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佛教音乐及其东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荣 《法音》2001,(2):22-28
一、佛教音乐之性质  印度是一个宗教之国,其艺术的发生发展无不与宗教有关,S·夏尔玛指出:“印度艺术的生存就在于宗教。”[1]于此,音乐也不例外。举凡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皆是它重要的源泉。甚至到近前,印度古典音乐还是敬神的,对宗教的虔诚与赞颂,是印度音乐经久不衰的主题。  印度的佛教音乐穷源溯流则可远溯到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四吠陀”,其中记述《梨俱吠陀》(Rgveda)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Smeveda)即为其肇始。它奠定了声明与梵呗的基础,佛教承此而产生了伽陀(gatha),即合乐的诗颂。不过在…  相似文献   

2.
论“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潘显一在1843年底1844年1月间,年轻的马克思写出了著名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论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许多基本观点,比如:“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  相似文献   

3.
为怀念任继愈先生创建“中国无神论学会”和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的重大成就,我们重发任继愈先生于1979年发表于《哲学研究》第四期的《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而奋斗》一文。该文曾被指责在批判四人帮问题上不是在比喻、借用的意义上使用“宗教”这个词,而是把个人崇拜“真的看成是一种新的宗教”。指责该文“提出用‘批判宗教神学’、‘大力宣传无神论’来‘扫除宗教’的口号也同样是荒唐”。随着此文的被指责,无神论宣传也就陷入困境,从那时算起。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来,有神论、无神论双方的或经验或教训都是可以总结、也应该总结的。而要总结,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开始。关于这篇文章,我们在这里要说的仅仅是两句话:第一,该文明确指出:林彪、四人帮“不是宗教徒和神学家,也没有公开宣传宗教神学”。第二,该文主张批判宗教神学,大力宣传无神论是真的,但并没有主张“扫除宗教”。  相似文献   

4.
2000年至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头两年,在中国发生了很多世界性大事,例如“加入世贸”、“足球进入世界杯”等等。对中国的宗教学研究而言,也有值得重视的地方,现在加以回顾与综述。不确之处,欢迎补识。 一、批判邪教与宣传无神论 1999年“法轮功”被取缔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法轮功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在它的歪理邪说中窃取了不少我国传统宗教如佛教与道教的内容,因此要深入揭批“法轮功”,势必牵涉到宗教,这  相似文献   

5.
孙本文先生在他的自我批判的文章中,表示了要清除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进行自我改造的愿望,这种要求进步的表现是值得我们欢迎的。他选择了“社会学原理”作为自我批判的重点,也是恰当的。大家知道,这本书是孙本文先生的资产阶级社会学思想表现得最系统和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它从1935年初版起,到全国解放止,重版达十一次之多,并且还被国民党教育部规定为“部定大学用书”,受到了反动统治的重视和支持,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但是,孙本文先生的自我批判,不论是对于这本书的基本估计,对于它的基本内容的批判,对于它的反动影响的认识等方面,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首先,在他的文章中,完全没有反映出“社会学原理”是一本被反动派十分重视而又流传极广具有鲜明政治目的的“教科书”,它给予人们的印象好像这本书至多不过是一本普通的资产阶级学术著作而已。其次,他的文章虽然充满了许多原则的结  相似文献   

6.
访谈录     
本文是2008年1月中央电视台CCTV-9《对话》节目记者采访了美国国际探索中心(Center for Inquiry)常务理事,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教授,著名的无神论者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访谈录。丹尼特教授就“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文明”等诸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本刊编辑部摘编了这篇采访的内容。这篇访谈录,对于我们了解9·11事件以来,西方出现的关于宗教与文明是否有冲突的争论,给予了多视角的回答,对于我们了解宗教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理解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旨在批判施蒂纳所著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在批判的语境中,马克思、恩格斯开启了他们关于宗教的阐释,具体关涉到“宗教根源”“宗教本质”“宗教史观”以及“宗教消亡”等议题。在此章中,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点对点”地批判了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宗教叙事,同时也对整个德国“现代哲学”普遍信仰“批判”力量的做法作出了必要的回应。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批判,彰显了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独具的价值和魅力,从中可以感知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形成时期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以及批判性、非体系性、开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统宗教与邪教势不两立 ,是邪教的天敌。因为邪教往往是正统宗教的假冒伪劣品 ,与正统宗教争夺信众 ,并篡改正统宗教的教义 ,所以正统宗教对于识别邪教最为敏锐 ,对于批判打击邪教积极性最高。中国最早开始认识“法轮功”危害的 ,并对“法轮功”进行系统批判的是佛教界。例如 ,《佛教“气功”与“法轮功”》一书就是国内第一本 ,也是中央宣布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之前唯一一部公开批判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专著 ,而且在人大常委会正式定性之前 ,该书就已明确提出“法轮功”为邪教。一切正统宗教教义中都有直接批判现代邪教的内容 ,任何…  相似文献   

9.
1997年9月中旬,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宗教杂志社通联工作会议在美丽的南京举行,开会期间,会议代表、中国佛教协会《音》杂志编辑部的陈星桥先生,找到了宗教文化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陈红星,说自己几年来发表了不少批判“法轮功”的文章,正在整理成册,希望能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陈红星当即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当时,“法轮功”已在全国形成一定气候,有点“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名气”,且名义上仍是一种气功。那么,宗教文化出版社缘何敢于出版批判“法轮功”的书呢?话还得从头说起。早在1995年宗教文化出版社成立之初,就有人拿…  相似文献   

