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0月6日至10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了第四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关于少数民族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关于少数民族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现在已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一个民族哲学的产生要具备以下这些条件:1.有了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能力;2.所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 陈荣捷在其中国哲学资料一书中提出,朱熹对中国思想发生的影响达到了与孔子相等的程度。朱熹是过去八个世纪中儒家传统的最权威的解释者,而且他的学术影响至今仍然在整个东亚回响。的确可以说,在受到西方的冲击之前,东亚社会和政治中最权威的价值观念,就是朱熹传统的儒学。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德川时代的日本和李朝时代的朝鲜,朱熹的思想不仅在学术上为政府所采纳,而且也在实践上为政府所推行。如果说在近代以前,朱熹的世  相似文献   

3.
景天魁同志的著作《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初探》,是一本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论著,是我国哲学界第一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学术专著。该书面世于1981年,根据读者要求,1983年重印。书中就当时我国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所作的哲学思考,至今仍然启发着人们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该书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该书的题目是《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顾名思义,就是要为人们解开社会历史之谜提供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促使东亚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传统学术,并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发现逻辑思想。日本学界较早接受西方学术,其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日本学者最初是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标准,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后来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汉语的特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这些是日本学界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独特途径。此外,日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从以西方逻辑学为标准看待中国的逻辑思想,转向探究中国独有的逻辑思想。中国学界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两国学界应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精致稳妥的阐释性研究比易生争议的创造性研究更能得到肯认和好评。但思想才是哲学的灵魂,创生新思想在哲学研究直至哲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具有核心意义。当前哲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共同体更热衷于学术阐释,而对思想创造显得相对淡漠和苛刻。为此,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需要重新认识既有的哲学研究方式。一方面,哲学繁荣的实质并非表面的学术繁荣,而是深度的思想繁荣;学术繁荣并不必然通向思想繁荣,甚至可能导致思想凋零。另一方面,人们一般囿于思维定势,更倾向于接受"不易之论""不刊之论",创造性思想则容易陷入"费力不讨好"的境地。因此,为实现新时代中国哲学实质性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共同体需要高度自觉地鼓励和包容思想创造。这就需要在当下着力强化趋向创造的阐释进而在阐释中加以创造,并构建鼓励和包容创造性思想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而走出思想创造的困局。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在推进社会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思想解放,变革了以素朴实在论为基础的直观反映论的思维方式、以机械决定论为基础的线性因果论的思维方式和以抽象实体论为基础的本质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这也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思维的新起点。"问题导向"的理论思维,提升了当代中国哲学捕捉和把握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分析和提炼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概括力、阐释和论证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辨力、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想力,赋予哲学范畴和哲学命题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思想内涵,为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思维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代人生观问题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的使命之一在于不断地对它所要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人性和人生进行反思和自觉。时代的演进和哲学批判的转向是我们重新审视当代人生观问题的逻辑原点。人的存在和感性幸福,在社会日益工业化、世俗化的时代洪流中,业已成为现实的追求,人性的丰富和全面成长成为当代思想文化的自觉意识。因此,传统哲学对人性的批判、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定,已经不能再绝对化为惟一的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时代要求哲学的批判应当凸显其思维的价值维度和人学性质。这样,哲学对人生的反思就应跟上社会生活的时代步伐,以期对人的存在和生活进行科学的解释和现实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并未过时。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难题,依然需要通过掌握马克思所提供的思想武器来寻求解决的路径。当前,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亟待增加思想含量、凝练问题意识、保持批判锋芒、创新学术话语。这需要马克思哲学研究者提升时代意识、历史意识、人民意识,深入解答如何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如何与世界哲学展开平等而有尊严的对话,如何解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9.
体现中国特性、关注本土政治实践、实现主体内在觉醒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将边缘化、依附性话语转化为主流话语体系的关键。学术疏远政治、价值立场两极化、话语体系弱化和概念使用标签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呈现出诸多"贫困"。鉴于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宏观上应秉承时代变革逻辑、空间转换逻辑、范式演进逻辑和方法论转换逻辑;在发展方向上,需要坚持以中国问题为基点,以扬弃和超越西方政治哲学为路径,以政治正义为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制度诉求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是中国由中世纪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开端,也是中国哲学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蜕变的漫长过程的开端。对19世纪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往往导致对20世纪哲学和思想文化的某些问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在一篇短文中不可能全面探  相似文献   

