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薇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17,(2):164-173
听觉主导效应是指多感觉通道信息整合过程中,听觉通道中的信息得到优先加工,从而主导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研究采用经典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操纵了注意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实验任务难度,考察了主动注意听觉通道的声音刺激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产生的影响,以及任务难度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裂变错觉会受到注意资源分配程度的影响,但是融合错觉则不然;(2)任务难度既不会影响裂变错觉,也不会影响融合错觉。说明了分散注意能够影响听觉主导效应中的裂变错觉,并且这种主导效应与任务难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耳聋基础研究中的系统控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论原理具有普遍性,在能源、电子和信息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原理对耳聋的基础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听觉系统的可控性近年来解剖学及生理学的发展为听觉系统的可控性提供了物质形态学基础[1]。听觉系统不仅具备声源定位和音频选择机制,而且对外...  相似文献   

3.
一、传统教学模式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制约 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用录音机和磁带,而磁带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和图像,没有“视”,只有“听”,缺乏生动的交际环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媒体手段只注重了学生的听觉,长时间使用听觉器官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听力的培养,同时也妨碍了学生运用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明  唐晓雨  于薇  宁波  王智楠  王爱君 《心理学报》2018,50(11):1212-1221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是指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100 ms内相继或同时呈现时, 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研究采用经典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范式, 将注意以内源性的方式指向视觉通道或者听觉通道, 考察了基于通道的内源性注意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注意内源性地指向视觉通道时, 相对于基线条件, 裂变错觉的量显著减小; 当注意内源性地指向听觉通道时, 相对于基线条件, 裂变错觉的量存在增大的趋势。说明了基于通道的内源性注意可以影响声音诱发闪光错觉中的裂变错觉, 但不影响融合错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听觉表象开始得到关注,相关研究包括言语声音、音乐声音、环境声音的听觉表象三类。本文梳理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对上述三种听觉表象所激活的脑区研究,比较了听觉表象和听觉对应脑区的异同,并展望了听觉表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和动物对声源方位的感知和心理确定建立在神经生理基础之上,得到了大量来自神经细胞电生理研究证据的支持。听中枢神经元可通过比较到达两耳声信号的不同特征和参量来体现其精确的声源定位能力。研究表明,声源定位过程是听觉系统复杂综合作用的结果,听觉中脑核团-下丘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丘中大量双耳听觉反应神经元可编码声音(源)方位信息,甚至双侧下丘间的联合投射也有可能参与双耳听觉反应的调制。  相似文献   

7.
周衡  何华  于薇  王爱君  张明 《心理学报》2020,52(7):823-834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sound-induced flash illusion, SiFI)是一种听觉占主导性的多感觉整合现象, 即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100 ms内相继或同时呈现时, 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本研究分别将老年人群体和年轻人群体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裂变错觉和融合错觉)与全脑的静息态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进行相关分析, 考察老年人群体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与大脑静息状态自发活动区域的关系。结果发现, 无论是裂变错觉还是融合错觉,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均增大。对于裂变错觉, 老年人的错觉量与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对于融合错觉, 老年人的错觉量与额下回、额中回和颞下回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 与枕上回和舌回的自发活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增大的原因与大脑中多个脑区的静息态自发活动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了额下回眶部(BA47)在言语中的音高和时长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发现音高和时长信息的加工在该脑区存在着明显的分离,这种分离可能是听觉加工腹侧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左脑和右脑颞叶的听觉和听觉相关皮层分别负责音高和时长信息的声学特征分析,而对应的额下回腹侧眶部则分别负责相关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表征和保持,研究结果为音高和时长信息加工的声音信号假设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听觉掩蔽的机制是解决嘈杂声学环境下对特定目标声音进行加工, 即“鸡尾酒会”问题的关键。听觉掩蔽可以分为能量掩蔽和信息掩蔽两种类型。前者是因为目标和掩蔽声音在听觉外周在时间和频率上的重叠所造成的, 而后者被认为是掩蔽声音在听觉中枢和目标声音竞争加工资源所造成的。长久以来, 信息掩蔽一直被当作一种单一成分的现象, 这一概念框架已经成为制约对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瓶颈。信息掩蔽中至少包含有知觉信息掩蔽和认知信息掩蔽两种亚成分, 它们源于不同的中枢机制。多个说话人声音掩蔽的条件下, 总体掩蔽量是能量掩蔽、知觉信息掩蔽和认知信息掩蔽等成分总和的结果。操纵掩蔽和目标声音的知觉空间分离、掩蔽声音的可懂度以及掩蔽和目标声音的知觉相似度, 可以实现对两种信息掩蔽亚成分的双重分离。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发现两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非注意耳聋是指个体对来自听觉通道的信息注意失败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当中十分常见。例如,当你正津津有味地看书时,完全没有听到父母对你的呼唤;当你的丈夫或孩子正盯着屏幕打游戏时,对你说的话置若罔闻等。事实上,上述生活中类似的体验,往往并非个体主观上的有意行为,而很有可能是个体在当时的情境下真的出现了“耳聋”。牛津大学的研究者认为,非注意耳聋是人脑工作方式的一种形式,它有助于减少周围其他声音的干扰,使人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当前的任务。然而,  相似文献   