10.
在宗教研究领域引领潮流的“文化传教”人.正在从“宗教学的立场观点”指导的研究转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的研究.这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声望正在逐步提升。但这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怎样“观马克思主义”的?不防略举一二:其一是启用马克思少年时期写的中学作文给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按上一个“神性”基础:其二是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一句短语中引申出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三是引用恩格斯的早期文章.说明信仰甚至迷信,都是出自“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其四是引用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向宗教开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此类以“宗教”观“马克思主义”方法不足取.加润国同志的文章就向此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提出质疑,本刊或将陆续发表一些.以供切磋。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关于宗教存在长期性的再思考 王作安在《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3期撰写文章,对“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中的重要理论和认识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文章认为,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远未达到足以消灭宗教根源的程度,因而宗教将长期存在。 文章围绕上述内容提出并解答了三个问题: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宗教是不是就从此走上了穷途末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宗教问题,始终是与对剥削制度的批判相联系的,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革命任务所决定的。实际上,宗教并没有随着剥削制度的消灭而走向衰亡。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它…  相似文献   

12.
《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两百年了。两百年间,人们不断地讨论它,批评它,估量它。既然积累了以往学者丰硕的研究成果,又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指引,我们今天就有可能对这部哲学巨著作出更恰当的并且更全面的评价。 海涅说过,由于《纯粹理性批判》的出现,“德国开始了一次精神革命”,《纯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它里边的思想是“震撼世界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96—97、101、102页)。哲学史家文德尔班把《纯粹理性批判》比作德国哲学的“末日判决书”(《哲学史》,英译本,第536页)。这类对哲学著作少见的评价,不好说是故意耸人听闻,这样的话的目的无疑是表示《纯粹理性批判》对哲学思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以骅 《中国宗教》2018,(10):48-49
一、从“大国宗教”到“大国学术”“大国宗教”概念是笔者在2017年提出的。“大国宗教论”认为,就一般而言构成“大国宗教”主要有以下要素:(1)绝对数值要素。一国宗教的强弱不仅要看相对数值,可能更要看绝对数值。除非较极端的个案如梵蒂冈,大国在宗教信徒及宗教活动场所和机构上的绝对数值.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法轮功”不是宗教,但它却利用了宗教的名义,其中“法轮”是佛教的术语,“功”是道教术语,而“世界末日”论则源于传统基督教的说法。李洪志利用人民群众不了解这些术语的真正含义,拼凑了“法轮大法”歪理邪说,使很多群众上当受骗。应该说明的是,我国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邪教本质早有警觉,早在1996年就通过各种形式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的歪理邪说提出了批判,已故的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佛教协会机关刊物《法音》,最先点名批判“法轮功”及其教主李洪志,并斥之为“附佛外道”。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同志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中,也明确提出了“法轮功”是邪教组织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15.
乔戈 《现代哲学》2023,(1):28-36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包含了对黑格尔理性宗教与青年黑格尔派彻底“祛魅”观念的双重反思。针对黑格尔的理性宗教方案,马克思认为其架通无限与有限的“中介”无法克服两个世界的割裂,反而导致了“泛神论”在世俗领域的“复魅”。此后,青年黑格尔派尤其是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属于当代学者泰勒所刻画的“化减论证”与宗教祛魅的世俗化延伸。然而,马克思主张宗教祛魅与世俗祛魅并非相互重叠的同一过程,并在《资本论》中进一步引申,对资本主义及其拜物教批判尚不能够等同于一般宗教批判意义上的“复魅”批判。“复魅”批判实质上作为“祛魅主义”的逻辑延伸,并不足以理解资产阶级社会“物象化”关系所映现的社会关系本质。最终,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蕴含了对启蒙理性及其批判限度在不同层次的反思:既反思了宗教祛魅与世俗祛魅分别在启蒙逻辑中的运用,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澄清了18世纪启蒙方法论在批判现代“复魅形式”时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宗教批判思想的关系进行了不少研究,大体可概括为三种主张。一是“开端说”,把费尔巴哈看作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转变的开端;二是“中间环节说”,把费尔巴哈视作是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转变的中间环节;三是“批判超越说”,认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三种主张达成了某些共识,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二十多年前就读过何兆武先生翻译的罗素《西方哲学史》,对何先生的译笔文采有如沐春风之感。后来又读了何先生所译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同样的感受再次涌上心头。不过,我在1986年就提出的对“历史理性批判”或“第四批判”的说法的异议(邓晓芒,1986年,第44页),在读了此书后仍未改变。近来翻阅何先生的《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其中关于康德的三篇重头文章皆讨论到“第四批判”,深感这不仅是一本书的命名问题,而且涉及到对康德哲学的整体性了解。现将意见说出来,就教于何先生和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18.
藏族尼僧     
藏族尼僧德吉卓玛自佛教传入雪域藏地以后,在广大的藏族地区,就有为数不少的一大群藏族女性,尤其是年轻的藏族女性,削发入佛门,充当着“觉摩”(即“尼僧”)或“格隆玛”(即“比丘尼”)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她们以从事宗教活动,过着“出世”的宗教生活,构成了藏...  相似文献   

19.
评《人·社会·宗教》阿良199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推出了一部经过八年努力完成的研究成果《人·社会·宗教)(1995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宗教学的理论著作,但是从书名就可知,它不是以构筑宗教学理论体系为目的,而是以深入探索人...  相似文献   

20.
一卷在手,中国宗教的“故事”概览无余。无论是谁,要想了解中国宗教,本书都不失为“案头必备书”性质的一部“经典”之作。对中国宗教历史精准、系统的梳理,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牟钟鉴教授与张践教授用九年时间合写了《中国宗教通史》,1999年出版后广受好评,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宗教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