的贡献和力量。一、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团结信徒奔小康南寮教会的信徒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教会不但不能自养,而且负债累累。教会传道人认识到,必须团结带领大家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起初,有些堂委会成员和信徒觉得教  相似文献   

12.
沈阳的著名道教宫观太清宫是龙门派在东北最大的十方丛林。位于沈河区西顺街北首。其开山祖师郭守真(道号弘阳子)之“遗蜕”亦曾埋藏在这里。自康熙二年癸卯(1665年)创建。迄今已有三百二十余年历吏。正殿中央供奉老子,左右配像为孔子与释迦牟尼,旁立站像左“灵官”,右“韦陀”;原名“三教堂”,以昭示全真道教最初之三教合一的教旨。据《奉天府承德县祠祀志》称:“三教堂在怀远门外,又称在外攘门外。有三殿三楹、经楼三楹、后殿三  相似文献   

13.
5月26日上午,上海,春风送爽。天公作美,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来自海内外道教界的诸山长老云集黄埔区大镜路239号,参加上海白云观迁建竣工暨神像开光庆典,共同见证上海道教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作为上海市道教重点活动场所,白云观是道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它不仅是上海道教的重要道场和教务中心,还是道教人才培养和文化研究的基地,上海道学院和道教文化研究室都设在白云观。长期以来,白云观作为近代上海有名的全真十方丛林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因此,这次新观竣工暨神像开光受到各界关注。前来参加庆典的不仅有香港、台湾同胞,还有远道前来的新…  相似文献   

14.
速览     
正新闻聚集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北京白云观举办冬学活动1月24日至30日,中国道教协会组织直属宫观北京白云观,举办以"树立全真形象,传承祖庭精神"为主题的冬季学习活动。道教十方丛林历来有春冬两季举行"官学"的传统。为贯彻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会见第十届理事会班子成员时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王作安在中国道教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大力匡正道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协会驻会班子会议研究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决定利用北京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宫观"闭观"、暂停对外开放的时机,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以进一步增强道众的学养、修行、持戒水平,提高道众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5.
佛言祖语     
《法音》2006,(8)
佛智谓水庵曰:住持之体有四焉,一道德、二言行、三仁义、四礼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仁义、礼法乃教之末也。无本不能立,无末不能成。先圣见学者不能自治,故建丛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统之。然则丛林之尊非为住持,四事丰美非为学者,皆以佛祖之道故。是以善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为堂者必先存仁义、遵礼法。故住持非学者不立,学者非住持不成。住持与学者,犹身之与臂,头之与足,大小适称而不悖,乃相须而行也。故曰:学者保于丛林,丛林保于道德。住持人无道德,则丛林将见其废矣。(实录)  相似文献   