11.
思想的逻辑问题域与逻辑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弗雷格作为数理逻辑、逻辑哲学、数学哲学与语言学的大师,在他对上述学术领域的所有开创性的贡献中,至今仍发生重大影响力的,几乎都与关于思想的理论有关。弗雷格的数理逻辑系统和关于思想的理论,是引起哲学和逻辑学的历史性重大变革的理论根源和动力。弗雷格创造了哲学和逻辑学的崭新的概念和范式,他关于思想的理论,已经成为当代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广义的)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这个被弗雷格问题专家之一的D·贝尔称之为“最持久最具有革命性的贡献”,至今仍释放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在拙作《思想的逻辑哲学分析》(见《华南师大学…  相似文献   

12.
外国逻辑史著作本来就不多,其中关于“中国逻辑”的论述就更是凤毛麟角。但在这廖廖无几的论述中也可见一种趋势:由不承认到承认,至开始重视。外国哲学家、逻辑家最早谈到中国人的逻辑思想的要推黑格尔,这位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在对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估计上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他说:“真正的哲学是自西方开始”,“东方的思想必须排除在哲学史之外。”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说:中国人“他们自己像是不能用概念来思维的……对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科学知识估计太高  相似文献   

13.
宁莉娜 《哲学分析》2023,(6):3-11+190
金岳霖是现代逻辑在中国得以研究并传播的奠基者,他将现代逻辑方法引入中国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建之中,开辟了一条创新性的学术发展路径。从金岳霖逻辑思想的展开方式看,无论是关于逻辑与哲学、逻辑与自然科学、逻辑与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阐述,还是承载逻辑教育使命的现代逻辑知识体系的呈现,都表现出其逻辑思想具有鲜明的融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特征,这也使得充满现代逻辑意识的中国逻辑学研究成为世界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逻辑史于1988年7月中旬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5次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端、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及如何改善中国逻辑史的教学和普及工作等问题。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问题在已经或即将出版的中国逻辑史著作中,不少作者把邓析列为先秦名辩逻辑的开拓者。会上则有人提出,中国古代的逻辑思想应以《易经》为开端。因为,(1)《易经》是一部思维工具书,是一个符号系统,有一系列推演规则,而且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各派哲学中,儒教①思想是为主流。孔孟之后,它不仅在中国学术史上成为政治、教育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主流,而且千百年来对韩国和日本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儒教思想、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统称为东方三大哲学思想,而儒教作为实践哲学,对现实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佛教思想,与其说对现实社会,毋宁说对人们的精神领域具有更多的影响,它在宗教、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影响比儒教和道教更大。属于自然主义哲学的道教,不同于唯心世界观的佛教,其影响所及不限于社会伦理和政治,更多地是以具体的实在论影响到生理学和医学等科学领域。就…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中,在思想解放的政治潮流提供的空间中,李泽厚以自己承续六十年代的学术创造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以思想史的文化哲学阐释、以美学直到伦理学的颠覆性建构,以所谓主体性实践哲学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哲学武器,是那个时期公认的思想旗帜。20  相似文献   

17.
"经典文本"和"现实逻辑"是彼此理解、交互作用的。哲学"经典文本"既是对"现实逻辑"之哲学理解的历史沉淀,也能为把握"现实逻辑"提供思想资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往往是在占有一定思想资源和借鉴一定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提炼时代精神的精华,历经艰辛孕育而成的书写"现实逻辑"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基于劳动人民立场,对"现实逻辑"作出既"科学"又"价值"的理解。把握"现实逻辑"首先要把握其逻辑起点。从哲学上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其起点是"结构转型"。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高度关注并研究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及作为其"呼声"与"格言"的中国问题,并在面向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各种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根基和源泉。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走向全面现代化的实践之路上取得了辉煌业绩,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何破解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已成为中国哲学界亟需解答的重要的时代性课题。为此,2015年11月26日下午,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办的"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与哲学话语权"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地方党校系统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就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中国问题与哲学话语权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9.
1988年7月中旬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中国逻辑史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主要讨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端、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把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改善中国逻辑史的教学和普及等问题。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问题。在已经或即将出版的中国逻辑史著作中,不少是把邓析列为先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志国 《学海》2005,1(4):158-167
“中国有无哲学”之争并不肇始于哲学概念与学科传入中国,而是在西方近代就已经开始了。对于中国有无哲学之争的背后,在西方人那里都是以一种想象他者服务自身的心态在起作用。从元哲学角度及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作为人类一种活动的区分上,认定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哲学学科,但存在着哲学活动。不是像有的学者所认定的中国没有哲学,相反,事实是中国思想往往受中国哲学强有力的直接统摄并以中国哲学为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