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道的演化"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是作者对内丹学"宇宙-本体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内丹学工夫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炼丹三要",即内丹修炼功夫的三个要素:炉鼎、药物和火候。本文综合考察内丹学文献中的相关材料,对道教内丹学"返本还原"理论视域下的"炼丹三要"做了具体的文献疏释与理论分析,是作者道教内丹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先天一气”是道教内丹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是本体概念在内丹学修炼的直观意义上的呈现,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本体意义上的“道”或“虚”,也不是后天意义上的“精、气、神”之一的“气”,而是内丹学返本还原修炼体系中从后天回归先天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状态,是内丹学修炼成仙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览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内丹学关于“先天一气”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诠释。  相似文献   

4.
道教内丹学的解脱观念有别于传统道教的“肉体飞升”之说 ,而以神气合一的阳神解脱为内丹修炼的目标。本文考察了佛道二教关于“神形”问题的争论对内丹学解脱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 ,并阐述了内丹学解脱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大的宗教传统,都有对于宇宙的"本体"与"现象",对于人生的"真实"与"梦幻"的两重划分,前者对应于宗教所追寻的那个解脱或超越的世界,后者则对应于世俗或经验的世界。在道教内丹学中,"两重天地"的概念可以看成是上述两重划分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内丹学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两重天地"是内丹学"阴阳交媾论"的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阴阳交媾的本体(药物)、功夫(火候)与境界都与"两重天地"密切相关,本文详细论述道教内丹学两重天地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意义,由此可以理解内丹学修炼成仙所以可能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功夫之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内丹学"崇阳抑阴"有其特定的意义,纯阳并非在同一层次上与"阴阳对待"的说法相矛盾,内丹学的阴阳交媾本身已经预设了阴阳二者之间的平衡与调和关系的重要性。但因内丹学未有明确的理论自觉,故有时不免制造了"崇阳抑阴"与"阴阳平衡"之间的矛盾张力。本文从阴阳哲理的层面,对内丹学阴阳交媾的"纯阳"观念做深入的阐释;内丹学以其特有的易理卦象来描述阴阳交媾的火候法则与成仙原理,这里面所呈现的"纯阳"观念本身即包含有深刻的阴阳哲理。我们先略述阴阳交媾的"纯阳"观念,然后总结阴阳交媾的易理卦象,最后则阐明阴阳交媾的成仙原理。如此,我们可以准确理解内丹学中既要追求"纯阳"而又讲究"阴阳交媾"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批语虽然对"心"十分强调,但是其立足点并不是儒家心学,而是道教内丹学。批语的真正作者确实不是李卓吾,而是另一熟悉内丹学之人。  相似文献   

8.
魏尧与赵避尘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内丹家。面对西方文化强势挑战,魏尧坚持以道融摄儒佛的传统,融合道儒佛三教性命思想来诠释内丹性命论,提出"先后天五行"性命论。而赵避尘除了坚持以道融摄儒佛的传统外,着重援引西方生理学、解剖学等来诠释内丹性命论,主张道教内丹学之精气神论是精气神生理学。但魏赵二人的内丹性命论实质上背离内丹学之性命思想。这对今日道教文化的现代阐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道教内丹学致力于为其宗教实践提供具体范式的指导,围绕着这个历史使命,内丹学对实证形上道体的方法、形上道体与形下经验世界的关系等诸多宗教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北宋张伯端及其内丹学思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提出"大丹妙用法乾坤",认为宇宙生成的本原、轨则与丹道之理相契合;"逆行归元"是丹法的重要原理,人只要"返根复命"即可以"长存";又提出"先命后性"、"以命取性"的性命之学;而其宗教理想则重视"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以证得无上至真妙觉之道为目标.这些宗教哲理对宋以后道教内丹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性命先后"是道教内丹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从内丹学文献出发,梳理"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在内丹学南北宋中的确切意义,并从理论上指明其中可蕴含的哲理意义,说明两者内在相通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刘一明是清代有学有证的高道,也是内丹理论之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内丹修炼的三个原则,即在知行关系上"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在修行旨归及方向上"从后天入手,后天返先天";在修行内容及次第上"性命双修,先命后性".这三个原则是道教内丹学进一步体系化、成熟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丹学亦可称为"性命学",即一套"性命双修"为特征的如何"成仙"的学问.本文从内丹学"性命双修"的宗旨出发,论述"性命双修"所体现的中国形而上学的特征,并从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肉体的关系、人生修养与生命境界等方面探索其可能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与明清以前的内丹学相比,民国内丹学面对道教在民国社会中处境极其不利的形势下,特别是面临强势的耶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的冲击,以及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影响日益增长,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既坚持内丹学的三教合一观基本内容,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民国内丹学主张三教一道,即三教义理都来自道,都是道的一部分,是"流",却提出耶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也是道的一部分;佛家重炼性,仙家重炼炁,但到了无上根源是一样的;孝亲即是行道等。可见,民国内丹学的三教合一论继续发展,是民国社会形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陈撄宁学派这个问题,前人鲜有论及者,张广保先生在《明清内丹思潮与陈撄宁学派的仙学》一文中似乎肯定陈撄宁学派的存在,他说,陈撄宁高举"仙学"的大旗,以《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为阵地,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仙学",在他周围渐渐聚  相似文献   