11.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是典型的视听整合错觉现象, 是指当视觉闪光刺激与间隔100 ms内的听觉声音刺激不等数量呈现时, 被试知觉视觉闪光的数量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被试内差异因素, 也包括视听刺激依赖程度、视听整合的发展和视听刺激知觉敏感性等被试间差异因素。该效应的产生在时程上主要体现在早期加工阶段, 在脑区上主要涉及多处皮层及皮层下相关脑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注意、奖赏和视听整合方式等认知加工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 同时也应该关注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对记忆和学习的影响以及结合计算模型和神经科学的手段进一步探讨其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2.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听觉器官的特点以及音乐存在的物质条件,决定了音乐的穿透性、抽象性、程式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言语与手部运动关系的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与手部运动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该文总结了两类手部运动(伴随言语发生的手势运动和抓握运动)与言语之间关系的行为和脑科学研究成果。发现:(1)伴随言语产生的意义手势可促进言语加工,特别是词汇的提取过程;(2)观察手的抓握运动影响言语产生时唇的运动和声音成分;(3)对词语的知觉影响抓握运动的早期计划阶段;(4)言语产生可增加手运动皮层的兴奋性。作者由此认为,言语加工与手势间的联系不仅表现为神经通路的重叠和相互激活,而且可能在外显行为上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类感知外界事物时,视觉及触觉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人们仅仅凭着触觉也能对物体形状及大小进行知觉,但精确度要较之视觉的为低。在实际生活中,失去视觉的人,凭着听觉也能对物体的质地和大小及远近距离进行辨别和判断。在本实验中,比较了正常儿童和盲童的听觉、触觉对物体大小的辨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盲童通过触觉辨别物体的大小的能力是相当高的,正确率达82.6%;通过听觉(声音)辩别同质地物体的大小的正确率也达61.1%。这两者均明显优于正常儿童(视觉正常儿童)的结果。作者认为,盲童由于失去视觉,而加强触觉和听觉能力的发展,是感官补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听觉是人类获得外部环境信息的主要感官之一,对情绪与社会认知相关听觉加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生命早期,新生儿、婴儿对情绪语音已有感知、分辨与识别能力并表现出对特定情绪的加工偏好;对人类语音、母语等带有社会属性声音也产生了加工偏好;在诸如面孔识别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听觉也起到一定作用,听觉障碍则影响有关社会认知的发展。建议未来研究有更多纵向设计,结合多模态成像技术来更好地解决发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听觉王国,精细而又幽深。镫骨,是人体中最小的一块骨头,可一旦它出现了故障,人就会顿时陷入无声的渊薮。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耳硬化导致镫骨不能振动,造成传导性耳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当听觉节律刺激序列以较慢速度呈现时,其诱导产生的时间期待效应是否受到同时进行的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目标刺激是呈现在听觉通道还是视觉通道,双任务和单任务条件下目标刺激出现在规律听觉刺激序列之后被试的反应时均快于目标出现在非规律听觉刺激序列之后,即节律性刺激序列诱导产生的时间期待效应不受工作记忆任务的影响。该结果表明节律性时间期待效应不受注意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耳聋儿童     
张宁生   《心理科学进展》1985,3(1):41-447
对耳聋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工作,向来甚为薄弱。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股有助于更好地教育耳聋者和听力有困难者的热潮和积极研究的倾向。如1981年1月在罗马举行的国际会议上,美国加劳德特聋人学院院长爱德华·梅里尔所作的报告中,用“混乱的过去令人鼓午的现在”描绘了聋童教育的状况。在每一种与耳聋有关的专业学科里,因为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以至给一个简单的概念下定义也是不容易的。耳科学家所关心的是耳损伤的部位或病理,而听力学家所关心的是对于听觉刺激的个别反应以及为有利于交际而需要扩大的刺激总量。另一方面,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经典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范式,通过操纵集中和分散的空间注意的方式,考察内源性空间注意和刺激出现视野位置的交互作用对多感觉整合中听觉主导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空间注意处于分散状态时,下视野的裂变错觉量显著大于上视野,而集中条件下则没有差异。(2)闪光出现的位置是否随机不会影响裂变错觉。研究说明了声音诱发闪光错觉中的裂变错觉只会受到内源性空间注意和视野位置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听觉、时间加工能力与发展性阅读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阅读障碍者的知觉加工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介绍了近期国外关于阅读障碍者的听觉加工能力、时间加工能力的最新研究进展。快速听觉加工能力的缺失在阅读障碍者身上普遍存在 ,并被认为是阅读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者提出“时间控制障碍”假说 ,认为阅读障碍源自一种普遍性的时间知觉障碍 ,不具有通道特异性。除此之外 ,还发现阅读障碍者对声音频率、响度等非时间特征也出现了觉察困难。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到 ,听觉加工能力、快速时间加工能力与阅读能力之间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这几种能力如何具体作用于阅读发展 ,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