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原冰同志的新著《共产主义道德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已杀青付梓,不日将与读者见面。笔者有机会,得先阅读《通论》样书。获益之余,深感本书有推荐介绍的价值。 在1979年于济南举行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周原冰同志被与会同志推举为本书的撰写人。以后,在六五计划期间,本书又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六年过去了。周原冰同志,不负众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深入研究和对现实社会道德生活的严肃思考,并在业已率先出版的《道德问题论集》和《道德问题丛  相似文献   

2.
关于道德结构问题,伦理学界于近几年作了不少探讨。周原冰同志在一九八四年第六期上发表《试论道德的内部结构》一文认为:从道德活动的过程中来说,道德意识、道德选择、道德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一切道德体系或形态的基本骨架。三者互相渗透、不能割裂。其中,道德意识活动居于统帅地位;道德实践不仅是道德意识和道德选择活动  相似文献   

3.
《道德问题丛论》是周原冰同志继《道德问题论集》之后的又一部新的论文集。这部论文集汇集了作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3年6月之间的十七篇论文,其中有五篇是未曾公开发表过的。论文基本可以分成四类:一类是对当时争论的一些理论问题所发表的论文;一类是在一些全国性会议上的讲话;一类是为准备写作《共产主义道德通论》而写的读书笔记;再一类是为某些同志的著作所作的序言。这本论文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在经过“十年动乱”之后的道德理论观点和科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周原冰同志是我国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老战士,早在30年代末就开始撰写宣传共产主义道德的文章和小册子,50年代中期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成绩卓著。“文革”期间,虽遭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仍然坚强不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又焕发了青春,在完成其大作《共产主义道德通论》之余,又针对当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写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这本《道德问题丛论》(下称《丛论》)就是他在8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文集,它不但是作者个人理论思想的发展轨迹,也是当时伦理道德领域内思想斗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战斗纪录。保持敏锐的政治和理论嗅觉,能够在反对一种主要倾向时,及时地察觉到被掩盖的  相似文献   

5.
王小锡,郭广银两位同志所主编的《伦理学通论》一书,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出版,32万字。这是江苏省一批青年伦理学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吸取、创造、探索精神的表现,它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通论》展示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框架,与通常的道德定义有所不同,作者认为,“道德指的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其应该不应该的行为规定。”(第63页)而伦理学作为  相似文献   

6.
全国伦理学会第四次讨论会于11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全国二十多个省的代表120人参加,提交论文近70篇。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周原冰,会长罗国杰,广东省社联主席、原广东省委宣付部常务副部长张江明等同志出席了大会。会议上着重讨论了道德在改革中的作用;道德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道德怎样适应三个面向;伦理学教学问题和体系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的《伦理学大辞典》,共收词4548条,字数260万,是国内迄今为止内容最新、学科最全、容量最大的单卷本伦理学专科辞典。该辞典由罗国杰任编纂顾问,朱贻庭、崔宜明分别任主编、副主编。 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著名伦理学家周原冰教授主持下,上海伦理学界就开始编纂一本“伦理学辞典”,后因周原冰教授去世及其他种种缘故而搁浅,而目前国内已有的伦理学辞典也大多编纂于80年代,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  相似文献   

8.
无偿人权和凡人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者按:本刊1996年第9期曾刊载起汀阳同志的《有偿人权和做人主义》。在那篇文章中,作者从道德立场出发提出了自己对人权理论的解释,并据此批判了西方的“天赋人权论”。这里发表的邱本同志的文章则是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人权的概念及其合理标准的界定,对自然人权理论作出论证,与赵汀阳同志商榷。这种从不同观点、角度出发的考察和争鸣,无疑有益于讨论的深入。但是,这里的分歧实质上是否只是伦理学的观点和法学观点的对立?从哲学上看,是否都涉及到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问题?无论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难…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有幸读到陈延斌和任越两位同志合撰的《伦理学通论》一书。此书分总论、规范、修身三篇,共十四章,近30万字。199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有不少新意,值得向读者推荐。 首先,作者把道德、伦理放在社会文明总体中进行考察,在导论中专设一节详加论述,从而揭示了研究伦理学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相似文献   

10.
一月十八日,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全市各有关单位从事专业或业余伦理学研究的六十多位同志。上海哲学学会副会长周抗同志主持了会议,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罗竹风同志讲了话,上海哲学学会副会长周原冰同志向大会作了报告。罗竹风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伦理学的研究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他指出,无论从现实还是从历史上来看,都有许多伦理学的问题值得很好探讨,因此,伦理学研究的前途是非常广阔的,他希望研究会成立以后能在这方面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周原冰同志在报告中,首先分析了所谓“信仰危机”问题,然后,着重讲了当前批判旧道德、宣传新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老教育家、省伦理学研究会理事长刘寿祺同志主编的《简明伦理学》,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普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通俗读物。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广大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对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规范体系、道德实践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简  相似文献   