15.
<正>王沐(1908-1992),河北乐亭人,著名道教内丹研究学者,曾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王沐先生研究内丹学60余年,对道教内丹诸派功法作了全面的考察,并结合自己的内修作了平实的叙述,堪称以学术态度对待道教内丹术的开拓者之一。对内丹学的整体认识王沐先生继承了陈撄宁先生对于内丹学的认识,肯定了内丹学的  相似文献   

16.
道教内丹学是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生命超越理论和修道方式,经过千百年来道教内丹家们的不断探索,在与儒佛的抗争与交融中,道教内丹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夫的“道教仙学”,它的主旨被概括为“顺凡逆仙”的“返本还源”之道。对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内丹学修道成仙的本体论基础的研究,它有助于了解内丹学成仙的可能性和它蕴含的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洞见。本文详细论证了道教内丹学中“顺逆”问题的理论层级和丰富意蕴,从现代角度检讨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效果,揭示内丹学本体论所可能蕴含的哲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易参同契>被尊为"万古丹经王",与内丹学的形成关系重大,对<参同契>的成书年代和内容性质,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而相应地对内丹学的形成问题就有不同的结论.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的考辨成果的基础上,对<参同契>与内丹学的形成问题作一综合的分析,厘清其种种歧异之见,而得到合理而相对精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中文化发展甚为辉煌的时代,儒释道三家文化在这一时期进入乃至达到高峰阶段。与佛教的禅宗、儒家的心性之学相似,道教文化精髓内丹学蕴含着大唐文化开放与包容的时代特征,这种文化的开放与融合精神主要体现在内丹学与佛、儒的融通,内丹学与道教外丹学的融通、内丹学与通俗质朴的时代文风的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道教内丹学是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生命超越理论和修道方式,经过千百年来道教内丹家们的不断探索,在与儒佛的抗争与交融中,道教内丹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工夫的“道教仙学”,它的主旨被概括为“顺凡逆仙”的“返本还源”之道。对道教内丹学中的“顺逆”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内丹学修道成仙的本体论基础的研究,它有助于了解内丹学成仙的可能性和它蕴含的对宇宙生命奥秘的洞见。本文从现代角度检讨了这一问题的理论效果,揭示内丹学本体论所可能蕴含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丹,道家之瑰宝。悟道、修道之硕果,直至成道,突破虚空为了道。而世人难窥其貌。 唐宋时期,道教内丹之学兴盛。崔希范是此际著名的炼丹家,其著《入药镜》阐述了内丹理论,成为著名的内丹著作。关于真人生平事迹无从考证,但在《修真十书》卷21《天元入药镜》卷首说:“余少游云水,曾遇至人论养生之术,修龙虎之要,须知山川福地,异境灵坛,苦历烟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