16.
钟,梵语键稚(ghanta),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击木制的犍稚,在我国则代以铜钟。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说: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除结无有余。露地击键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虞之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筒中,被整理者题名为(唐虞之道)的一篇共包括29只简,竹简的形制和书体都与题为《忠信之道》的另一篇相同,所以可以肯定二篇之间应该有较密切的关系,以下,拟就精虞之道冲的几个小问题提出来讨论。一、《唐虞之道》与《尚书·尧典》郭店竹简与“六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六德》与《语丛一》中都曾提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表明“六经”作为一个整体至少在此时已经存在。除了象(五行)、(消衣)。《成之闻之》等篇直接称引《诗》、(书》以外,有些篇章虽未提及经典的名字,但其讨论的内…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有一处佛教丛林黄檗山万福寺。这座名山古刹,在明末清初,曾有一位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石僧隐元。他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在这里讲述的是中国临济宗第三十二世传人,日本黄檗宗创始人,隐元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艰难曲折经历。郑彩当场赋诗赠别:“汉国是非梦并休,横挑日月绕东洲。尺书投与蚊龙道,海莫惊涛驾比丘”。隐元挥笔回赠诗偈一道:“江头臂把泪沾衣,道义恩深忍难时。老叶苍黄飘格外,新英秀气发中枝。因缘会合能无累,言行相浮岂可移。暂离故山峰十二,碧天云净是归期”。船慢慢离开码头。隐元站立船头,举手向欢送人群告别,心中百感交集。故乡一草一木渐渐消失了。船行八天已入东海,海上天气骤变,巨大浪涛把隐元一行乘坐的“国姓爷”号船桅杆折断,船在海上团团转,船尾舱出现漏水,他们脱下衣服堵塞漏洞,与台风博斗三天三夜。隐元望着这群衣不敝体、衰弱不堪的弟子们,充满深深的怜意。自己在船头双手合十,祷告佛祖,保佑平安渡海。十二天以后海上风平浪静,众僧动手修复被台风摧坏的桅帆继续东去。第十三天进入日本海域,遇上两艘正在海上寻找他们的官船。当幕府官员登上“国姓爷”船时,日本人目瞪口呆,发现中国僧人大都奄奄一息,唯有隐元盘坐在舱内。此景此情,令幕府官员感动万分。立即送上食品和药品、抢救中国僧人,一面派人去长崎报告消息。日本安庆三年七月五日上午八点左右,人们才看清经常来长崎的郑成功的“国姓爷”船,船头站着中国僧人,顿时一片欢呼,“中国高僧隐元禅师来了!”下船后坐在轿子上,在幕府官员和僧人簇拥下,穿过参拜路旁的欢迎人群来到东明山兴福寺。隐元在兴福寺,受到逸然及寺僧盛情款待。这一消息很快传遍日本各地,众男女僧俗日夜参拜。1654年七月十八日,隐元第一次演法会,兴福寺内外跪满数千人僧众,聆听隐元讲《生命之流——业与轮回》,隐元讲三小时,他们跪听三小时,隐元广征博引(翻译)语言流利,说理透彻。众僧听了无不赞叹!隐元这次演法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长崎引起轰动。在日本的华人,华僧更是自豪地四处宣扬。日本各大寺院纷纷来信邀请前往演法。从长崎出发,沿途经常被热烈欢迎的僧众,拥进各寺院讲经,本来用不了多久即可到京都,竟拖了数月才到。公元1659年,日本天皇决定,在东京醍醐山麓,赐地十万坪(330公顷)给隐元,建新寺长留隐元于日本,为一代宗风开山之千古盛事。确立黄檗宗的尊严,刺激日本佛教振兴。1663年五月二十五日,日本第一百零八代天皇皈依佛门,法名圆净道觉。隐元与后水尾天皇交往频繁。天皇馈赠御香、金子和镂金砚匣。1664年又赐舍利五粒,二尺高金塔一座,并赠诗一首,“北天曾自奉南山,古佛真身传世间。十万里程灵骨暖,三千季后异光斑。宋皇述赞感生相,源将倾心钦定颜。晨夕拳拳报膺久,柏风永仰五云间”。日本学界公认,自唐鉴真和尚的招提寺之后,隐元和尚创建的黄檗山万福寺是人材荟萃、人材辈出之处。日本宽文四年(1664)隐元把日本“新黄檗”法席让给了弟子木庵。自己退居松隐堂,时年72岁,专心著述,共有著述二十多部,大部分刊行於日本。日本宽文十三年(1673)二月二十九日,卧床不起,分别给日本后水尾天皇,家纲将军等,写了谢偈,感谢日本政府为他的弘法提供方便。他还为中国黄檗山弟子们写了一封信:“老衲多年东渡日本,将觉报缘终,望黄檗诸禅,力振门庭扬祖风……”日本宽文十三年四月夜八时正吉祥西归。时年81岁。整个宇治域陷入一片哀悼悲愁之中。善士们捐金在新黄檗内建修“开山隐元老和尚寿塔”,用来存放隐元骨灰。 1979年十二月二日黄檗宗友好访华团专程到隐元的故乡谒祖、拜塔,使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又恢复了。随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断发展,隐元越来越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怀念。1992年隐元诞生400周年之际,日本、新加坡、印尼等佛界,纷纷捐款重修黄檗山万福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