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明著名道士张三丰住鹤鸣山年代及其他卫复华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字三丰,号玄玄,自称清虚道人,邋遢道人等。清顺治张廷玉等撰《明史·方伎传》: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清道咸年间,道教内丹西派之祖、长乙山人李西月《张三丰先生全集》:张三...  相似文献   

2.
张三丰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有关他的许多传说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明朝历代皇帝对张三丰极为推崇并多次诰封,但张三丰生性淡泊、不慕世荣,以修道者的清风峻节实践着其隐世求道的主张。他开创的武当道派和内家功夫影响深远,对道教内丹的发展和武术、养生的普及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张三丰的身世,有许多的说法。在《明史》、明郑晓的《今言》、陆深的《玉堂漫笔》、沈德潜的《万历野获编》、《名山藏》和《明史稿》中都有记述。据《明史》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  相似文献   

3.
根据《张三丰全集》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可知,张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全真派道士。1314年,67岁的张三丰,因感人生光阴有限,富贵无常,入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学长生之道。张三丰在出家后虽然云游四海,但主要的隐居地却是武当山。相传他在武当山看到猫与蛇打架,于一夜之间悟出了“太极拳”的妙理。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实程度如何,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这就是武当山道教内家拳的创立和流传与张三丰的名字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张三丰之所以在内家拳方面享有盛誉,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和钻研道教传统的内丹理论,并将此等理论应用于武术的习练与创新过…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张三丰的道教文艺理论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道"、"时"相联的思想;二、"灵性"观的提出.放到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可以发现,张三丰的文艺理论思想是整个古代文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因此,本文对张三丰文艺理论思想的研究和探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梁巧英 《宗教学研究》2007,3(1):170-174
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养生史上影响甚大的人物。他的丹道思想在道教内丹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张三丰还被尊为武当内家拳创始人,其通过内炼养生的健身思想极受后世推崇、关注和效仿。“道”与“身”的思想是张三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其修道理论与实践着手,认为他的道与身的思想有以下几点:一、身生于道而归于道;二、道显于身;三、修道以修身为大。  相似文献   

6.
关于"道"的理解和主张是张三丰道教思想的核心和修身成仙的理论根基。在已有的研究中少见对张三丰道论的系统阐释。本文试图从道本始论、道虚实论、道——中观三个层面探讨之。  相似文献   

7.
张三丰,明代道人。名全一,或名君宝,号元元子。因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史书上说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裁,寒暑只有一衲一蓑。张三丰曾游栖于武当山,明太祖、明成祖屡次遣使求之,均不遇。英宗时,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有关他的传说民间很多,现录一二于下:一日,张三丰道人游于贵阳北部的三江河,望河两岸,看着碧幽幽的河水,三丰情不自禁地弯下身子,捧了一口清凉之水,细细饮之。就在张道人正忘顾于山水画卷之中时,耳边却传来声声争执之音。原来不远处有三人脸红脖粗,张道人呵呵一笑,心中暗道,又有无量功…  相似文献   

8.
正张三丰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其籍贯、生卒年各种不同版本的记载也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由于张三丰独具"纤尘不染"的隐仙人格和"高真上圣"的仙真风范,使他成为继吕祖后富有传奇魅力的神仙人物,在元明之际赫赫有名。1本文主要从养道归真的伦理要求、离尘归隐的仙真风范、炼己化世的修养旨归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张三丰的修道思想。  相似文献   

9.
道教以修炼养生为主,故特别重视内外兼修。如张三丰首创“武当内家拳”就深受世人崇尚。但对其渊源,虽然研究者不乏其人,而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是众所公认的。但因宋、明两代皆有“张三丰”的史料记载,所以对首创内家拳的时代发生质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有关史籍,微有所得,特提出就教于方家。明清之际,有宋张三丰别少林为外家而自创内家拳的史料记载。黄宗羲《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云:“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真武)授之拳法,厥明  相似文献   

10.
肖杰 《中国道教》2003,(1):35-36
在中国道教史上,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上承陈抟、陈致虚丹法,著《金丹直指》、《金丹秘诀》、《无根树》、《大道歌》、《大道论》、《玄机直讲》等丹经道籍,遂开三丰一派。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中,称之为“隐仙派”、“隐派”、“犹龙派”,并将其师承追溯于老子的弟子文始先生——关令尹喜。据白云观1926年抄本《诸真宗派总簿》所载,至清末时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有17个之多。其中武当一脉尤以内家拳术誉名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宗教学研究》2008,26(1):173-175
张三丰在道教历史上地位崇高.其丹法内容丰富,影响巨大.本文将张三丰所传授的主要丹法分作了清修、双修与睡功三种方法;从顺则人,逆则仙的理论角度,对其逆转之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进一步指出了其丹法于炼己、小周天、大周天及还虚几个阶段的具体功法与其内景.  相似文献   