12.
威廉姆斯在《平等的观念》一文中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两个角度分别批评了康德伦理学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强调了道德主体的认知维度,并以此确立了建立在理解善事物的本质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方式。诺齐克与古特曼对威廉姆斯的批评落实在政治哲学的层面,并没有触及根本的伦理学理论。相对而言沃尔泽的批评则更具建设性,弥补了威廉姆斯方法论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1984年第4期《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刊登了魏英敏同志的文章《伦理学基本问题之我见》(以下简称魏文)。文中提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善恶问题,并对善恶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读来令人颇受启发,但是对于文中的论点,笔者却不敢苟同。现特提出以就教于魏英敏同志和伦理学界的同志们。 伦理学基本问题作为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基石和先决条件,制约着伦理学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从本质上规定着伦理学的其他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从而体现并有助于解决伦理学领域的基本矛盾。而《魏文》对于善恶问题的阐述,并未使之符合基本问题的规定性。《魏文》把善恶作为道德领域的现象、矛盾、概念、范畴进行了种种论述,可是综观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是《道德与文明》创刊的10周年。 1980年6月,从中国伦理学会成立起,即开始酝酿筹建伦理学专业理论刊物,以适应伦理学教学研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和指引下,经过全国伦理学界同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中国伦理学会和天津社会科学院的直接领导下,《道德与文明》于10年前问世了。她初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2年10月试刊1期,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于今年5年23日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上棉九厂,召开了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暨理论讨论会。100多名会员和上棉九厂的党政工团领导及部分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与会。 上棉九厂厂长首先讲话,欢迎市伦理学研究会与工厂结合联合召开理论讨论会,并介绍了该厂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工作从经济工作出发,经济工作从思想工作入手,既搞好生产又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翁金墩代表几位同志所作的《十年来道德理论上的主要分歧和我们的看法》的报告,是这次讨论会的中心发言。他着重谈了十年来在伦理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四个主要道德理论问题。1.道德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要不要以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人的主体性理论问题正在引起伦理学界的注意。继《光明日报》去年2月3日发表了肖雪慧的“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后,《哲学研究》去年第8期发表了夏伟东与肖雪慧商榷的文章《略论道德的本质》。此外,上海《社会科学》在1986年第2期和第5期又分别发表了尹继佐、罗若山两同志有关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中的主体性理论两篇文章。为了便于同志们研究探讨,特将上述几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庆祝李奇80寿辰,探讨当前道德建设问题本刊记者1993年7月9日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全国伦理学会,为庆祝李奇80岁寿辰召开当前道德建设研讨会。首都部分学者、专家及湖南、四川、陕西、山东、江苏等省伦理学界的学者约60人与会。一李奇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她从事伦理学研究38年。1935年入党,曾在北平作地下工作。1938年赴延安从事党的宣传工作,担任过很多重要的领导职务。1955年到哲学所工作。50年代末60年代初,曾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新建设》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伦理学论文,充分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以后编辑成《道德科学初学集》出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在哲学所创建了伦理学研究室;并与一些同志一起积极筹备,组织成立了中国伦理学会;又写出《道德与社会生活》一书,深刻而透彻地阐明了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并对道德与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文化、教育等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是一部很有份量的力作。后来,她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道德学说》。这是一部有关道德学说的基础理论著作,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  相似文献   

18.
罗国杰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在考察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时,运用了道德关系这一范畴,并对道德关系所特有的矛盾进行了具体分析。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道德现象以及道德结构诸要素的相互关系,科学地理解社会道德现象的特殊本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在对道德关系特殊矛盾的规定上,似乎仍有进一步斟酌的必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对道德关系特殊矛盾是这样表述的:“道德关系中的矛盾的  相似文献   

19.
伦匆攀若本理论 共产主义道德蓬劝碳翻止和规范钓根据究竟是什么(周原冰)《江淮论坛》1985。3 共产主义道德及其基本原则(王玉山)《政治教育》1985.4 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王兴洲徐桂媛)《东北师大学报办1”5.2 论共产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藏乐源)《齐鲁学刊》2985.2 论共产主义道德中的纪律范畴(王伟等)《道德与文明》i,55 .3 论道德祛则(陈楚佳)《关侧时大学学报》19 85 .2 简论道德的社会本质(马搏宣)《东甚汽仑丛》1蛇5.2 论社会主义的义利统一观(陈建坤)《东岳论丛)) 1985。2 利益一伦理学的基本范畴(秋路)《道德与文明》1985。2 谈谈利…  相似文献   

20.
应杭在《浙江大学学报》第6期(1992年出版)上撰文认为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性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在的理论根据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规范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