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然而,人类要真切地达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观察、识判、解决一切现实难题的理性工具这样一种意识境界,尚须要作多重的现实努力。  相似文献   

2.
哲学应当与经济学结盟张江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四大又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挥其功能,就应当与经济学结盟。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是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为国际无产阶级创立的科学世界观不仅仅是哲学问题,而且也是经济学问题,是两者的结合。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结成了一个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列宁全集》第20卷,第185、186页)这样严整的科学世界观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一切被压迫阶级一直受着精神奴役的痛苦。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列宁全集》第2卷,第446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和经济学结合,才能全面具体地把握现实,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59年张闻天在广东肇庆市做的读书卡片,对哲学和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与紧密结合作了具体阐述,他指出:“经济学是建立在哲学的原理和原则上的,而哲学则在经济学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成。他们(按: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一切经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两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列宁曾经说过,不懂得黑格尔,就不懂得马克思。我们同样可以说,不懂得费尔巴哈,不懂得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就不懂得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我以为,直到现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下述两个事实还是被人们忽视了的:一、马克思曾经有过对费尔巴哈的崇拜、信仰、迷信的时期,有过“费尔巴哈派”阶段;二、马克思从未批评过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而只是批评他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确认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上述两个事实,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认识辩证过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认识的辩证过程问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在批判旧哲学中对认识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相统一的学术精神、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探索理路,在其巴黎手稿中已相当明显地呈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远见卓识,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政治含义既是无产阶级的历史性要求的必然反映,又具有普世价值。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种政治伦理学)、历史唯物主义(一种具有普世性的政治哲学),尤其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现实关怀的一面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学说终极关怀的一面,理当更为充分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导源于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呈露于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诸多著作,彰显于20世纪众多学者的理论成果,以及当今时代更需要全面发展的经济学美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美学及其对当代社会深入而广泛的现实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凭借其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这中间还存在一个理论的中间环节,即马克思的现实观。作为科学实践观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间环节,马克思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原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原则的原初形态;它既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创新,又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齐泽克高度重视列宁的思想遗产。他倡导回到列宁,强调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尤其是政治性的维度的重要性:列宁在俄国1910年代的绝境中,以创造性的姿态突破并改造了马克思的原创理论,使之成功应用于革命实践并实现了马克思理论的普遍化。这一杰出贡献可与保罗对基督教、拉康对精神分析学的再创造相提并论。今天要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潜能,就必须重复列宁对马克思进行再发明的姿态,把反资本主义的斗争进行再政治化。这也意味着齐泽克开始重回马克思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哲学工作者在经济问题上的几项任务陆剑杰马克思之所以能胜利地实现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是因为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一般哲学世界观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中介。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之间架起由此...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具有实践结构。从柏拉图开始,意识形态的实践结构就早已被注意到,此后包括阿奎那、莱布尼茨、维科、黑格尔、柯罗齐、奥斯汀等都对此有深入探讨,马克思也对此有深入研究且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本身也具有这样的实践结构。根据这一结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整体或"整钢",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了的理论才被马克思视为理论的"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列宁通过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实践上,也体现在理论上——它同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葛兰西认为那些只把列宁看成是马克思的"从属"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没有马克思,社会主义就不能从空想到科学;没有列宁,社会主义就不能从科学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实践性,就在于它以改变社会现实、实现人类解放为根本旨趣和历史使命。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近年来的不断推进,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哲学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发现、理解和改变“现实”成为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异常重大且亟需解决的课题。尽管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系统论述过其现实观,但他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当然要提供关于具体现实的抽象理解和一般原则,但由于这种理论始终要求以具体的现实为出发点、来源和最终目标,所以这一理论不仅仅区别于理论哲学,而且要求把理论哲学消融在实践哲学之中。由此,后世关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研究,就不应仅仅停留于关于实践范畴的理解,也不应局限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精致化,而是应立足于今天的中国现实开拓创新。换言之,我们最应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收获的是方法与原则,而不是他的哪一个观点、思想或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列宁哲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原理为依据,不仅对许多理论家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政治主张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批判,而且发动了变革俄国社会的革命活动,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呈现出"强意识形态"特征,并创造了20世纪初期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变革的政治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地遭到否定和挑战,同时又获得发展机遇的背景下,以列宁所做的理论批判与政治斗争为线索,重新梳理列宁的政治哲学批判理论,不仅有助于弄清当前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历史根源,也为人们理解今天国际政治关系问题的实质并树立"四个自信",提供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了论证这一见解,何畏同志考察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列宁、狄慈根、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中的使用情况。通过考察认为,不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解读。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解读并不能减少黑格尔对于马克思的影响,因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思想根本就不了解。由于恩格斯没有对黑格尔作出公道的评论,因此最终也就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卢卡奇的解读也没有对黑格尔给出公道的评论,这是因为,他仍然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卢卡奇在解读黑格尔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强调所谓的资产阶级哲学在黑格尔的思想当中达到了顶峰,并且,这种资产阶级哲学是具有内部矛盾的。同样地,卢卡奇也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第一,他只是暗示出了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却从来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阐述。第二,虽然卢卡奇批评了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把握,但是,他从来没有明确地反驳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连续性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教条。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破坏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对于哲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依然接受一种用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哲学问题的做法。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不在于对正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保存,我们的任务是要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正>唯物史观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争论较多的论题之一。之所以重要,乃因为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贡献,并且与我国现实社会活动息息相关。之所以争论较多,乃在于理论自身的特点和人们对其理解上的差异,以及这种理论始终被实践活动所"修正"。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仅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且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创举.马克思在通向科学理论殿堂的征程中,不仅通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冲破以往旧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樊篱,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马克思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把理论创新与时代课题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把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作为理论研究的最终指向,因而创立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高度统一并以"改变世界"为旨归的现代唯物主义或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不仅终结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而且从实践的高度揭示了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但问题是: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哲学界近30余年来时有争论且分歧很大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角度,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17.
卞敏 《学海》2004,3(4):50-55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恩格斯在谈及创立新世界观的工作时说 :“马克思和我 ,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① 这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中进行变革的实质 ,是使辩证法与唯物论、自然观与历史观得到完整的统一 ,而“自然”与“历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核心范畴。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 ,马克思在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以后 ,把创立新哲学的突破口选在解开“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年代曾经说过:新思潮的优点,不是要颁布适合于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永恒真理的教条,而是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恩格斯在总结他与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哲学时,又曾经指出:辩证法的革命意义就在于它永远结束了哲学是绝对真理总和的幻想;无论在实践的领域,述是认识的领域,人们永远也不会发  相似文献   

19.
柯尔施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的重大误读是关于哲学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凡是柯尔施看到哲学的现实性、批判性并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来恢复其革命性的地方,恰恰是马克思看到哲学的非现实性、非革命性、非批判性并进而拒绝将自己的学说限定在哲学之中的地方。柯尔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的直接动因是为了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他的做法恰恰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革命性。  相似文献   

20.
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学风上,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批读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于端正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线路,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有益尝试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思想用一种纯粹的理论形态简明而又系统地表现出来,这是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