12.
青州张仙洞     
李森 《中国道教》2008,(3):56-56
张三丰(丰或作峰),明代道士,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人,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宝,号玄玄子,因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明史》有传。张三丰身材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一派仙风道骨的形象。虽寒来暑往,仅穿一衲一蓑而已。生平游无定处,湖北、四川、陕西、河北等地皆留踪迹。明太祖、成祖屡屡遣使求之,不遇。英宗时,赐赠"通微显化真人"。  相似文献   

13.
高峰 《中国道教》2011,(1):59-61
太极拳以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理念和深厚的哲学内涵闻名于中外。太极拳源于何处?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和电影《太极张三丰》都把张三丰算作太极拳的创始人,而把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算作太极拳的发祥地。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太极拳究竟是来源于一个人,还是来源于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带着疑问,笔者走进武当,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4.
清代四川乐山存在着时间较长且跨越代际的文人扶乩现象。康熙末年,时任四川上川南道观察的汪锡龄通过扶乩的方式“跟随张三丰”修习丹道,并初步整理了与张三丰相关的文献。道光初,乐山儒学生员李西月效法汪锡龄,重新组织张三丰和吕洞宾乩坛。李西月以扶乩修习丹道之事,引起了当地众多退休高官和儒生文人的兴趣,他们纷纷加入其中,不仅建设了固定的乩坛活动场所,甚至发展出独特的宗派意识。汪锡龄、李西月等人虽然没有正式入籍道教,但是其修炼法门源自道教,并在宗派建构上有意向道教认祖归宗。研究明清时期的文人扶乩现象,可以为学界认识明清道教发展动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遇真宫位于湖北武当山北麓玄岳门内,是明成祖在武当山敕建的九宫之一,因奉祀道教神仙张三丰而著称于世。遇真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沿革、文化价值和宗教意义值得探讨。一、遇真宫的历史沿革遇真宫以前叫“会仙馆”,是著名道士张三丰结庵修炼之地。据明代太常寺丞任自垣纂修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记载:张三丰“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揽胜……又寻展旗峰北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结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  相似文献   

16.
张三丰在大邑县鹤鸣山天谷洞修炼考余至琴张三丰入蜀上大邑鹤鸣山的年代及年龄四川省大邑县鹤鸣山是汉天师道发源地。鹤鸣山以山形像鹤而得名。山之天谷洞(一名天师洞)位于鹤尾冠子中峰(今称大坪山)悬崖之上。从大坪山麓之迎仙客起步,须翻过八九华里的奇险峻岭,方能...  相似文献   

17.
翻开道教史册 ,数不尽的修炼人 ,道不完的神仙事。他(她 )们奇功异能 ,神奇的人生经历 ,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谈玄说理的题材和修身养性的真谛。当你走进气势辉煌的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大殿 ,就可以看见那面带微笑而怡然自得的张三丰坐姿神像 ,从那庄严神秘中似乎跳动着一种情结 ,一种参悟 ,一种天人合一的虚空法度……明初 ,张三丰开创武当道 ,以真武大帝为祖师 ,在教义上主张三教合一 ,修持上注重内丹炼养 ,教团里则秘传内家拳法 ;上自帝王将相 ,下到庶民百姓 ,莫不欲一睹张三丰的仙姿。明朝历代皇帝或颁诏请赴 ,或派人四海寻觅 ,可少有见其踪…  相似文献   

18.
张三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传奇人物,关于他的籍贯,历来就有多种说法.作者赞同<明史>说"辽东懿州人",这是正确的.辽东懿州,即现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他在懿州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儒、释、道并修,创建了太极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道家学派.道教羽士那种孤云野鹤、栖无定所、到处为家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张三丰出生地有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张三丰与他创建的全真新教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道教从金、元时代开始,逐渐形成两大教派,即正一教(天师教)和全真教。元末明初,全真、正一两大教派又有交流融合的发展趋势,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代表人物就是道教名师张三丰。他属于全真一系的道士,明代时,受成祖的慕仰,而三丰则避世隐居,踪迹不定,远行四方,以致声誉名震九州,成为吕洞宾以来最富有魅力的著名高道。  相似文献   

20.
张三丰学术思想融合三教,禀承图南一派,实际也是对陈抟学派传出的《无极图》、修炼方法及道教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内丹炼养思想的进一步融合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