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北京房山区(原河北房山县)周口店镇三盆山南,有一个元代遗址,2006年5月25日,该遗址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北京房山十字寺遗址。北京房山十字寺遗址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遗址,又有十字石刻,又有文献记载的景教遗址。如今遗址尚有坐北朝南寺庙地基五间,年代久远的古银杏树一棵。寺院内有汉白玉石碑两块,一为辽代的崇圣寺碑,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  相似文献   

2.
昨天,“云居寺释迦牟尼佛舍利暨房山石经观瞻”活动在北京雍和宫开幕。这次为期半个月的观瞻活动将展陈房山云居寺出土的两粒释迦牟尼佛舍利和该寺刊刻珍藏的房山云居寺石刻大藏经部分真品,以及有关的文字、图片、拓片等。云居寺释迦牟尼佛舍利与北京八大处佛牙舍利、陕...  相似文献   

3.
西安、北京、荆州分别代表着遗产旅游中最为典型的三种问题和类型:西安代表的是大遗址叠加型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城市精神重塑问题;北京代表的是空间方案错位后古都的遗产旅游空间重构与奥运遗产继承问题;荆州代表的是文化层交错的古都的景观文脉时空分析与游憩空间重建等问题。分别对典型古都的城墙与文化生态进行比较,并讨论古城墙的修复措施。研究认为:(1)古城墙的修复要同时考虑本体与历史环境。(2)特殊古城墙上的植物景观应该借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保留植物与城墙共生。  相似文献   

4.
1999年9月9日,具有千年历史的房山云居古寺,又写下了新的一页。9时9分9秒,在现场一万多名观礼者的齐声祝福中,出土42年的10O82块辽金石刻佛经,重归地下,得以永久珍藏。当主持人宣布石经回藏完毕时,掌声从期待的人群中响起,与此同时,象征着石经回藏功德圆满的1999只彩色气球,也高高地升上了天空……一、房山石经——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中华文化素以历史悠久,延绵不断而著称。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湘、敦煌石窟……一串串闪亮的名字,构成了中华文化浩瀚宝库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最近,以辽金石经回藏为契机,北京房山…  相似文献   

5.
张敏 《法音》1999,(10)
几代先人延绵千年馊错务研,换而不会,创造人同奇这岁月风雨,人类文化金贵遗声日渐的做,令人启心疾贵前有古人后随未来,今世今人护经传刍。你我责无多岱1999年9月9日9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房山云居寺住持净慧法师,把代表全部回藏经书的石匣子庄重地轻轻放在地宫中。9分9秒,云居寺石经地宫之门徐徐关闭……静琬刻经僧俗接力在距北京7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风景秀丽的幽静去处──房山云居寺石经山。在那里埋藏着世界最多、最大的石刻佛经──云居寺地穴和石经山藏经洞内的14278块石刻佛教典籍……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镌刻,在中国乃…  相似文献   

6.
大凡到过北京的人,对北京人的气质印象最深。不 管是何种身份、何种职业,每个人身上似乎都有一种历史沧桑感。他们评点天下大事,侃侃而谈。古都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滋养了独特的北京人。从庙会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在北京过春节,最能丰富节日文化生活的游乐活动当然要数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庙会了。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庙会中,北京白云观庙会可谓独具特色。白云观是目前北京市惟一开放的道教活动场所,不仅是北京最古老的道观,而且是一所有道教神职人员居住的庙观。白云观庙会由来已久,早在金代,白云观就已有庙会。解放后白云…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4,(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云居寺正在修复。云居寺位于北京房山县自带山下,是隋代静琬和尚所建。从隋代到明代末年的一千余年问,历代僧人在这里共刻石经一千余种,分  相似文献   

8.
文利  王颖 《伦理学研究》2005,(2):112-112
2004年11月18日-20日,“中华美德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暨纪念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房山良乡召开,会议由香港中大学新亚书院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韩国、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五十多位学围绕着“中华美德与青少年道德教育”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房山石经的拓印与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为了保护《房山石经》珍贵的经版,文物界、佛教界和北京市有关部门于今年9月9日在云居寺举行石经回埋仪式。中国佛协早在本世纪50年代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房山石经》进行发掘、拓印、整理、研究。为了使广大读者增进对“房山石经”的了解,本期特重新刊登黄炳章先生的这篇文稿。房山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75公里房山区境内。房山石刻佛教大藏经,简称房山石经,是我国古代碑刻艺术的伟大宝藏,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一、刻经缘起Y石刻佛教经典始于北齐时代,如山西太原风峪的《华严经》汕东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祖徐山的《般若…  相似文献   

10.
房山石经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经,保存在座落于北京西南房山区石经山的云居寺。这部石经始刻于公元七世纪初叶的隋代,历经唐、辽、元、明各代,绵廷一千余年,镌刻不断,共有大小经版14278块,刻佛经1122部、3572卷。像这样大规模地刻造佛经,历时如此之长久,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上都可称得上一件罕见的壮举,堪与闻名寰宇的敦煌石窟相媲美,因而房山石经被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誉为“北京的敦煌”。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特别是研究佛教历史和典籍的重要资料,也是世界一宗宝贵的…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由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出版社联合召开的重印《乾隆版大藏经》汇报会于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广济寺举行。汇报会山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主持。到会的有首都佛教界、文化界、新闻出版界人士50多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会上高兴地说,今年佛教界出版了《房山石经》影印本,文物出版社开始重印乾隆版大藏经,这都是佛教界文化界的喜事,说明我们的佛教事业文化事业都在发展。据了解乾隆版火减经经版重印后将送到房山云居寺保存,与房山石经经版珠联璧合,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佛教大藏经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北京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幽州佛教空前兴盛,而佛寺的发展是其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幽州城郊佛寺计有上百座。由于时隔久远,这些佛寺大多湮没无闻,遗留于世者又寥寥无几。因此,考证这些寺庙的建时、建置十分重要和必要: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幽州佛教的分布与发展情况,把握北京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脉络,同时对研究北京古都历史及其变迁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是五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伊斯兰教从辽代传入北京,经过一千多年的演进,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北京伊斯兰文化,成为首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伊斯兰文化以建筑、风俗、文学艺术、文物典籍、书法等得以展现,构成了今天北京独有的文化景观。了解伊斯兰教文化在北京的传播历史对于我们弘扬爱国主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日,佟洵教授和孙勐副研究员撰写的《北京伊斯兰教史》一书由宗教  相似文献   

14.
游京都二寺     
游京都二寺文图石玉璞作者(左一)京都留影去年冬初,果然有机会到京都一游。时在11月中旬,这里却像北京的中秋。满街花繁似锦,果挂枝头。丘陵远山,红叶正红,黄叶正黄,绿叶则深浅浓淡,呈七彩有余。京都市很美丽,街道建筑很具古都风貌。从公元794年到1868...  相似文献   

15.
洛阳,与西安、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并称为中国七大古都,穆斯林在洛阳的历史十分悠久。  相似文献   

16.
1987年8月7日下午在清理云居寺行宫院遗址时,出土一方金天眷三年(1140)沙门玄莫和俗弟子史君庆撰刻的《镌葬藏经总经题字号目录》碑,长71公分,宽42公分,厚6公分,左上部缺角10公分,但字迹清晰可辨,详细记述了辽金之际所刻石经24帙,248卷的目录。房山石经创刻于隋大业年间,历代相传,至明末清初而告终。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至1958年由中国佛协同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的专家学者对房山石经进行清理、发  相似文献   

17.
已经不是旅游的季节了,朋友却从千里之外而来,非要我陪他去房山云居寺看看。不知是出于旅游炒作还是出于真正的文物保护,据说云居寺于40多年前出土的石经板将于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重新回埋地穴,正是受这种舆论的影响,朋友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石经,才千里迢迢赶来,为的是一睹石经的风采。10月底的一天大清早,我们从天桥乘上前往房山的长途汽车。十月底对于北京人来说正是秋高气爽登香山赏红叶的好时节,可对我这位从一片葱绿的南方来的朋友来说,已是寒风萧瑟了。带来的衣服凡是能套上身的都穿上了,他还觉得冷。加一路的颠…  相似文献   

18.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北京人,而胡同是北京地域文化的根脉,是北京文化的载体,诉说着老北京的历史故事。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的13片文化精华区的划分,义达里是白塔寺—西四文化精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实地调研法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义达里胡同的场所精神与文化特征,以更好地研究北京的城市肌理,探究老城的地域文化,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付寒 《美与时代》2014,(3):47-48
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中的重要品种,发源地是我国的古都北京。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到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的“景泰蓝”。  相似文献   

20.
古银杏树金秋时节,银杏美丽的扇形叶片变成柠檬黄色,在阳光的映照下,一片金黄,把古都北京装扮得格外绚丽。银杏Ginkgo biloba lin又名白果、公孙树、鸭掌树、佛指甲等,我国古代多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